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鸿荣 《绿色科技》2013,(8):148-149,153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2年生火炬松4种不同造林密度(1333、1667、2000、2500株·hm-2)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呈现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递减的趋势。造林密度1333株·hm-2的平均胸径14.92cm、14cm以上径阶频率0.782、单株材积0.00913m3,表现最佳。造林密度2000株·hm-2的林分蓄积123.36m3·h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以北美红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833株/hm2(株行距3 m×4 m)、1 111株/hm2(株行距3 m×3 m)、1667株/hm2(株行距2 m×3 m)3个初植密度以及550~1 800 m海拔范围内造林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初植密度与海拔高度两项造林关键因素对北美红杉生长特征的影响规律,期望为高级用材北美红杉引种造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一种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MS+1.5 mg/LNAA+0.1 mg/L6-BA;(2)初植密度对试验株树高生长影响不大,1 111株/hm2和1 667株/hm2水平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加大先升后降,当初植密度为1 406株/hm2(相当于2.6 m×2.6 m的株行距)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生长量在4.65 mm左右;(3)北美红杉各生长量参数随海拔增大先升后降,当海拔高度为1 096 m(考虑高海拔造林1 000~1 800 m范围)时,树高生长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为680 m左右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超过最佳值时,海拔的增加则会对北美红杉的发育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其生长量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树生长的密度效应与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南抗杨树无性系进行的8种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胸径生长于5年生、树高生长于8年生以后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均具显著差异,其变化规律是胸径、树高生长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林木此时的生长已开始受制于单株营养面积之不足。根据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交汇情况,8种造林密度杨树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株营养面积为8~1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为7~9年,所获材种为20 cm以下纸浆材、纤维板材等;二是单株营养面积为24~3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在10年以上,可培育26 cm以上大径材。  相似文献   

5.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9):196-198
为丰富沙县造林树种,开展了峦大杉引种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对7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2000株/hm^2、1667株/hm^2和1600株/hm^2的峦大杉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降低,不同密度的峦大杉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中,峦大杉在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和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份胸径、树高、枝下高等,来分析造林密度及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美107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即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2a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株行距3m×12m、5m×6m、3m×6m,而树高生长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修枝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树高生长和提高枝下高,有利于提高杨树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9.
燕山北部山地不同生境水曲柳幼树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曲柳幼树在燕山北部山地的生长状况,以及生境对水曲柳幼树生长的影响,对林间空地、高密度林冠下、低密度林冠下和裸地4种不同生境下水曲柳幼树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间空地生境中,水曲柳幼树的地径和树高最大,在高密度林冠下和裸地生境中较低;造林后第2年第、第3年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林间空地低密度林冠下高密度林冠下裸地;树高生长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林间空地最适宜水曲柳幼树的生长,水曲柳在冀北山地生长状况良好,可在当地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红心杉木和福建沙县第2代杉木良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造林密度(2 500、3 086、3 472株.hm-2)试验。结果表明,在幼龄期2个杉木优良品种生长迅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均生长分别达到0.98 m、1.4 cm、0.004584 m3以上,且2个良种的生长量和蓄积量没有差异,均可在生产中作为速生良种应用。3种造林密度对2个良种的蓄积量均没有影响,但生长量与造林密度成负相关,在2 500株.hm-2的造林密度下平均生长最优,3 086株.hm-2次之;但从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及木材形质角度出发,选择3 086株.hm-2的造林密度(株行距1.8 m×1.8 m),可缩短林分郁闭周期,提早进行间伐,节约生产成本,实现杉木商品林小、中、大径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选取栽植密度、施肥、覆膜作为试验因素,对造林第2年保存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每平方米栽培4株、覆大膜、不施肥组合方式进行栽培,蒙古栎生长性状最佳。栽植密度对地径生长影响显著,覆膜和施肥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覆膜对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栽植密度和施肥对树高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造林试验早期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马大相思造林成活率较高,达98%;采用株行距为2.0 m×3.0 m的造林密度各项生长指标表现较好;从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4个生长指标数据来分析,1年生马大相思幼树无性系间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其中SK1和10#这2个无性系表现较好,不同生长期的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差异极显著,说明定植后植株的树高、冠幅、地径方面生长较快;马大相思与不同树种混交配置造林试验初步结论是,马大相思与桉树混交种植各项生长指标较接近,且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适合与桉树混交造林,其中以2:1的混交比例有利于树高和地径生长;马大相思与山杜英混交种植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巨大,不适合与山杜英混交造林;马大相思幼树的生长量是随着气温与降雨量增大而加快,其树高、地径与冠幅的生长高峰期出现于7月、8月、9月和10月,这4个月占全年生长量的70%左右,造林后可根据这变化规律加强抚育,能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3.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竹柳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造林密度下3年生竹柳的树高、地径与保存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桉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竹柳的树高、地径及保存率在各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密度处理对竹柳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桉树的树高年平均增长量和地径年平均增长量分别比竹柳高出3.456 m和2.355 cm,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造林3年后,桉树和竹柳的保存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17.
水曲柳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造林树种.垄作时,水曲柳育苗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达到50株/m时,是水曲柳的最优育苗密度,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最优,高径比上的比例比较合适,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对15年生的福建柏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处理对福建柏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以2000株/hm~2为最佳造林密度,胸径达到17.11cm、树高10.14m、单株材积达到0.1083m~3;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土壤有机质和N、P、K含量差异较大,以密度在2501株/hm~2的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全K和速效K的含量最高;以施用N50+NPK25的方式最佳,树高达9.68m、胸径达16.17cm、单株材积达0.0931m~3。因此,在福建柏南方地区种植福建柏可选择2000株/hm~2,并适当施尿素和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