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SPSS 22.0软件进行定量研究,运用聚类分析和K-W检验分析的方法,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动机及其对森林景观的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可按游客动机分为5类,即休闲娱乐型、家庭亲情型、积极参与型、自我进取型和追求情趣型;5类游客中,家庭亲情型游客所占比例最高(33.64%),其次是积极参与型游客,追求情趣型游客占比最低(8.24%);5类游客对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林间空地、沟谷秋景、纯林林外景观和混交林林外秋景偏好程度基本一致,这些景观的特点是含有水体、视野开阔、色彩浓烈、质地均匀。此外,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和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偏好差异明显,积极参与型游客比较喜欢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而休闲娱乐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不喜欢;积极参与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而休闲娱乐型游客比较不喜欢这类景观,尤其是追求情趣型游客不喜欢林海景观,自我进取型游客对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内景观均不喜欢。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络游客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对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以了解王城公园旅游地形象。结果表明,王城公园景观形象由空间场地、植物景观、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组成;游客感知由游客关注点、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评价组成;游客对王城公园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多集中在服务管理、景观设施和景观维护等方面。最后,基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憩体验,提出改善设施服务、提升互动体验、丰富景观内涵、加强高峰期与数字化的管理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游客时空行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方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社交APP、定位装置和在线媒体会产生大量的景观时空大数据,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文中系统地介绍景观大数据的获取来源和方法,针对景观大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进行概括,主要是以ArcGIS核密度、社会网络、图片内容分析法3种方法为主。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国内外游客时空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基于景观大数据的游客时空行为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趋势可能为多空间类型、多采集平台、多时空要素同时开展。  相似文献   

4.
以寻乌黄岗山公园为研究地点,利用SD法对公园景观进行了游客评价。问卷设计20个评价因子,5个评价等级。随机发放50份调查问卷,让游客对公园景观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黄岗山公园在植被覆盖率、舒适感、愉悦感和环境安全性方面评价较高,在景观丰富度、景观活力度、色彩感、变化感和特色感方面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黄岗山公园景观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景观提升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福建永安桃源洞为例,利用Nvivo 11.0质性编码和Ucinet 6.0共现网络分析作为技术手段,对马蜂窝网站和携程网站的游客照片数据内容进行元素的拆解和组合分析,研究游客的景观偏好特征。结果表明,永安桃源洞游客的景观偏好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动植物、人物、景观特写和影响效应六大类,其中自然风光构成了永安桃源洞的主体意向元素,自然风光、动植物和人文景观的元素组合是游客最主要的关注点,一线天、桃源洞口和景观石是多个景观偏好的热点。研究结论有助于永安桃源洞的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处主要景区进行了森林景观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商量岗、鹁鸪岩和仰天湖景区的综合评价相对较高,黄海田和灵溪等少数景区综合评价相对较低;抽样结果统计分析得出,游客对四明山的森林景观感受最深,其次是气候环境,同时,游客也认为植物和地形的景观最为重要;应通过景观林改造,提升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叠井森林公园四类景观标识系统进行实地勘察与现状问题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赋值法,对景观标识系统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研,得出游客满意度得分排序为:指示性标识系统(3.15) > 识别性标识系统(2.99) > 管理性标识系统(2.74) > 植物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41) > 景点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27)。依此对三叠井森林公园景观标识系统的优化方案进行探寻,实现其景观标识系统的功能完善与拓展,以期为森林公园更深入和全面的旅游开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以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核密度估算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的游憩行为与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游客在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中游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老年游客偏好在林下空间及主要景观节点处,以舒缓的游憩方式进行游憩;中青年游客的游憩目的以游览观光为主,偏好在滨水空间及景观视线良好处进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漓江古东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探讨游客旅游偏好及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区内游客以国内中青年为主,游客偏好旅游区清新湿润的空气和清澈的溪流与瀑布,偏好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游客旅游偏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生长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其中对空气环境和景观环境影响较小,对植物生长环境和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采用SPSS定量研究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保定农业生态园游客体验式旅游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相关要素中,基础设施体验因子中的景观完整性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旅游产品体验因子中的员工服务态度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景区要素重要程度因子同其满意程度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园内管理及设施体验因子、旅游产品体验因子、景观要素体验因子3个因子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64、3.25、3.70,明显低于相对应的重要程度均值4.13、3.54、3.87。对此,提出从加强特色以突出差异性、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游客管理、提高游客参与度、合理定价、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促进保定市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措施,以此提升保定市农业生态园游客体验式旅游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群感知和行为视角,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试验、访谈问卷、扫描观察收集数据,采用词频分析、照片分析、GIS技术分析,分析景观元素、景观感知以及驻留点、观景点、景点、视线廊道的空间特征,以获得游览者对滨水景观偏好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游客景观点的热点分布。结果表明,词频分析预测出游客关注湖区丰富的景观元素,以静态观赏和行进式观赏方式游览观音湖,舒适的湖区环境让游客感到心情愉悦、平静;空间角度,游览者的驻留点分布与观景点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表明优美的空间环境和良好的观景位置有利于游客驻留行为的产生;游览者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特征相互协调、影响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条件价值法在森林景观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条件价值法是森林景观资产评估的首要方法.文中在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园内历年的游客量数据、现行收入、成本与费用状况,运用条件价值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产进行了评估,结果为11863万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景观作为游客放松身心、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景观场所,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部分乡村景观存在景观感知度不足、景观生态化较为脆弱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性进行探索,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景观质量,从更多方面凸显乡村景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州地区8所寺庙中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研,设计问卷分别以寺庙内僧侣和游客为对象进行数据收集,探索宗教信仰对福州佛寺园林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佛寺园林植物景观总体评价一般,存在植物多样性偏低、植物层次结构单一、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最后分析僧侣和游客两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出丰富植物种类,增加寺庙植物总量;补充相关植物品种,烘托佛教意境与场所文化;明确受众人群,打造合理植物景观空间布局;依据不同区域的景观功能特点提出植物配置模式及树种选择推荐等策略,以期能为未来福州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宁动物园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总结其优势特色,并从动物园的科普功能、动物的生境需要、动物的安全。陛以及满足游客休憩等需求几个方面对南宁动物园植物景观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景观叙事是基于叙事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用景观设计的方式向游人"讲述"场地故事,传递一种精神或文化。从景观叙事理论视角出发,探究了云南民族村游人景观体验感受,采用游人体验满意度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D语义差异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共设立六大类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景观规划、空间感知、文化氛围、参与体验、设施配套、交通组织"),其中"文化氛围""参与体验"两类体验得分较高,"设施配套""交通组织"两类体验得分较低。最后对云南民族村的景观体验环境进行了讨论,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建议:(1)提升园内自然环境,打造民族村寨特色景观;(2)园区道路导向系统增强,使游客明确自身所在方位;(3)完善服务设施,创建完整基础服务设施体系;(4)创新民族活动,吸引新老游客;(5)公布合理游玩时间,制定游园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地调查花卉公园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运用SBE法和AHP法对该公园53个典型植物景观样地进行调查评价。评价结果,YSBE均值最大为0.662,有24个YSBE正值,YAHP均值主要在5~8之间,表明花卉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景观优质的植物群落相对较少;对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评判者主要注重植物景观的美学功能;对优秀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探讨游客喜爱的植物景观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地域特色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应用好地域特色元素,设计出适地的景观效果是每位景观设计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哈牡游客专线,海林北站广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如何依据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元素,来进行功能选择和元素融合,设计出适合当地景观特色景观工程,这将对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起到了弘扬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南云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云山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植被类型,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游客对典型景点的评价资料,建立了森林景观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就典型森林景观的经营和森林景观的构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农业景观小品是农业嘉年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区、田园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休闲农业场所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是以农业为平台,进行再次加工的艺术创作。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景观小品的设计、创作越来越重要,对题材的要求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广泛。提出了农业景观小品在设计题材上,不仅仅要做到引起游客的兴趣,更要做到内容新颖广泛,为游客传送农耕文化和历史知识,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精髓。而在外观和形式上,则要做到雅俗共赏,内容新奇,充分发挥小品的功能和作用,要努力开拓农业景观小品创作、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