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罗氏沼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近年来,通过对罗氏沼虾消化酶相对活性和数量的分析,初步查明了其潜在的营养需求。有关资料表明,沼虾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酶相当广泛,已发现的活性酶有蛋白酶、淀粉酶、酯酶、纤维素酶等,这表明沼虾对相当大范围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质以及植物纤维具有消化能力,是一种杂食性虾类。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直接被罗氏沼虾所吸取,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饲料蛋白质逐步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蛋白质作为罗氏沼虾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对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它是包括虾在内的所有…  相似文献   

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消化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几种,其活性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诸如鱼类消化能力的大小、饵料需求及配比、消化酶对饵料的适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优化水产养殖业中的饵料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也是鱼类消化酶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鱼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鱼体自行消化,其二,细菌的作用.鱼体中有一种消化酶,鱼死后,这种消化酶发生作用,能自行消化分解机体,鱼肉就腐烂变质.温度降低能减弱死鱼体内消化酶的活力.细菌寄生于活鱼的肠子,体表和鳃部,鱼活着的时候,大部分细菌对鱼体无害,甚  相似文献   

4.
饲用酶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用酶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的生长,降低粪便污染和动物的死亡率,综合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在动物饲料中应用越来越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环保型添加剂。1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制目前,在水生动物饲料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包括: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植酸酶等。饲料中添加外源性酶制剂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促进动物的生长。幼年的水生动物,自身消化系统发育得不完善,内源消化酶分泌不足,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可以促进水生动物对…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消化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主要分析了大菱鲆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酯酶、酸性磷酸脂酶、碱性磷酸脂酶等各种消化酶的分布、活性及发展过程,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大菱鲆消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各个部分,蛋白酶活性从高到底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淀粉酶主要集中在幽门盲囊与前肠,胃部很少进行淀粉的消化;脂肪酶的分布与淀粉酶相似,也主要集中在幽门盲囊、强肠、胃部脂肪酶作用微弱。最后讨论了外源性酶对大菱鲆内源性消化酶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对鲤鱼消化功能及养殖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晋 《科学养鱼》2006,(5):42-43
本文通过光合细菌对鲤鱼肠道消化酶的变化状况、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中的增殖和分布规律以及它对水体中异养细菌和水质影响的研究,阐明了光合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也为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依据。红鳍东方鱼屯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因此对其消化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鱼类体内消化酶的水平,如日龄、温度、pH值、盐度等。pH是对酶起显著作用的因素,由于酶是蛋白质,当pH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酶的变性。酶的活性在某一pH最大,而当离开该pH值酶活性会逐渐减弱,其图形如钟型。因此测定酶的最适pH可作为酶性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草鱼和青鱼消化酶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义  王璋 《淡水渔业》2006,36(1):14-18
选择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作试验鱼,对它们消化道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以及三酰基甘油脂酶沿消化道及肝脏和胰腺中的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这些酶在消化道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在肝脏和胰腺中酶的活性高于在消化道中相应酶的活性;同种鱼不同消化酶的分布有所差别;两种鱼消化组织中的各种酶活性分布规律也有差别;青鱼和草鱼的主要消化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虾蟹等经济类甲壳动物的消化酶研究是甲壳动物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投饵的理论依据。Kamarudin等分别对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幼体消化酶进行过研究[1,2 ] ,Rodriguez ,刘玉梅等 ,魏华等分别报道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幼体的消化酶的研究结果[3~ 5] 。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是浙江沿海常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虾蛄种类 ,其养殖和人工育苗已有研究 ① ,但关于其消化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对黑斑口虾蛄幼体及成体的消化酶进行研究 ,旨在为其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饲料酵母的营养成分、作用机制、加工工艺及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饲料酵母不仅可以很好的替代鱼粉作为水产动物饲料中的蛋白源或者作为一种微生态饲料添加剂,还是一种优秀的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已测定出甲壳动物幼体消化酶的种类主要有:蛋白酶、胰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氨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酯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昆布多糖酶等种类,初步归纳了甲壳动物幼体主要消化酶的分子量、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析了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变化模式以及与食性的关系,并采用淀粉酶/蛋白酶活力(A/P)比值或淀粉酶/类胰蛋白酶(A/T)比值作为甲壳动物幼体的食性指标;观察了幼体消化器官的发育,阐明幼体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不仅由遗传控制、中肠腺发育程度等因子决定,而且还与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提出采用幼体消化酶对饲料组成的适应性研究幼体营养需求的新途径.[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92-501]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仔猪易受生理、营养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影响其正常生长,其中营养因素最为重要,本文阐明了仔猪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厦其消化酶的分布特点。描述了仔猪时碳水化舍物的消化吸收机理,并时几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和利用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合理配制断奶仔猪饲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消化酶对于各种生物来讲都至关重要,这些酶类催化生物体内各项生化反应,只有深入研究酶类的功能特性,才能清楚地了解其对生物体的作用。研究鱼类体内的消化酶,不仅对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会产生巨大的意义,而且可以很好地应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为养殖者在挑选养殖环境以及饲料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盐度对黄鳍鲷幼鱼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影响及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实验设计5、10、15、20、25、30等6个盐度梯度组。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5时最高,而淀粉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0时最高。各种消化酶在盐度20~30时消化酶比活的平均值要明显高于5~15时消化酶的平均值。对黄鳍鲷消化酶比活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比活的最高值分别在14∶00、20∶00和18∶00,最低值分别是12∶00、10∶00和6∶00。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流速条件下观测了吉富罗非鱼行为学和消化酶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流速的增大,罗非鱼的呼吸频率和摆尾频率显著增加,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种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同一时间内不同流速下7d和30d取样的罗非鱼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1d取样的酶活力变化不大。同一流速下,随着水流作用时间的延长,三种消化酶呈增加趋势。说明水流能增加鱼体的运动能力,而长时间的水流作用能增加鱼类三种消化酶的活力,促进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6.
早期断奶仔猪易受生理、营养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影响其正常生长,其中营养因素最为重要,本文阐明了仔猪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及其消化酶的分布特点,描述了仔猪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机理,并对几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和利用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合理配制断奶仔猪饲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计数、称重和酶学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温度对中国对虾幼体生长发育与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的存活率、变态率和增重量及三种消化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呈一个峰值变化。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幼体发育,温度对存活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对增重量影响逐渐增大。还表明温度对其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与食性有关,各期幼体的三种消化酶活力对环境温度有各自的适应性,适温范围为22-28℃,而且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其适宜温度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鲤、鲢、鳙、草鱼4种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与食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蛋白酶活性依次为鲤〉鲢〉鳙〉草鱼;淀粉酶活性依次为草鱼〉鲤〉鳙〉鲢。脂肪酶活性与食性的关系不明显。四种鱼消化酶的表达与消化...  相似文献   

20.
虽然早在1963年的《自然杂志》上就报道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乳酸可以减少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提高动物的增重速度,但国内酸制剂真正大规模的运用于畜禽饲料中却是近些年的事。pH值是动物消化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动物真胃中pH为1.5~2.5、小肠内为5.9~7.0的酸性环境是饲料养分被充分消化吸收,有益菌合理生长,病原微生物受到有效抑制的必要条件。但是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加上饲料由于其内在成分的作用都有缓冲胃肠道pH值的能力,从而降低仔猪胃中的酸度,因此不能有效激活胃蛋白酶,也就不能有效激活胰蛋白酶,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的障碍,最终表现为采食量、腹泻和生长受阻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这时就必须有外源酸制剂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