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6~2020年贵州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探讨了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6项常规污染物(SO_2、NO_2、PM_(10)、CO、O_3、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除O_3浓度上升11.8%之外,其余5项参数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O_2、NO_2、PM_(10)和CO年均浓度均能达到一级浓度限值,PM_(2.5)和O_3达到二级浓度限值。此外,污染天数表明: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典型的污染物的PM_(2.5)和O_3。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阐明了抚顺市城区高污染燃料的消耗特征、大气污染物治理排放特征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评价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抚顺市城区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物的浓度量值、首要污染物天数的及月分布,与高污染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PM_(10)、PM_(2.5)代表的烟(粉)尘颗粒物和NO_2是首要的污染物因子;烟气SO_2的排放量的拟合线与环境空气SO_2月浓度的拟合均是一致的凹抛物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烟(粉)尘的排放量与环境空气PM_(10)和PM_(2.5)月均浓度存在的良好的相关性;烟气NO_x的月排放量及其拟合线与NO_2月浓度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毕节市中心城区5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SO_2、NO_2、PM_(10)、PM_(2.5) CO、O_3等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20年,除新投运的长征村外的4个点数据统计,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9.5%,同比提高2.8%;综合指数为2.63,同比降低0.28;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SO_2、NO_2、PM_(10)、PM_(2.5)、CO等污染物浓度均实现同比下降,毕节市八中、实验高中站O_3浓度同比上升,中心城区O_3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60%,新增国控站点出现6 d全是O_3轻度污染。分析了毕节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其加以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利用2015~2017年博乐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年、季节及月变化特征;利用Daniel趋势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博乐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博乐市NO_2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呈上升趋势;PM_(2.5)和SO_2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均不显著。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双峰型, PM_(2.5)、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63±19.7)、(66.9±36.8)、(15.6±9.3)、(17.8±9.13)μg/m~3。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博乐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兰州市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析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年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探讨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及6类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2016~2020年,PM_(10)、PM_(2.5)、NO_2、CO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而O_3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兰州市PM_(10)和NO_2两项指标尚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应成为"十四五"期间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及改善的重点方向;(3)从2016~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空气质量综合质量(AQCI)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逐年变好;(4)兰州市2016~2020年六类污染物分担率逐步由颗粒物PM_(10)为主向气态污染物NO_2为主转变;(5)AQCI和PM_(10)、PM_(2.5)、NO_2、CO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而SO_2、O_3与其他污染物浓度及AQCI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越秀区麓湖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六项常规污染物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与交通状况资料,重点分析了越秀区各污染物浓度特征、相似气象条件污染影响特征、交通状况对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越秀区麓湖站PM_(2.5)、O_3-8h、PM_(10)、NO_2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4μg/m3、57.1μg/m~3、54.8μg/m~3、50.7μg/m~3,首要污染物占比排序为:PM_(2.5)PM_(10)O_3NO_2,PM_(10)和NO_2作为首要污染物逐年有所上升,NO_2浓度显著高于市及其他区平均值。PM_(2.5)与PM_(10)秋冬季污染主要受外来源输送影响为主,O_3污染浓度周一最高,其他各污染物则在周二均出现污染高峰,全区受交通源影响敏感。越秀区麓湖站周围路段工作日最低车速16~29m/s,尤以广园中路8时和18时平均车速仅为16.02m/s和23.31m/s,交通状况对越秀区NO、NO_2、O_3等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影响威海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的主要因素,并改善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以生态环境部每月对16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为背景,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威海市与168个城市的SO_2、NO_2、CO、O_3、PM_(10)、PM_(2.5) 6种污染物浓度以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影响威海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的主要因素是O_3、PM_(10)和PM_(2.5)3种污染物的浓度,并针对各污染物单项指数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2018年南充市南部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南部县近四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部县2015~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总共1232 d达标,达标率(优和良的天数占比)87.6%。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出现天数占比分别为0.2%、4.7%、39.6%、17.3%、38.3%。环境空气污染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为冬季。2015~2018年SO_2年均浓度、NO_2年均浓度、O_3日最大8 h第90百分位数和一氧化碳(CO)日均第95百分位数均达到二级标准限值;PM_(2.5)年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2018年PM_(10)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限值;2015~2017年PM_(10)年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南部县2015~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期为南部县今后改善大气环境,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津区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站的监测数据,对2020年春节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浓度同比下降;O_3的浓度同比有所升高,这可能与O_3产生、消除机理不同。通过研究对比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为改善空气质量,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收集2014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鼓山风景区的PM2.5、PM10、CO、SO2、NO2和O3等6项大气污染物指标数据,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达标率、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因子,揭示鼓山风景区大气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相比,鼓山风景区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较低;(2)除冬季外,鼓山各季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PM2.5和O3;(3)鼓山风景区各项污染物具有较高相关性,表明污染物的来源相近,找到并控制污染源是提升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三五"期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月报数据,选取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进行了数据比较和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的污染程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污染程度按从轻到重分别为大连、长春、哈尔滨和沈阳,主要污染物是PM_(2.5)、PM_(10)和O_3。其中PM_(2.5)、PM_(10)污染特征呈现"U"形变化,冬春季污染程度较重;O_3的污染呈现"倒U"形特征,夏季污染程度较重。东北地区SO_2和CO污染程度较轻,NO_2在"十三五"初期污染较重,中后期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森林景观及游览质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5-12-01—2016-11-30监测数据,分析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探究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和O_3)和气象因子(风速、气温、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年均大气能见度为12.84 km,除PM_(2.5)年均浓度略超出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外,其他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皆处于一级标准内,表明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较高;大气能见度呈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从日变化规律看,最大值出现在傍晚(17:00),最低值出现在清晨(5:00);将大气能见度分为极差(4 km)、差(4~10 km)、好(10~20 km)和极好(≥20 km)4个级别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级别大气能见度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季节性,春冬季极差和差的频率高,好和极好的频率低,夏秋季好和极好的频率较高,差和极差基本未出现;年内数据相关性分析显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CO、SO_2和NO_2浓度及空气相对湿度和海平面气压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33,-0.26,-0.16,-0.35,-0.42和-0.11),而与气温、风速和露点温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20和0.19);K均值聚类分析表明,千岛湖大气能见度较高时,气象条件为高温、高风速、低湿和低海平面气压,是夏秋季午后典型的气象特征,而大气能见度出现低值时,气象特征为低温、高湿、高海平面气压和低风速,为春冬季夜晚及凌晨典型的气象特征;以消光系数、干消光系数与AQI和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CO、NO_2浓度构建回归模型,显示回归(P0.001),且相对于其他污染物浓度指标,AQI和PM_(10)、PM_(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贡献率(R2)较高,表明其对大气能见度变化影响较大。【结论】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能见度高,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大气能见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相关,气温、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较高,AQI和PM_(10)、PM_(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较大;除去雨、雾等特殊天气影响后的大气能见度可有效反映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2012~2015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整体较为清洁且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优良率在87.7%~93.4%之间,首要污染物为PM_(10);PM_(2.5)在PM_(10)中占比由0.74持续降低至0.48,供暖期颗粒物污染来源单一,非供暖期相对复杂;SO_2和NO_2浓度相对不高,NO_2/SO_2比值为2.1,流动源问题相对突出;2012~2015年期间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沈阳市冬季大气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的变化特征,选择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沈阳冬季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PM_(10)和PM_(2.5)浓度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在典型污染过程中,PM_(10)和PM_(2.5)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1.78倍和2.91倍。分析9种水溶性离子(Na~+、NH_4~+、K~+、Mg~(2+)、Ca~(2+)、F~-、Cl~-、SO_4~(2-)、NO_3~-)中NO_3~-、SO_4~(2-)、NH_4~+为含量最多的三种离子,说明沈阳市大气二次污染较为严重,且机动车尾气是造成沈阳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春节期间大量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影响较为显著。2017年春节期间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同2016年同期比,环境空气质量较差,除夕夜烟花爆竹的大量集中燃放使得除夕夜成为空气污染高峰时段。对2017年除夕(2017年1月27日)18:00至初一(2017年1月28日)17:00时段,福州市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的PM_(2.5)、PM_(10)、SO_2、NO_2、O_3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的大量集中燃放对PM_(2.5)和PM_(10)浓度有很大影响,对SO_2浓度有明显影响,对NO_2浓度影响相对较小,O_3浓度则明显降低。另外气象条件也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2015年4月23~5月3日开封地区一次光化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对O_3、NO_x、CO、SO_2、PM_(10)、PM_(2.5)以及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O_3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臭氧峰值最高达到412μg/m~3。SO2、CO、NO_x、PM_(2.5)为O_3主要前体物。O_3与温度的相关性极高(0.772),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略低(-0.729),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O_3生成的重要因素。此次污染事件是剧烈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低湿低风速的稳定天气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五大连池风景区采用连续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对蒙古栎林内O_3、NO_2、SO_2、CO等4种气体污染物进行月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景区5月O_3浓度最高,为108.5μg·m~(-3),远高于8月和11月;8月O_3浓度最低,为28.7μg·m~(-3)。景区11月NO_2浓度最高,为20.8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NO_2浓度最低,为2.0μg·m~(-3)。景区11月SO_2浓度最高,为18.1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SO_2浓度最低,为0.4μg·m~(-3)。景区11月CO浓度最高,为2 027.7μg·m~(-3),远高于5月和8月;5月CO浓度最低,为600.3μg·m~(-3)。景区5月、8月和11月4种气体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个别天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表明景区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9.
于2013~2015年采用BAM-1020β射线衰减法粒状物质在线监测仪对江苏省某工业园区PM_(2.5)、PM10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PM_(2.5)、PM_(10)的年均值分别为70~73μg/m~3、106~131μg/m~3,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浓度每年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梅雨期二者浓度较其他月份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6.2%、13.8%。观测点西南、西西南、南东南、西方向上某些污染企业对PM_(2.5)、PM_(10)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环境空气自动站冬夏两季的监测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冬夏两季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冬季为NO_2、CO、PM_(2.5)、PM_(10)、SO_2,贡献值较大;夏季为PM_(10)、PM_(2.5)、CO、NO_2,贡献值较小。分析验证了北方燃煤对空气污染的重要影响,证明了《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中煤改气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环境管理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