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静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述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方法]从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了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结果]芽或茎尖是红芽大戟组织培养合适的外植体;不同植物种类或不同品种对激素的要求不同,目前所采用的培养基主要为MS、B5、Miller培养基,不同诱导阶段所采用的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也不尽相同;组培苗移栽主要注意基质、移栽温度和湿度、移栽季节及水肥等方面。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仍处在初步研究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主要有解决外植体污染难题,提高外植体诱导成功率;提高芽苗生根率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等。[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栽培红芽大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发生褐变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经常成为影响外植体分化,甚至存活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克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影响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以及再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姜科植物繁殖系数低、种性退化等问题,扩大姜科植物的繁殖规模,提高品种自身抗逆性和增产潜力,有效建立姜科植物的离体快繁体系,总结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部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构建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丛生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分化和生根培养条件,阐述了姜科植物离体快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对植物组织培养在姜科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姜科植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红掌是一种珍贵的观叶和观花兼具的植物,既可用于切花,又可以盆栽,已成为全球销售量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商品花卉。目前红掌主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对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从外植体取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红掌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韩伟  马丽霞 《现代农业科技》2013,(2):172-173,183
红掌是一种珍贵的观叶和观花兼具的植物,既可用于切花,又可以盆栽,已成为全球销售量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商品花卉。目前红掌主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对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从外植体取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红掌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子峰  胡永红  刘庆华  王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98-2999,3001
综述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以种子、茎尖、芽、幼叶、叶柄、根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的研究成果。牡丹组织培养的技术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还存在困难,主要在组培品种少,培养物褐化、玻璃化、生根难以及培养基的筛选、合适的外植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及玻璃化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对木本植物的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培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非洲菊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选择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非洲菊组织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多效唑(PP333)、La3+、封口膜对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影响;指出了非洲菊组织培养中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木本观赏植物离体培养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为止,木本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能通过组培快繁的树木种类还只有很少一部分,约占木本观赏植物总数的10%。从外植体选择、适宜木本植物的培养基种类、激素与其他添加物的作用以及植株再生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木本观赏植物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野苹果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采用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上经常采用的消毒方法,并进行外植体消毒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带腋芽的幼嫩茎段组织经70%乙醇15 s、1‰氯化汞10 min、70%乙醇10 s消毒后效果最好;初代诱导培养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0.5 ms/L6-BA+0.1 m...  相似文献   

13.
薛志忠  马冬芹  吴新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05+15221-15205,15221
[目的]研究油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方法]以油葵的茎尖分生区组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IAA、6-BA和AgNO3对不定芽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同时,对生根培养基及炼苗与移栽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不定芽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0.03 mg/L IAA+1.6 mg/L 6-BA+6 mg/L AgNO3,诱导率可达76.7%,增殖系数可达4~5;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0.3 mg/L NAA,生根率达100%,且须根较多。幼苗经炼苗和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结论]建立了油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山桐子作为新近开发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鄂选1号”山桐子作为新近认定的山桐子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备受行业关注。高质量“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的山桐子良种繁育体系,旨在满足“鄂选1号”山桐子在行业中的广泛运用。  方法  (1)以高产优质山桐子良种“鄂选1号”为研究对象,以其新生芽为外植体试验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对其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激素组合、组培苗生根培养基激素组合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山桐子组培繁育体系。(2)系统地分析了“鄂选1号”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植物激素在其丛芽诱导、增殖及生根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1)75%乙醇处理30 s,联合0.1% HgCl2处理8 min是“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2)不定芽的诱导过程中,(1/2MS + 0.03 mg/L TDZ + 1.5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不定芽的诱导。(3)(1/2MS + 0.2 mg/L TDZ + 2.0 mg/L 6-BA + 0.05 mg/L NAA)培养基组合适合“鄂选1号”山桐子良种组培不定芽增殖培养。(4)(1/2MS + 0.3 mg/L NAA + 0.5 mg/L IAA)培养基组合适合山桐子良种组培苗生根诱导,在此条件组培苗生根率达到98%。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鄂选1号”山桐子的快速繁育体系,为“鄂选1号”山桐子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毛叶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毛叶枣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 .证明 3、4月是 1年内采集外植体的最佳时期 ,在此阶段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 ,有效萌芽率最高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合毛叶枣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 ,分别为 :启动培养基MS +6 BA 0 8mg L +IBA 0 4mg L ;增殖培养基MS +6 BA 1 2mg L +IBA 0 5mg L ;生根培养基 1 2MS +IBA 3 0mg L .并阐明了继代次数与增殖系数和生根率的关系 ,提出毛叶枣继代次数以 8代左右为宜 ,8代之后应进行生根培养 .  相似文献   

16.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1.0mg/L,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02mg/L+6-BA0.60mg/L+AD3.0mg/L,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40mg/L+IBA0.4mg/L,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试验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1-1016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O.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张中一 《北京农业》2011,(30):96-97
为了提高水培观赏植物小天使和榕树的成活率,用"ABT生根粉"配成六种不同浓度生根剂对植物生根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发现:草本植物小天使适合的生根剂浓度为2000mg/kg,木本植物榕树适合的生根剂浓度为50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