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滴灌是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必须掌握大豆的需水规律,根据大豆的长相,降雨情况,土壤水分状况,适时滴灌。大豆耗水量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土壤、气侯条件以及耕作栽培措施、产量水平等等。不同的大豆品种由于生育期长短、种植密度、植株繁茂程度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其需水量也是不同的。为此,1976—1980年我们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大豆需水量和需水规律,以及适时滴灌的各项指标,为合理滴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绿肥—玉米—大豆轮作体系对在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冬种绿肥作物(黑麦草、白三叶草)作为植生覆盖作物,以冬季杂草休闲为对照,配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免耕、旋耕),探究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作物和耕作方式对绿肥作物的养分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免耕黑麦草较适合作为玉米的前茬,可有效抑制玉米种植期间杂草的发生。绿肥—玉米—大豆的轮作对于大豆的产量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黑麦草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增加夏大豆的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大豆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常规大豆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大豆栽培在各生育阶段,不同程度的受到水分不足的胁迫,由此造成产量不高、不稳。除气候的因素外,在大豆的耕作栽培上,尚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1、垄作栽培是传统的常规技术。近年来,多数农户仅以小四轮拖拉机代替畜力作业...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方式对重迎茬大豆产量影响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分别在重茬和迎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耕作措施增产原理是生态控制了重茬大豆减产的影响因子,通过调控土层,改变病原菌、虫卵和生化他感物质的位置,使有害生物由于改变了生境而致死,有害物质遇到了更有利于被分解的环境而被分解。耕作措施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菌,使大豆生长旺盛,根系发育良好,抵御因重迎茬带来的逆境,缓解了危害,最终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耕作栽培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河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内外的高产实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夏大豆的产量潜力,并针对目前河南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及高产经验,提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培育壮苗全苗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保证,配合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条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1231”重迎茬大豆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和大豆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大豆重迎茬和玉米轮作制。根据保护性耕作原理集成了以三年为一个生产周期的大豆重迎茬和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耕作制,配以精准施肥技术对大豆生长发育进行动态调控,组建了"1231"重迎茬大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耕作条件下的重、迎茬大豆产量相比,"1231"重迎茬大豆模式中重、迎茬大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1.2%;在耕作费用方面可节本三分之二左右;同时采用生态控制方法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程度,改善了大豆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植物,是大豆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1979——1983年,在全国野生大豆考察中搜集到5000余份种子,仅我省就搜集整理出1000余份。为在无专用库房条件下短期内保存好这批宝贵资源,避免因年年繁殖或隔年繁殖而浪费人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大豆高产栽培规律,以提供生产应用,我所于1971~1979年进行了大豆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九年来曾应用当时当地主要推广良种和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多年多次获得了亩产400以上的产量(表1)。从试验结果初步体会:种、肥、水、密、管五个环节是增产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9.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塘楼村进行竹荪—水稻高效耕作模式示范,结果竹荪和水稻的每667m~2产量分别为59.35 kg和650.0 kg,竹荪—水稻栽培模式每667m~2经济效益9 469元。总结南平市建阳区的竹荪—水稻高效耕作模式及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抗涝防旱土壤耕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江平原小三江腹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二道河农场为试验基点,通过对此地区土壤容重、耕作时期、耕作方法等技术指标的测定,该地区获得大豆高产稳产的适宜土壤容重为0.95-1.1g/cm^3;秋季耕翻可提高土壤耕层的水分含量,起到保墒的作用,产量增加;在耕作方法上以深松(深度30cm以上)耕作为主,通过垄作(55-70cm)栽培可提高土壤温度,解决了该地区早春低温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前言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的划分,为全国农业区划的一部分,我们从1979年开始承担此项研究,初步结果曾先后在1979年冬季全国大豆生态与区划全议、1980年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内及1981年在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汇报及征求意见,并作了修改补  相似文献   

12.
淮北大豆栽培历史悠久,是当地以小麦为中心的轮作制的主要接茬作物,也是当地食油主要来源。但产量低而不稳,始终徘徊在百十斤左右。据阜阳资料分析,在建国三十多年的产量序列中,分离不出由于生产水平、栽培技术提高所决定的趋势产量。若将建国以来大豆产量点绘成五年滑动平均曲线,变化周期为16年向左。引起大豆产量围期  相似文献   

13.
赵九洲  赫荣华 《大豆科学》1994,13(4):294-301
本试验于1989-1991年在黑龙江省854农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本文探讨了低湿地白浆土上“三垄”栽培法和平作栽培法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三垄”栽培法与平作相比,三年平均增产16.31%。产量差异达τ0.01显著水平。在“三垄”栽培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粒比和经济系数显著。与平作相比,“三垄”栽培法在大豆的生育前期使0-20cm土层的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张兴义 《大豆科学》2011,30(1):56-61
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为研究其在冷凉区域的适用性,于2004~2009年,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免耕秸秆覆盖、少耕和传统旋耕3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连续3 a免耕大豆产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5.
前言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大豆总产量的增加,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之一。从统计资料来看,我省自1985年大豆总产量登上了300万吨以后,近几年一直是在300万吨左右徘徊。1988年最高的384.4万吨。从单产来看最高是1986年的114.7公斤,近几年一直是在100公斤左右。因此,必须提高大豆的单产,才能促进大豆生产的发展。大豆单产的波动也证明了大豆这种农作物是一个由“大气—土壤—人类耕作活动”交织的复杂系统。仅靠过去的传统的田间试验,不仅耗资大,周期长,而且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免耕和少耕对松嫩平原地区农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紧实性等物理特性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大豆播种期,免耕处理(NT)土壤含水量高于少耕(RT)和传统耕作(CT)。在大豆生长前期,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平均温度低于传统耕作和少耕,传统耕作和少耕接近,免耕模式的土壤温度日较差低于少耕和传统耕作。5~20 cm深度内,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高于传统耕作,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和少耕接近。不同模式间的土壤机械阻力表现出差异,在0~20 cm深度内,免耕高于少耕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模式间的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短期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应用少免耕模式,能够减少春季播种期间土壤水分损失和沙尘暴侵袭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大豆产量并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在江西省贵溪市文坊镇岭西村进行了水稻—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示范,结果水稻每667m~2产量达506 kg,羊肚菌每667m~2产量234.43 kg,水稻—羊肚菌耕作模式每667m~2经济效益合计达19 343元。根据示范结果,总结了水稻—羊肚菌茬口衔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省大豆面积大,近年来大豆始终徘徊在亩产90——100公斤的水平。1992年10月7—9日笔者在灵壁县韦集镇双龙村,为期3天,考察了该地大面积丰产的现场,得到了很大的启发。1315.5亩夏大豆目前已收获脱粒完毕,经风干扬净逐户统计共获实产236640公斤。平均亩产达179.9公斤。其中亩产在80—125公斤范围占119亩;亩产在126—175公斤范围占508亩;亩产在176—225公斤范围占509亩;亩产在226—275公斤范围占154.5亩;亩产在276—300公斤范围占25亩。亩产276公斤以上的产量均是在油菜茬的田块获得的。由于该村推行丰产栽培是第一年,少数农户因施肥不当引起疯长,或瘦田稀播,或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不高。1993年在栽培技术上,只要严要求高标准,单产尚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富裕县在种植业结构上属杂粮产区,大豆是重要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都在25万亩左右,约占粮豆薯总面积的23%,但由于自然条件及耕作栽培等条件的影响,我县的大豆生产水平一直不高。一、低产原因分析1旱情严重富裕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历来有十年九春旱...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干物质重量是大豆高产的物质基础。为了研究大豆高产栽培,许多单位曾从栽培生理角度进行过单因素的试验研究。但水分、肥料、密度等因素与大豆干物质重量之间的综合关系研究得不多。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了水分、施氮肥、施磷肥、密度等四个栽培因素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中国油料》,1983年第3期),同时也研究了这些栽培因素与大豆干物质重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