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等县指天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斌 《广西农学报》2009,24(2):105-107
从种植、生产、流通等角度分析天等县指天椒产业的现状地位,深入研讨天等县指天椒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瓶颈,并从重视“指天椒”种源的保护、技术成果推广、培育产业生产基地、搞活产品流通、行业协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等方面,初步探讨天等指天椒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天等指天椒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其加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天等指天椒,考察热风干燥温度、微波功率对其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干燥耗时及干燥天等指天椒Vc含量进一步验证采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天等指天椒的可行性.[结果]先用80℃热风干燥40 min再进行60 W微波干燥5 min,天等指天椒的干燥效果良好,其干燥时间仅需45 min,较单一热风干燥的时间(210min)缩短了78.6%;且Vc损失最少,含量最高.[结论]采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天等指天椒,既能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鳡鱼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质量监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鳡鱼是我国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鱼地理标志产品。从丹江口鳡鱼的来由、知名度和产业现状,产区地域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特征以及气候、水质、生态环境等影响丹江口鳡鱼特征和品质形成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了丹江口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加快养殖标准化,制订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丹江口鳡鱼》等系列标准;建立丹江口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养殖示范区;规范丹江口鳡鱼养殖企业的生产;建立多部门的联席监管机构等质量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融水糯米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和产业监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保护融水糯米柚这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产品,提高苗族人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融水糯米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人文特征、历史渊源和知名度、质量特色、品质与生产地域关联性等方面,分析了融水糯米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展融水糯米柚品质风味研究,进一步研究品质与原产地的关联因素、重新修订和完善融水糯米柚地方标准、建立融水糯米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概况,从食用菌产业规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批受情况、品质特征阐述了我国食用菌类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品产地环境、栽培原料、生产加工方式三方面地理标志保护核心要素.探讨了食用菌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包括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不够、标准化工作不全面、保护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化的指天椒产销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天椒是广西天等县的特色农产品,在打造指天椒特色产业时,信息化应该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依托当地政府信息化平台,结合天等指天椒门户网站的建设,开发指天椒产销服务系统,包括农户生产管理、龙头企业农资配送服务和产品回收管理、金融机构贷款保险服务管理等模块,通过信息流带动物资流、资金流和服务,从而促进当地指天椒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概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及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数量、排名位次、产品分类、地域分布等情况,并结合江西省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优势,提出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对策.[结果]截至2013年9月,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99个,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茶叶类(占48.48%),且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发展不平衡.在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尚存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掘不充分、农产品地理标志供销不均衡、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建议]加强对江西省农产品资源调查,深入了解符合地理标志注册条件的农产品资源的基本情况;强化区位优势,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越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为加深中越农业经贸合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越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生和发展及越南地理标志保护管理体系关键点的介绍,提出中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建议.[结果]中国与越南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形成受法国影响较大,越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无论保护对象、注册程序等与中国专门法模式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接近.但越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上位法是《知识产权法》,我国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6月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是部门规章.从中越两国地理标志保护合作视角看,在Trips框架下构建两国基于专门法模式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是可行的.[建议]中越双方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对话平台和合作机制,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进一步推动中越农业经贸合作的发展,从而促进中越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指天椒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分析了天等县指天椒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得出天等县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指天椒生产。并在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基础上,提出科学生产建议,为今后大力发展指天椒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悦娟  孔祥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88-21390
分析了六堡茶的质量特色及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环境、气候特点和生态地理环境、生产加工工艺三大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入开展六堡茶品质风味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品质与原产地的关联因素、制定六堡茶国家标准、建立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理使用氮肥,优化氮肥在辣椒种植中的使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进行对比,并对优化施肥处理实验进行氮肥添加量梯度分析。其中常规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当地近期获得的相应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比较两种技术优化施肥氮元素对辣椒增产效果。【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辣椒平均产量为3 153.6 kg/667 m2,常规施肥区平均产量2 233.5 kg/667 m2,优化施肥区比常规施肥667 m2增产17.8%。【结论】氮肥在辣椒种植上增产作用,在生产上促进在施用氮肥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苏悦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44-4946
从汉源花椒的名称由来、知名度、品质特征、栽培管理技术、产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汉源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并从适宜种植区、气候等方面分析了汉源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提高汉源花椒安全卫生指标,修订和实施地方标准;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和产品质量控制,推行“企业+基地”的产业模式;开展品牌和产业的政府营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广西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提高广西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为制定地区产业发展思路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109个县 (区) 65个特色产业的调研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特色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确定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分析广西浦北香蕉产业和广西武鸣柑橘产业的发展质量,以检验其评价效果。【结果】广西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条件、质量效益、科技支撑能力、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加工能力、储运能力、品牌建设水平、支持保护力度等8个一级指标及53个二级指标。利用AHP对广西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赋值(权重),结果显示,资源条件为0.3480、质量效益为0.2138、科技支撑能力为0.1096、产业组织化程度为0.0624、产业加工能力为0.0637、储运能力为0.0237、品牌建设水平为0.0692、支持保护力度为0.1094。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2019年广西浦北香蕉产业和广西武鸣柑橘产业整体发展质量较高,但均存在产业加工能力弱、储运能力差及品牌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根据广西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分析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建议对相关特色产业进行相应的整改和调整,至2021年广西浦北香蕉产业和广西武鸣柑橘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产业加工能力、储运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其中广西武鸣柑橘产业2021年品牌建设能力增长幅度最高,达171.1%。【建议】客观认识资源条件等因素对广西乡村特色产业的影响,从加强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考核机制、吸引人才返乡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广西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永丰辣椒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永丰辣椒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江西省柑橘产业突破现有格局,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江西省橘类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省橘类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橘类资源广泛分布;江西省共有9件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存在品种单一、熟期过于集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薄弱、生产管理不规范,橘类商品贮藏、加工研究薄弱,柑橘农产品质量标准较低、产业化模式落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优质橘类品种培育、扩充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品牌效应、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强加工技术研究、维护稳定现有市场、积极拓展新的贸易市场等措施,促进江西省橘类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为提高整个荸荠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量调查走访和资料查阅,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荸荠组培苗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培育了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科植、社会化服务、系列化加工的荸荠产业链,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但仍存在荸荠育种体系滞后、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健全研究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生产和企业加工环节,加快荸荠产业机械化研究进程,以推动广西荸荠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品种选育、培育龙头企业及打造区域优势产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渠道调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主栽品种、种植模式、产量、种植收益、加工和销售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文献查阅结果,对广西木薯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的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面积和加工产量均占全国的70%左右,但2017—2019年期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木薯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目前推广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木薯+西瓜、木薯+花生、木薯+辣椒及木薯+穿心莲等,主栽品种有南植199、SC205、SC5号和新选048。广西工业木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崇左市和河池市,共有24家初具规模的工业木薯加工企业,其加工产品以淀粉为主。广西木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种植经济效益偏低,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本地原料供应不足,加工企业对外依存度增大;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慢,尤其缺乏专用型品种;木薯淀粉生产环保压力大,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加强;木薯加工产品形式单一,深加工技术落后。【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桂字号品牌建设、木薯基础研究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研发,全方位提升木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