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推拉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了大连市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行为意向。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被调查的城市居民可以用有子女和无子女这一代表性特征分为2个群组,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了乡村旅游动机,共3个推力因子,包括情感交流、求知探索和舒缓放松,4个拉力因子包括农业文化、游憩项目、乡村评价和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动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后发现,大连市城市居民的情感交流只是作为推力内动力影响求知探索和舒缓放松,而与求知探索相关的拉力动机是农业文化、乡村评价、游憩项目,但在相关强弱上两个群组稍有差异,有子女群组是乡村评价为最强,而无子女群组则是农业文化。另外,与舒缓放松相关的拉力动机2个群组都是自然环境,但无子女群组在农业文化这一拉力动机上也呈现出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市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需求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学历和收入的中青年阶层是柳州乡村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居民多乐于与朋友结伴或家庭进行郊县游。回归自然、休闲放松、增长阅历成为其主要旅游推力;亲朋推荐和电视报纸广告是主要旅游感知渠道;清新的空气、秀美的风光和特色饮食是最主要吸引物;乡野观光、吃农家饭和瓜果采摘是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据此提出应强化市场开发的针对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乡土性、凸显旅游发展的多元性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是目前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客源,以福州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划分为"舒缓压力"、"求知求新"、"游览观光"三大类,其中,舒缓压力为近年来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和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动机的侧重点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现代休闲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迅速得到发展,而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体客源市场。因此以福州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福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意愿、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距离、获取信息的渠道、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对福州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等。研究结果发现福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意愿普遍强烈,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明显,福州乡村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和乡村旅游地接待条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朱永文 《甘肃农业》2012,(1):46-48,51
乡村休闲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旅游休闲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乡村旅游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为此,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与养生文化相结合、与严州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突出"乡村野趣"和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等建德市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南宁市1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定量测度南宁市各区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识别其空间格局的主导因子及机制。结果表明: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呈中部强,南北两端较弱的空间格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当前南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子,农业资源是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较低。并提出优化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集约高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及建设与扶持并举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新时期南宁市发展休闲农业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休闲旅游不但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需求,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该文以六盘水市为例,在阐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提出六盘水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昌吉州为例,定量化地分析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计算耦合度.[结果]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是相伴而生的,农村发展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结果.生活质量、绿洲建设两个指标是影响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向往乡村风光,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喜悦,乡村旅游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着眼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形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辟了重要机遇,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但目前而言,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使得乡村旅游业止步不前。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来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特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村休闲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长沙市望城区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交通通达性和住宿设施建设是制约发展的两大主因;同类同质产品难发展,创意成为突破点;构建乡村景观寻“乡愁”,旅游业态培育成关键。提出立足文化地理意蕴、加强旅游与农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空间发展路径和产业融合路径,以此实现乡村休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旅行活动倍受青睐,毕业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它的兴起也吸引了诸多旅游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旅游需求动机理论,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应届本科毕业生参与毕业旅行活动的诱导因子和内在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毕业旅行需求动机是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学习等推力和毕业旅行的吸引物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群体在情感上更倾向于自然风光类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广义梯度推进途径,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方法]通过对璧山县旅游资源、交通及企业发展等梯度要素的分析,获得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广义梯度结构.并提出其广义梯度推移途径.[结果]璧山县乡村旅游可以划分为3个梯度,一级梯度包括璧城乡村旅游组团,二级梯度包括璧北乡村旅游组团和璧南乡村旅游组团,三级梯度包括梅江河乡村旅游组团.[建议]优先开发高梯度旅游区,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精品;有效实施广义梯度推移,延缓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加速广义梯度推移,实现乡村产业立体协调整合,以科学地推动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推进邯郸市的农业转变发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业态,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本文通过对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探讨,为类似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样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法,研究了银川城市居民对周边乡村旅游地的感知情况、获取乡村旅游地信息的渠道、乡村旅游的目的、乡村旅游出游时机和出游方式及交通工具的选择、乡村旅游活动的偏好等问题。总结了银川城市居民近距离乡村旅游需求的特征主要有:以休闲为主要目的、自驾车为出游交通工具的首选、亲友同伴为主要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的第一选择为周末、最喜爱的乡村旅游活动为野营野炊和垂钓烧烤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川市乡村休闲旅游本地市场开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柳州市乡村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行为偏好和旅游心理特征等3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柳州市乡村旅游开发对策,为促进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爸爸去哪儿》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满平  刘佳男 《新农业》2014,(16):25-26
<正>假期偶尔陪孩子看看《爸爸去哪儿》。此节目创新性强、时尚性强、推广性强,不仅对孩子的教育及生活方式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乡村休闲旅游理念也有很好的启示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节目火热的大背景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大热潮已来临。国内外专业人士认为,近两年全球已进入休闲时代大潮,特别是乡村休闲旅游已受城市居民的认  相似文献   

19.
张丹 《农技服务》2009,26(9):142-143
柳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坚实、客源市场丰富等优势,也存在对乡村旅游认知尚浅,新的公休假制度实施带来了机遇,新型产品的开发亟需解决,以及如何满足距离远近两方客源的需求是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新挑战。通过转变政府的观念意识、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品牌设计侧重需求宣传等可以促进柳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集合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等的一种旅游项目,不仅给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多的旅游产品,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了遵义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遵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