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比较同一天内早、中、晚乳样与全天乳样(流量计取早、中、晚样并按4∶3∶3的比例均匀混合)常规乳成分和尿素氮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天内早样乳脂含量、晚样干物质含量分别和全天样有极显著差异(P<0.01);早、中、晚样体系胞数(SCC)和牛奶尿素氮(MUN)值与全天样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全天样的乳脂含量、干物质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值分别与早上样、晚上样、中午样呈强相关(R2=0.911,P<0.01;R2=0.853,P<0.01;R2=0.842,P<0.01;R2=0.791,P<0.01);全天样乳脂(F,%)、乳蛋白(P,%)、乳糖(L,%)、干物质(G,%)、体细胞数(S,1 000/mL)和尿素氮(M,mg/dL)含量与早上样和晚上样呈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因此对于一天挤奶3次的牛场,可根据早上样和晚上样乳成分测定值预测全天样的乳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奶样不同处理方式对DHI结果的影响,将奶样分为直接测定、只摇匀、只预热、预热摇匀四组,进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测定,发现减少部分处理环节虽然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无影响,但对乳脂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极大。测定乳成分时,奶样必须预热摇匀;测定体细胞数时,奶样不要预热,但需摇匀。由此可见,目前奶样的测定方法(预热、摇匀之后既测乳成分又测体细胞数)会导致体细胞数偏低(低于实际数)。应在奶样未预热之前先摇匀测体细胞数,然后再预热、摇匀测乳成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呼和浩特近郊两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变化规律及体细胞分(somatic cell score,SCS)与乳成分的相关性。试验按常规方法采集奶样,并借助Bentley FTS/FCM 400 Comb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仪测定奶样,然后对所得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奶牛各胎次中SCC在第1胎时最低(P<0.01),在第7胎时最高(P<0.01);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奶样SCC亦明显增加;奶样SCC<100×103/mL到SCC>1000×103/mL的过度中,奶牛日产奶量和奶样乳糖含量明显降低(P<0.01),分别降低了6.07 kg(22.97%)和0.40%(8.06%),而奶样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升高(P<0.01),分别增加了0.32%(8.31%)和0.26%(8.05%)。秋、冬季奶样乳脂率要明显高于春、夏季奶样乳脂率(P<0.01),秋季奶样乳蛋白率最高,春季奶样乳蛋白率最低;春季奶样乳糖含量最高,秋、冬季奶样乳糖含量相对较低;冬季奶样SCC最高,而秋季奶样SCC则最低。SCS与日产奶量(-0.172)和乳糖含量(-0.283)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乳脂率(0.034)和乳蛋白率(0.111)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随着胎次增高,SCC有逐渐升高趋势;随着SCC的升高,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有降低趋势,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有升高趋势;季节对乳成分和SCC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SCC对奶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某奶牛场乳样体细胞数(SCC)的动态变化及体细胞数与奶牛群改良(DHI)其他主要指标间的相关性,试验利用2013年1—9月份的DHI测定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了乳样不同范围的体细胞数对DHI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与日产奶量、乳脂率、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乳样体细胞数的变化对DHI其他主要指标确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单次采样预测全天样的可行性,简化或优化DHI采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取广西南宁市A、B两个牧场,在不同月份的同一天采集上午、下午乳样,并按上、下午6:4比例混合成全天样,分别进行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两个牧场早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乳成分相关系数均值在0.69~0.78之间;B牧场晚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在乳蛋白率和乳糖率的相关系数在071~0.92之间,乳脂率和总固体物的相关系数在0.45~0.68之间;A牧场晚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乳成分的相关系数在0.27~0.68之间;两牧场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在0.19~0.71;同一牧场不同月份早晚乳样与全天样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的回归方程各不相同,回归方程系数差异显著,不同牧场间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在相同月份的回归方程均也不相同。因此得出,同一牧场不同月份早乳样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预测全天样优于晚乳样;同一牧场早晚乳样与全天样回归方程差异显著,单次采样预测全天样的可行性低;不同牧场间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在相同月份的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均差异显著,所受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4):6-11
根据宁夏地区某奶牛场的DHI检测获得的体细胞数据(SCS),利用SAS软件实现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乳中SCS对产奶量和乳中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中SCS与日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糖和胎次呈正相关(P0.01);乳中SCS水平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尿素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对SCS的研究为乳品质的测定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不同DHI实验室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旨在探索不同实验室测定数据一致性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20-2021年全国20个奶牛场的6 281头奶牛,每头采集3个平行奶样,其中1个由所在区域的DHI实验室进行检测,剩余2个样品由河南省DHI实验室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对河南省DHI实验室与其他地区实验室检测的DHI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即对各地区实验室与河南省DHI实验室测定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与2021年河南省DHI实验室与各地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表明,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评分的R2分别为0.765、0.845、0.724、0.680、0.834(P<0.01),河南省DHI实验室与其他各地DHI实验室检测结果,除总固体外,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评分均存在中度相关性,且2021年各指标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均高于2020年。此外,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评分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765、0.844、0.699、0.66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奶水牛不同时间乳样乳成分的相关性,从而为简化或优化DHI采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芒市某奶水牛养殖小区采集44头牛同一天的早、晚乳样和按早晚6:4混合的全天样,分别进行乳成分测定,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天样与早样的乳脂率差异极显著,总固、体细胞的差异显著;全天样与晚样各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早样与晚样除尿素氮差异显著外,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全天样和早、晚样相应乳成分呈极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P﹤0.01);除体细胞外,全天样与早样乳成分相关性强于晚样,但R~2仅0.519-0.614,用早乳预测全天乳的偏离度较大。[结论]为保证该牛场DHI测定的准确性,应采集全天乳样。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奶水牛日产奶量和其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云南省某奶水牛场2019年1—12月2 170条群体改良(DH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奶水牛平均日产奶量为4.50 kg,乳脂率为6.98%,乳蛋白率为4.59%,乳糖含量为4.57%,尿素氮为22.20 mg/dL,体细胞数为50.00万个/mL。日产奶量与乳蛋白率、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乳脂率与乳糖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乳蛋白率与乳糖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尿素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体细胞分数与日产奶量的关系为:Y=9.521-0.428X(p0.01),体细胞分数每下降1分,产奶量增加0.428 kg。  相似文献   

10.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湖北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2016年湖北省3个牧场的DHI数据,运用SPSS17.0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牧场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均呈正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与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均呈负相关(P0.01);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054(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含量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134(P0.01)。在产奶量与乳成分间关系研究中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在多个变量相关性研究中,偏相关分析更能真实反映2个变量间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体细胞评分与牛奶品质及产量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宁夏地区某4个奶牛场的DHI数据,利用SAS软件对SCS与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奶产量、尿素氮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CS与日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尿素氮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年度、胎次奶牛与其产奶量及乳成分、高峰日、高峰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规律,为河北奶牛平衡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收集河北省2017-2021年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别按胎次和年度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度和胎次对日单产、乳脂率、体细胞数、高峰奶、高峰日、305d奶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度除对乳蛋白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指标。胎次与高峰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高峰日呈负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和群体305d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乳蛋白率呈负相关(P<0.01);胎次对乳脂率、尿素氮有影响,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胎次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及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胎次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对武汉市某规模化奶牛场连续3年的DHI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研究了胎次对奶牛总奶量、乳成分、体细胞评分、泌乳天数和高峰奶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胎次对总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泌乳天数和高峰奶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第2胎时奶牛总奶量和泌乳天数达到峰值;之后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评分不断上升,而总奶量、高峰奶和泌乳天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与高峰奶和总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和泌乳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脂率无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在不改变分群、转群和干奶等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每隔15天对全部挤奶牛进行一次早、中、晚乳样采集,测定乳成分并计算出全天乳成分。通过分析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了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测定值能否代表全天乳成分,能否根据单个时间点乳成分来计算出全天乳成分。结果表明,除了乳糖外,不同时间点乳样乳成分之间或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测定值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中等强的相关关系(R2值在0.55~0.82),但是不同成分最大R2值时间点不同。因此得出以下结论:单个时间点乳样如成分测定值不能代表全天乳成分;根据全天乳成分与单个时间点乳样乳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制作的回归方程的实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奶水牛乳成分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云南省奶水牛乳成分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为奶水牛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09~2010年云南省DHI参测奶水牛的有效DHI数据2 851条,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奶水牛的脂蛋比在1.2~1.4、乳脂率在4%~5%之间、乳蛋白率在3.5%~4.5%之间、乳糖率在5%~5.5%之间、尿素氮在16~18mg/100mL之间产奶量水平较高,而低于或高于此水平产奶量均有所下降。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之间有负相关关系,体细胞数上升,产奶量下降。因此,要充分利用奶水牛DHI报告,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提高奶水牛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利用DHI数据分析季节和胎次对乳品质的影响,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奶牛养殖企业的饲养管理。试验收集整理陆良新希望雪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2019年—2021年荷斯坦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应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的影响存在部分差异显著(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较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在冬季最高;乳糖在春夏季节较高;总固体在夏冬季节较高;尿素氮在冬春季节较高。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3~5胎次较高;乳蛋白率、乳糖和总固体含量均在1、2胎次较高;乳脂率在2、3胎次时较高;尿素氮在2、4胎次时较高。季节和胎次的交互作用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荷斯坦牛围产后期乳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79头新产母牛产后0~7 d每次挤奶的牛奶样品,测定1 573份样品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牛奶尿素氮含量和乳干物质率,比较初乳和常乳在各项乳成分上的差异,并分析乳成分在母牛产后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SAS 9.2软件分析胎次和挤奶时间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产牛产后第1次分泌的牛奶相比,产后第2次分泌的牛奶中的乳成分已发生改变;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率在产后逐渐下降(P<0.05),而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在产后逐渐上升(P<0.05);除乳脂率外,其他乳成分在产后第7天尚未达到常乳水平(P<0.05);胎次对初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挤奶间隔时长造成早中晚所产牛奶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初乳及过渡乳饲喂犊牛时,应充分考虑产后时间、胎次和挤奶间隔等因素对营养成分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DHI检测方法对云南高原饲养的萨能奶山羊进行体细胞数统计和相关分析,探讨奶山羊体细胞数对羊奶主要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萨能奶山羊乳体细胞数与乳脂率呈正相关(P=0.14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尿素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对羊乳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造成羊乳蛋白、脂肪含量和总固形物含量上升;乳糖和非蛋白氮含量降低。从多种因素考虑,6月份所测得的体细胞数和乳成分含量可作为萨能奶山羊乳品质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