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5月份太湖蓝藻暴发引起的无锡市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特性,选择总磷(TP)、总氮(TN)、耗氧量(CODMn)、透明度(SD)、生物量等5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人口迁移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8个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研究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揣小明  陈小锋  杨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07-16310
[目的]制定湖泊总磷基准与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概率统计与Carlson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呼伦湖、太湖、滇池为例,制定湖泊营养物总磷(TP)基准与控制标准的参考值。[结果]呼伦湖、太湖和滇池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呼伦湖属于自然主导型富营养化湖泊,其他2个湖泊属于人为主导型富营养化湖泊。对于3个湖泊水体中TP基准与控制标准的参考值,呼伦湖分别为0.08和0.20 mg/L,太湖分别为0.03和0.06 mg/L,滇池分别为0.06和0.15 mg/L。[结论]制定的3个湖泊营养物总磷的基准和控制标准值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湖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体,由于流域内工业、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水污染防治相对滞后,加之湖泊自身的水文特征等效应,使太湖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并已危及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太湖富营养化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可通过恢复湖泊水生植被,限制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实施生物操纵控藻,建设环湖生态农业区,恢复湖滨带生态等生态防治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春乐  方崇  黄伟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23-14825,14830
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特性,选择总磷(TP)、总氮(TN)、耗氧量(CODMn)、透明度(SD)、生物量等5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8个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研究表明,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6.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影响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向湖泊排放。中国现有湖泊中超过77%的已经富营养化,所有城市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影响,一方面影响水质,另一方面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由多变少,个体由大向小型化趋势变化,产生了严重的次生灭绝现象。恢复大型水生植被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力求治理和管理相结合,树立水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保证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污染问题,其中巢湖的富营养化问题已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该文介绍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问题,以太湖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快速、低成本、大范围的遥感技术反演太湖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以环境小卫星CCD数据和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使用波段比值法建立了5种叶绿素a浓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多项式反演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其相关系数R=0.8845;对该反演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并将其运用在太湖地区,最终反演了该水域的叶绿素a浓度.这表明波段比值法构建的多项式反演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出太湖地区的叶绿素a浓度值.  相似文献   

9.
2002-2008年连续对南太湖渔业水域水质环境、生物环境现状以及鱼类污染物残留影响分析的监测调查研究显示,南太湖渔业水域环境朝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能满足渔业用水(相当Ⅲ类水)的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水质评价表明总磷、总氮是南太湖水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总氮Ⅳ类水以上比例占50.0%,而总磷更甚Ⅳ类水以上比例占95.2%,Ⅴ类及劣Ⅴ类水占50.0%。浮游植物藻类的监测结果同样显示富营养化的突出特征,南太湖湖区均以蓝藻占绝对优势,检出数量和生物量平均占浮游植物检出总量的48.9%和64.0%,且蓝藻的优势种群为铜绿微囊藻。为此如何控制外源性氮磷污染物,削减污水排放量,对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保障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25-26
1、背景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矿质营养盐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据报道,中国目前已趋富营养化的湖泊达90%以上,以城市周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域富营养化之生态恢复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开发及各类污染,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域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可持续利用均遭到了严重威胁。针对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其中建立人工湿地和植物群落系统并以其净化水体和恢复流域内水生植物群落,成为生态恢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宁夏阅海湖水质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2年13次采样分析、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宁夏阅海湖目前的理化、生物状况已呈现出规律性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中度污染的年度变化。部分重点理化、生物指标年平均为:透明度63.9 cm,pH 8.8,DO 6.07 mg/L,COD 16.84 mg/L,浮游生物量12.36 mg/L。结合生物多样性分析和相关国标水质分类标准,把阅海湖整体定位于中度偏重营养盐污染的藻性湖泊类型,生态系统脆弱。  相似文献   

13.
太湖沉积物耗氧速率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耗氧速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简称SOD)在综合评价水体水质和环境特征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对分析水体氧收支平衡和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由太湖大浦沿岸到湖心及太湖南岸到湖心不同位点的太湖沉积物,采用微体积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SOD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离湖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SOD逐渐降低;沉积物SOD与沉积物粒度分布和间隙水APA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67,P<0.01;R2=0.929,P<0.01),与沉积物APA呈负相关,但不显著(R2=-0.331,P>0.05),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794,P<0.01)。  相似文献   

14.
草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国控重点湖泊;草海水体中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体含量的68.59%;空间分布表现为湖心区浓度最低,受附近居民影响较大的近岸区南侧浓度最高.源解析结果显示草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和木材、柴薪等生物质的燃烧,主要通过生活污水排放进入草海.通过风险商值的方法对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AHs在12个采样点呈现低风险水平,2个中等风险,1个高风险,其中5、6环PAHs的平均风险商值占总体的64.8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太湖人工放流鲢、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度太湖人工放流鲢、鳙以后的捕捞产量、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1992年太湖鲢、鳙鱼种的放流量为923×104尾,252.16t.该年鲢、鳙捕捞产量为1379.71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9.99%。1993年2种鱼的放流量增加为1132×104尾,354.24t,捕捞产量上升为1670.10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11.87%。1984年以来,十年间放流鲢、鳙鱼的年平均产量达1450.8t,已接近五十年代鲢、鳙天然资源渔产量的最高记录。表明太湖人工放流鲢、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稳定和提高太湖鱼产量有积极作用,在调整和改善太湖水产资源的合理结构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太湖的环境条件、浮游生物的丰盛程度和鲢、鳙的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的分析,认为鲢、鳙还有增产的潜力,还可适当增加放流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度太湖人工放流鲢、鳙以后的捕捞产量、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1992年太湖鲢、鳙鱼种的放流量为923×104尾,252.16t.该年鲢、鳙捕捞产量为1379.71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9.99%。1993年2种鱼的放流量增加为1132×104尾,354.24t,捕捞产量上升为1670.10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11.87%。1984年以来,十年间放流鲢、鳙鱼的年平均产量达1450.8t,已接近五十年代鲢、鳙天然资源渔产量的最高记录。表明太湖人工放流鲢、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稳定和提高太湖鱼产量有积极作用,在调整和改善太湖水产资源的合理结构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太湖的环境条件、浮游生物的丰盛程度和鲢、鳙的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的分析,认为鲢、鳙还有增产的潜力,还可适当增加放流量。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10月调查太平湖4季的浮游生物状况,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属8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总种数的39.33%),其次为硅藻门(22.47%)、蓝藻门(16.85%);浮游植物各季节生物量为0.69~4.26 mg·L~(-1)、平均生物量1.86 mg·L~(-1);浮游植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07~1.66,Pielou均匀度指数0.53~0.71。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0科40属52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27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6种。浮游动物各季节生物量范围为0.67~1.68 mg·L~(-1)、平均生物量1.17 mg·L~(-1);浮游动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89~2.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1~0.73。综合判断太平湖水体为中营养化状态。根据太平湖浮游生物调查结果估算其鲢、鳙鱼产力分别为1 348 t和1 922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