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稻草还田量和方式的研究表明,每hm^2翻压6750kg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状况,提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有效硅的含量,增产11.76%,覆盖后翻压4500kg/hm^2稻草还田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紫云英与稻草翻压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双季稻产量以及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开展双季稻田间定位试验,测定早、晚稻产量及连续试验4年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高活性、中活性、活性及非活性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试验设6个处理:(1)冬闲+氮、磷、钾化肥(CF);(2)翻压紫云英+氮、磷、钾化肥(MV);(3)冬闲+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l);(4)冬闲+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RSh);(5)翻压紫云英+稻草低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l);(6)翻压紫云英+稻草高量还田+氮、磷、钾化肥MV+RSh)。晚稻收获后,采集0—15 cm耕层土壤,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33 mmol·L-1)、中活性(167 mmol·L-1)、活性(333 mmol·L-1)有机碳含量。【结果】等氮磷钾养分投入量下,MV+RSh处理的双季稻产量与CF、RSl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双季稻总产量RSl处理最高,为13 347 kg·hm-2,MV+RSh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4.
腐秆剂在稻草还田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翻耕稻草还田与免耕稻草覆盖还田两种耕作方式,研究了施用不同稻草腐秆剂对晚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改土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翻耕稻草还H还是免耕稻草覆盖还田,与对照比较,晚稻生育期都略有推迟,但晚稻穗部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水稻产量呈显著增产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的增产效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比稻草还田平均增产达到...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土壤剖面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氮、磷和钾的效果比普通免耕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是稻田免耕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油菜秆还田和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水稻生育前期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油菜秸秆还田(还田、不还田)和氮肥种类(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两因素的盆栽试验,测定油菜秆翻压后15、29、43、57、71 d时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处理下的土壤pH值在油菜秆翻压15 d时(水稻移栽日)明显降低.施用硫酸铵有利于油菜秆翻压15~43 d时保持较高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但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不添加油菜秆,添加油菜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还有利于保持57、71 d时硫酸铵处理下的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综合来看,添加油菜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与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相比,施用硫酸铵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夏季绿肥作物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季豆科绿肥品种猫豆和赤小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模拟其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分析其干物质的腐解特征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释放情况。【结果】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茎秆在还田后的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0.11%和37.25%,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0.71%和66.87%。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44%、15.64%、45.28%和83.49%,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7.66%、13.33%、40.33%和79.49%,而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24%、63.78%、84.36%和92.48%,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06%、58.88%、79.56%和88.20%。【结论】绿肥作物猫豆和赤小豆干物质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和释放速率表现为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猫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速度大于赤小豆,作为夏季绿肥品种翻压还田效果优于赤小豆。  相似文献   

8.
黄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55-7356,7366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稻草覆盖免耕对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定位研究了早稻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技术对晚稻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条件下,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呈前期急剧增加、中期缓慢减少、后期迅速减少的变化特征;土壤木聚糖酶活性与之不同的是后期缓慢上升;土壤蛋白酶活性呈前期迅速下降、之后无明显变化的特点。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土壤酶活性有更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土壤酶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晚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67%早稻秸秆(约5 000 kg/hm~2)覆盖还田免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后对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比较研究了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简称麦秸覆盖还田)、麦秸全量翻埋还田栽稻(简称麦秸翻埋还田)和留5 cm根茬翻埋还田栽稻(简称根茬翻埋还田)3种处理下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结果表明:在正常施氮量(纯氮195 kg/hm2)下,麦秸覆盖还田后85 d可自然腐解69%,无需增施氮肥。与根茬翻埋还田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3年后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2.1 g/kg,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7.8%、12.2%和52.3%;水稻生长后期耕层土壤含水量下降11.1%。同时麦秸覆盖还田可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