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了木麻黄大叶相思行状混交造林试验,以木麻黄纯林作为对照。对造林8年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防风效能以及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其生长量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的蓄积量高于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中木麻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最大;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防风效能大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按1∶3比例混交的林分防风效果最好;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大叶相思1∶3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沿海沙地营造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时建议单行木麻黄与多行大叶相思混交。  相似文献   

2.
在东山县山地开展木麻黄+厚荚相思1∶1和3∶3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促进了木麻黄胸径、材积生长,提高了林分单位面积的总蓄积量;削弱了林内风速,增强了林分的防风效能;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地力。木麻黄+厚荚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对于提高木麻黄生长量、防风效能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更加明显。沿海山地木麻黄造林以营造木麻黄+厚荚相思多行或块状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3.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海檬果(以套种潺槁进行对比)及海岸后侧进行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造林(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海檬果的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海檬果的生长量大于潺槁,林带套种海檬果后防风效果比套种潺槁的要好;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后对木麻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防风效能和改善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滨海地区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试验目的木麻黄抗风力强,防风效果好,在滨海地区生长迅速。但多次连栽,往往表现出生长不良、抗病力差,而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种植的窿缘桉则生长尚好,但是树干弯曲,难以成材。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能否进行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以增强木麻黄的抗病和抗风能力,而又使桉树少受风害,改善木材品质,增加出材率,这是本试验的目的。二、试验地点湛江市郊区南三岛。林地为木麻黄采伐迹地。离海岸约400m。前作木麻黄有轻微青枯病。三、造林时间1981年6月。四、混交方式行间混交,比例为1∶1。株行距2×2 m。试验面积21亩。设纯桉林、纯木麻黄林作对照。  相似文献   

9.
为修复强风区域海岸退化防护林带,同时提升防风效能,选择抗性优良的3个木麻黄品系,运用不同的混交模式对其生长指标及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木麻黄品系均参与的混交模式中,3个木麻黄品系的保存率均最高,生长指标除圆头木麻黄外,“惠-1”木麻黄和千头木麻黄均最高;防风效能方面,3个木麻黄品系均参与的混交模式中,在不同高度的防风效能均最高,该混交模式可以在海岸退化防护林修复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琼北地区4个不同造林地木麻黄生长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海岸带造林点,木麻黄的成活率不同,木麻黄林木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离海岸越远其成活率较高,生长效果也越好;不同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木麻黄混交模式早期的生长状况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岸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木麻黄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宽度种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以及建立多树种混交配置更新,结果表明:10m×10m、20m×20m及30m×30m采伐带宽度更新木麻黄无性系粤701生长显著差异,以30m×30m采伐宽度更新,林木生长最佳。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厚荚相思与湿地松单行混交,有不同程度上的种间矛盾,林分生长不太稳定,因此不宜采用行间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湿地松以及厚荚相思与湿地松采用多行(带状)混交,其更新效果普遍较好,两者之间竞相生长,种间关系比较协调。多行混交不仅可以避免树种之间挤压,而且整个林分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从而形成防护林树种的多样性和较好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平潭岛沙地开展了木麻黄平潭2号、A13和粤501无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和防风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均高于本地木麻黄实生林,而且树高、胸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无性系生长量差别不大,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生长最快。防风效果大小表现为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木麻黄粤501无性系木麻黄A13无性系本地实生木麻黄。在此试验条件下,平潭岛选用木麻黄造林宜优先选用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其次是粤501和A13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其种子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各苗木成活率高,林木生长迅速,能提前郁闭成林.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比湿地松、台湾相思纯林分别高0.5%、1.1%,湿地松、台湾相思混交造林的林木生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纯林湿地松、台湾相思林木生长分别平均树高1.8%、21%,胸径粗1%、22%,蓄积量多2.9%、17.1%,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林木生长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沿海困难立地木麻黄与不同树种混交试验及造林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困难立地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造林配置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等问题,进行了木麻黄分别与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细叶榄仁(Terminalia amtay)的混交造林试验,试验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加勒比松、细叶榄仁混交后,防护效能都有所加强,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参试的4种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大叶相思对防护效能和土壤肥力的改良作用最明显。选择木麻黄抗逆性品系、大容器袋套小容器袋育苗,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方式,采用挖大穴、填客土、适时栽植、堆墩排碱等措施,结合设置风障和营造生物风障等工程措施是沿海困难立地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风口1年生木麻黄不同品系成活率、生长量及风害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在风口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抗风性强,是风口理想的造林品系,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风口造林设置风障至关重要,防风障可以减轻木麻黄受风害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风障要多道设置,风障之间距离在10~20m。  相似文献   

19.
海口西海岸木麻黄与马占相思混交海防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开方  冯杏 《热带林业》2009,37(3):50-51
分析海南省海口地区海防林现状,总结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海防林造成林成功经验,为海防林混交造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乱采滥挖锆钛矿对文昌钛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巨大,造林是矿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比较和评估不同树种对钛矿区的造林效果,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6月分别对岛东林场东风作业区复垦钛矿地营造的混交试验林2hm2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钛矿地复垦后,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成活率达85%以上,琼崖海棠、非洲楝、麻楝、青梅、伊朗紫硬胶、乌墨与木麻黄混交造林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