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地区24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检测,应用NTSYSpc 2.10e软件对遗传一致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期解析长白山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用24个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扩增出18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1条,占96.8%,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54个多态性条带。24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之间遗传距离为0.02~0.58,并具有同一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且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比较ESTs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开发了猕猴桃的双亲遗传单拷贝的EPIC标记以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比较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的ESTs数据和葡萄(Vitis vinifera)基因组数据,以一致性85%为标准共检测到129个EPIC标记,并从中设计96对引物。其中21对EPIC引物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个商业化栽培品种中呈现稳定扩增,核酸多态性(Pi)为0.003 ~ 0.069,变异位点为0.7% ~ 14.8%,简约性信息位点为0 ~ 9.4%。用其中的EPIC-1标记重建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毛花猕猴桃(A. eriantha)、绵毛猕猴桃(A. fulvicoma var. lanata)和金花猕猴桃(A. chrysantha)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其跨种间扩增的实用性并获得分辨率较高的系统发育树。本研究中开发的EPIC标记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3.
龙山红是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紫坪镇海拔1 200 m处发现的猕猴桃两性花新品种,属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变种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在3个不同海拔地区试验,龙山红花蕾期套袋坐果率达81.71%,部分花粉在蔗糖液中培养后萌发并长出花粉管;植物学特征与美味猕猴桃相同;果实长椭圆形,无缢痕,扁平率1.14,单果重50.0~80.0 g,果实褐色,果面密被棕色硬毛,果梗短,最外层果肉绿色,中柱外围的心室部分果肉淡红色,香气浓,心皮30个左右,中柱白色,单果有种子640粒左右,种子千粒重1.73 g,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0%,总糖含量10.20%,总酸含量1.87%,维生素C含量651.00 mg/kg;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海拔1 100 m处,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抗寒、抗病和抗湿。  相似文献   

4.
张坤  周源洁  李尧  刘芯伶  郭玉琪  夏惠  梁东 《果树学报》2021,38(12):2059-2071
[目的]探明59份猕猴桃品种/种质的遗传背景及鉴定果肉全红型材料('H-16')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及SCoT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变异鉴定.[结果]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和16条SCoT引物在59份材料中分别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25条和143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9.07%和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68和0.640,其中'H-16'与红阳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分别为0.952和0.930,表明两者遗传背景高度一致.SRAP及SCoT两种分子标记分别将59份猕猴桃材料分为4组和8组,部分中华猕猴桃与多数美味猕猴桃种质聚为一类,显示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种间关系较近,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现象.筛选出的3对SRAP引物和2条SCoT引物,在'H-16'和红阳中扩增出差异条带,表明'H-16'为红阳的变异材料,且12对SRAP引物将全部中华系红肉猕猴桃聚为一类,可作为筛选控制红色性状位点的候选SRAP引物.[结论]SRAP和SCoT分子标记有效地将59份猕猴桃划分成4组和8组,表明其遗传背景存在差异,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两种标记都可用,SCoT更高效.两种标记都可用于猕猴桃变异材料的早期鉴定,且成功鉴定'H-16'为红阳的色泽变异品种(系),为后期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新种质选育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开发的11对EST-SSR引物分析了33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1对EST-SSR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8对引物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扩增率为72.7%,对33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7,平均为7.6个。利用NTSYS-pc软件,以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谱系图显示,33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60~0.97,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远。在相似系数0.73的水平上可将供试猕猴桃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大体一致。从分子角度揭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关系。可为猕猴桃种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EST-SSR是非常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可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遗传连锁图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国内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长白山地区和韩国由来的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利用131个随机引物进行PCR,从中筛选出了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扩增条带清晰的24个引物。24个引物在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中共扩增出1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86条,占97.4%。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75个多态性条带。应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析后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2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 2~0.934 2。遗传距离0.58时可将28个野生种划分成2大类。在遗传距离最小的0.02处,有蛟河2号和3号2个野生种,其RAPD分子标记相似性为98%。【结论】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遗传多样性较低。韩国野生软枣猕猴桃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与二道白河、汪清、左家等地的野生软枣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即具有同一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且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五种野生软枣猕猴桃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吉  耿书  田晓艳 《北方园艺》2010,(18):130-132
以CTAB法提取的5种野生软枣猕猴桃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RAPD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种软枣猕猴桃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多态性RAPD标记,5条单个引物分别扩增出一般为4~6条RAPD条带,其分子量约在250~2000bp之间。依据这些多态性标记计算其种间遗传相似性,建立了亲缘关系树形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奉新县和信丰县的72份猕猴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以期为猕猴桃分子标记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的6对引物(FOR1、FOR7、FOR8、FOR16、A124和A059)可以完全区分供试种质,6对引物共检测出7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基因数9~17个,平均每个SSR条带能检测到11.7个等位位点;各对引物所得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792~0.904之间,平均为0.828。供试种质的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29~0.329,平均遗传距离为0.176。在相似系数0.087的水平上,供试种质可分为六大类。利用筛选出的6个SSR引物在72份供试猕猴桃种质上获得的多态信息,每份种质均得到唯一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SRAP-PCR体系的建立及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赵斌  徐明  雷玉山 《园艺学报》2016,43(2):337-346
以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不同种幼嫩叶片为材料,建立了基因组DNA提取的改良SDS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合猕猴桃SRAP分析的优化体系,即在20 μL总的反应体系中包括:DNA(40 ng ? μL-1)1 μL、Taq DNA酶(5 U ? μL-1)0.2 μL、dNTPs(2.5 mmol ? L-1) 1.4 μL、引物(10 μmol ? L-1)各1.5 μL、Mg2+(25 mmol ? L-1)2.0 μL、10× 缓冲液2.5 μL、ddH2O 9.9 μL。利用该体系对32份猕猴桃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4条引物共扩增出27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100%,SRAP可以作为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研究的有效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0.73水平处,供试材料可区分为4组,分别是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黑蕊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组。聚类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毛花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黑蕊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之间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相似文献   

10.
吴立东 《蔬菜》2014,(6):17-2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34份辣椒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采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其中有28个引物组合可以获得多态性扩增,28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5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98条,多态性条带比例83.7%。通过聚类结果分析发现,在遗传相异系数为0.39处,可将辣椒的2个变种分开,即长角椒(C.f.var.longum Sent)和灯笼椒(C.f.var.grossum Sent),这与自交系间系谱关系相似;遗传相异系数在0.33处将34份辣椒自交系材料分成4个类群,运用SRAP分子标记是可以基本区分本套辣椒自交系材料的基本类型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红木材料的RAPD 分析及分类学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 个生态型木材料为对照, 对在各原产地收集到的14 个红木材料进行55 个随机引物的RAPD 反应, 共产生632 条稳定的扩增带, 其中427 条具有多态性。按扩增带的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利用NTSYS􀀁pc 计算Nei 氏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利用SA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红木是木的变种, 供试的14 个红木材料分属4 类, 其突变途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存在着木不同生态型间、木与红木之间, 红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RAPD标记构建芥蓝×甘蓝分子标记连锁图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以芥蓝C100-12×甘蓝秋50-Y7为杂交组合, 构建了F2 作图群体, 利用300 个随机引物对两亲本进行了RAPD 检测, 共筛选到150 个RAPD 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 多态引物的比率为58. 3 %。共分析了52个引物产生的96 个多态性RAPD 标记在该群体中的遗传。96 个RAPD 标记中有94 个在F2 群体中的分离比符合3∶1 , 说明该群体适合于QTL 分析, 共发现两对共分离的RAPD 标记。利用该作图群体构建了甘蓝的基本遗传图谱。该图谱由9 个主要的连锁图构成, 覆盖基因总长度约为555. 7 cM。  相似文献   

13.
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 a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in some semitropics alpine areas of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landscape and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RAPD and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five natural populations and one tamed population of B. sinica var. parvifolia. 21 RAPD primers amplified 209 bands with 167 (79.90%) polymorphic and 21 ISSR primers amplified 518 bands with 467 (90.15%) polymorphic. The genetic diversity, estimated by Shannon’ index, was 0.4343 (by RAPDs) and 0.3661 (by ISSRs). Both RAPD and ISSR analyses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B. sinica var. parvifolia.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was used to apportion the vari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proportion of variation attributable to within-population differences was very high (69.2% by RAPDs; 84.51% by ISSRs). Moderate differentiation was detected among populations using RAPDs (30.80%), while only a small amount of variation (15.49%) was detected among populations using ISSRs. We suggest that the present genetic structure is due to high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and gene flow, which still need further study to confirm.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suggested, including in situ and ex situ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observed population genet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白灵菇遗传多样性的SCoT 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梦然  陈强  黄晨阳  张金霞  邬向丽 《园艺学报》2012,39(12):2475-2482
 对来自新疆裕民、托里、青河等3个县的63株野生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SCoT分析。9条SCoT引物共产生147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2.52%,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11。总样本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1,Nei’s遗传一致度0.612 ~ 0.932,平均为0.772,这表明中国野生白灵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高度相似,几乎将供试样本完全按地理分布划分为3大类群,表明野生白灵菇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遗传距离分析表明,3个居群中,裕民居群与托里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86;托里居群与青河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156。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直线地理距离和经向地理距离均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纬向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花檵木4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3条清晰可辨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4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2.9%。应用NTSYS-pc(version 2.10e)软件计算得到各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626 ~ 0.926之间。用UPGMA法将41个品种分成5个类群,支持叶色作为最高分类等级,其次应重视花瓣形状的利用,这两个性状最为稳定且能反映品种间系统演化;同时由于品种起源和选育的原因,品种分类还应适当考虑育种过程及其亲本的性状;花色、叶形、分枝性等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不宜作为太高的分类等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5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扩增谱带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产生143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1条,多态性检测率为56.6%,表明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pc软件处理RAPD数据,41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9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9个亚类,主坐标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10个亚类。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甘蓝类蔬菜亲缘关系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源  王超 《中国蔬菜》2008,1(1):20-22
利用RAPD标记从DNA水平上对30份甘蓝类蔬菜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对引物中选出10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用其扩增出90条带,其中多态条带72条,多态率为80.0 %。对RAPD结果进行UPGMA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85处可以清楚的将它们划分为6组,并且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8个豆瓣菜的品种为试材,用筛选出的79个RAPD引物和34个ISSR引物对这8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361条和179条谱带,每个引物扩增出的带在3~10条之间,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约5条带。根据所得的条带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可以较好地将8个品种按亲缘关系的远近划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Mantel测试得出相关系数r=0.58155,表明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的相关度很低。  相似文献   

19.
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和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形态标记和RAPD标记对26份丝瓜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所观察的44个形态性状变异系数为5.27 %~107.00 %,平均变异系数为32.75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引物,共扩增出145条带,多态性带有1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21 %,平均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 0.325。基于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将26份丝瓜种质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大类。基于RAPD标记的聚类分析将26份丝瓜种质也分为两大类,但有2份有棱丝瓜种质和普通丝瓜聚为了一类,与形态标记聚类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7份西葫芦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5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扩增出367条带,其中302条表现多态性,占总数的82.29%,表明西葫芦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聚类分析将47份西葫芦种质材料分为两大类。在第Ⅰ类群中,可将32份种质分为4个亚类;第Ⅱ类群分成5个亚类。从生长习性来看,矮生与半蔓生的亲缘关系最近;从皮色来看,白色与绿色亲缘关系最近,亲缘关系最远的为白色与花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