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FABP4、aP2、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ALBP)、p422或p15,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A-FABP最早于脂肪组织中发现,是FABPs家族中研究较多的一个基因,分布广泛,但主要是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近年来,有关A-FABP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主要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胞内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内,在细胞内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该家族中较常见的4种,分别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本文对FABPs的研究概况及该家族主要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遗传多样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10):135-139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族同源性较高的细胞内蛋白质,对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肪酸的摄取和胞内运输,将脂肪酸从细胞膜运送到甘油三酯和磷酸的合成场所。本文介绍了2种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E-FABP的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脂肪酸的结构功能,同时进一步阐述了A-FABP和E-FABP的基因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acid bindingprotein,A-FABP/aP2),又称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adipocyte lipid bindingprotein,ALBP),属脂肪酸结合蛋白(fartyac/dbindingprotein,FABP)超家族。文章对A-FABP基因的结构、定位、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上的研究现状做了具体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畜禽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是肌内脂肪的候选基因,它能影响肌内脂肪(IMF)的含量,对畜禽的肉质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是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心、脑、骨骼肌等多种细胞内.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有9种不同的组织特异分布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它们分别是肝脏型、肠型、肌肉和心脏型、脂肪细胞型、表皮型、回肠型、脑型、髓鞘型和睾丸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多源性的小分子胞内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脂肪酸的摄取和胞内运输,可将脂肪酸从细胞膜上运送到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及磷脂合成的场所.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都是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脂类代谢的改变,猪的脂肪细胞型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已被证实是影响脂肪性状的主要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A-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SREBP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是动物体内参与脂肪沉积和脂质合成的重要基因。为了研究这两种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FABP和SREBP1在荷斯坦牛13种组织中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比较了这两个基因在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脂肪、肌肉和肝脏的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A-FABP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组织,SREBP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脂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最高。A-FABP基因在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秦川牛的肌肉和肝脏(P0.05),而在脂肪组织中,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该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SREBP1基因在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秦川牛的肌肉和肝脏(P0.05),而在脂肪组织中,秦川牛表达量显著高于雪龙黑牛(P0.05)。由于A-FABP和SREBP1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且它们的表达量在脂肪沉积能力不同的秦川牛和雪龙黑牛肌肉和肝脏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故推断这两种基因在牛脂肪组织的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脂肪的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牛肉的形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鸭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475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包含部分外显子2、3和完整的内含子2序列,与鸡、鹅、猪的A-FABP基因分别有84%、94%和77%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又设计3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引物P3在樱桃谷鸭、山麻鸭等品种中发现4处单碱基突变,分别为:241处“A~T”突变;243处的“T—C”突变;258处的“T—C”突变;299处的“C—T”突变。这些点突变共产生了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分布在各鸭品种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