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热区季节性干旱的自然条件,探讨AM真菌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旨在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AM真菌(N-AM)和摩西球囊霉(G-AM),测定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接种处理下,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接种土著AM真菌(N-AM)处理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的侵染率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以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苗木根系中AM侵染率为最高;接种AM真菌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土著AM真菌的澳洲坚果幼苗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接种AM真菌后澳洲坚果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比不接种显著增加,叶片和排根中增加幅度较大;澳洲坚果幼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土著AM真菌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如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G-AM处理和对照增加71.82%和98.64%;澳洲坚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仅在水分胁迫时显著升高,脯氨酸累积量呈现CKG-AMN-AM,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在澳洲坚果的耐旱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两个接种处理中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很好地共生,并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和耐旱性,接种土著AM真菌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的,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真菌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选用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eburneun)对伯乐树种子(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进行接种,以未经真菌处理的种子为对照,当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8周后,分别测定两组不同处理下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SOD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水含量)和形态学指标(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叶片数、侧枝数),以探求有利于伯乐树栽培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经AM处理后SOD活性有所增强,而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与水含量则明显增加;接种过的幼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叶片数、侧枝数以及成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说明,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伯乐树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可以增强宿主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关系,在以矿区排土场土壤为基质的盆栽试验条件下,向刺槐幼苗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象牙白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eburne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及3种真菌的混合菌剂),验证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刺槐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组植株菌根侵染率、株高、地径、生物量和SPAD值最高,说明供试菌剂中摩西球囊霉与刺槐幼苗根系的亲和力最高,接种效应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菌根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AM真菌和紫穗槐苗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工接种技术,比较研究4种AMF菌剂对非灭菌土生长的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AMF菌剂接种在非灭菌土上的降香黄檀幼苗,处理90 d和300 d的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对照组;接种效应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剂组幼苗叶片的SOD总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绿素a/b值较低,反映了接种菌根菌可提高降香黄檀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抗胁迫能力,但不同菌剂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在所应用的4个菌剂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疣状无梗囊霉混合菌对幼苗的生长效果最佳,其次是摩西球囊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曲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对干旱环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为丛枝菌根真菌在干旱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水曲柳在干旱环境下的苗木培育及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曲柳幼苗为供试植物,选取幼套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为供试菌种,设置单接幼套球囊霉菌(Ge)、单接摩西球囊霉菌(Gm)和混合接种(Mix:Ge+Gm)3种接菌方式,以不接菌苗(CK)为对照组;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模拟自然干旱,设置轻度干旱LD(控水5天)、中度干旱MD(控水10天)和重度干旱SD(控水15天)3个处理,与全程正常供水NW进行比较;研究水曲柳接菌苗对不同水分条件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响应。【结果】1)干旱胁迫下,接菌能够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混合接菌比单一接菌更有助于提高苗木生长。混合接种处理具有更高的菌根侵染率,相关分析发现,菌根侵染率与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增量、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7.
以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乎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和缩球囊霉对刺槐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刺槐根系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的生物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中施氮量为0.4 g·kg-1水平时最好;相反,刺槐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为0.4 g·kg-1水平时最小.AM真菌的菌根效应因菌种不同而异,接种摩西球囊霉后,其菌根侵染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显著,更能促进刺槐的生长和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干旱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旨在探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Marx 270)对麻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麻栎幼苗为材料,进行植株正常水分管控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处理(D)、正常水分管控+接种彩色豆马勃处理(Pt)和接种彩色豆马勃+干旱处理(Pt+D)4种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对麻栎幼苗的菌根定植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够在麻栎幼苗根部形成菌丝套,促进麻栎幼苗生长发育并且降低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其中,Pt+D处理的株高和地径比D处理分别显著性高出49%和52%。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升麻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Pt处理> Pt+D处理> CK处理> D处理,进一步改变气体交换相关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干旱胁迫下导致麻栎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而接种彩色豆马勃后除POD外,Pt+D处理的SOD、CAT、APX和GR活性与D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者,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高麻栎AsA含量,Pt处理比CK处理显著高出74%,Pt+D处理比D处理显著高出103%,但是对GSH含量却无影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桉树响应从枝菌根真菌和青枯菌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为应用菌根化育苗技术防控桉树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巨桉幼苗为对象,研究摩西管柄囊霉菌根化和青枯菌侵染进程对寄主生长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摩西管柄囊霉能与巨桉根系良好共生,菌根化桉树株高、地径、干质量、根冠比分别为非菌根化处理的2.30、4.38、2.75和1.71倍。与非菌根化处理相比,菌根化巨桉幼苗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根系和叶片中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随青枯菌侵染时间的增加,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对应的非菌根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菌根化桉树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青枯菌侵染48、24、144 hpi时达到峰值;菌根化桉树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青枯菌侵染96 hpi后达到峰值。3)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控效果为81.67%。【结论】接种摩西管柄囊霉显著促进桉树幼苗健壮生长,受青枯菌侵染后,菌根化桉树幼苗快速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mosseae(GM)、G.intraradices(GI)、G.aggregatum(GA)和G.atunicatum(GE)4种AM真菌对油桐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GI和GE后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侵染率分别为77.4%、92.3%和96.7%,比对照分别提高20.4%、43.5%、50.4%。接种GA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接种GM和GI后植株的干质量增加,而接种GA和GE对全株及各器官干质量影响不明显;接种4种真菌对油桐幼苗的氮素营养影响不大;接种GM、GI和GE显著提高了根部磷含量。综合考虑,接种G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降香黄檀幼苗接种AM真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盆栽试验法,比较研究了接种珠状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接种处理组的降香黄檀幼苗根系均能形成典型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95.42%(GM)和79.17%(GE);接种处理组幼苗的株高和地茎比对照组分别增长46%~59.09%、23.95%~29.41%,菌根依赖性分别为451%和363%。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处理组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净光合速率达到了显著水平;接种处理组苗木的叶片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叶绿素a/b比值小于对照组。整体比较,接种GM的幼苗的平均株高、地茎、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等均优于接种GE。  相似文献   

12.
AM真菌对3种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种AM真菌对大丽花、孔雀草和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提高了花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磷、钾含量增加,生长量增加,开花期提前,盛花期的着花数增多,花期延长.大丽花和金盏菊对摩西球囊霉的依赖性最强,孔雀草对地表球囊霉的依赖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火力楠和刨花润楠接种AM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AM菌根真菌接种乡土阔叶树种火力楠和刨花润楠苗木,种植4个月后观测AM菌根菌对两种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种接种AM菌对其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火力楠的菌根效应较刨花润楠显著,苏格兰球囊霉90036菌株、地表球囊霉9004菌株和木薯球囊霉3008菌株适用于火力楠小苗接种,而刨花润楠有待筛选更适合该树种的优良菌种或菌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根接种技术,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生长及N、P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化香椿幼苗的苗高、地径与未接种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了,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加苗木生长增值越大.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椿幼苗整株N含量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全株P含量.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以W1干旱胁迫处理下(田间持水量40%),菌根化香椿幼苗根、茎、叶及全株P含量最高.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四药门花的生物菌肥,并研究生物菌肥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四药门花扦插苗为试材,进行AM真菌接种试验。设置摩西球囊霉菌(GM)、幼套球囊霉菌(GE)、摩西球囊霉菌与幼套球囊霉菌的混合菌种(M)、对照(CK)共4种处理,对四药门花进行施菌,定期监测其接种菌根后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等。结果表明:接种AM菌剂能够促进四药门花的生长,单种菌剂的促进效果比混合菌剂的好。单种菌剂施用后1个月出现生长减缓现象,而施用混合菌种没有出现减缓现象。单种菌剂对植物的苗高、冠幅与叶片生长促进作用的时间不相同,对冠幅生长促进作用的时间出现最早,对苗高和叶片生长的促进作用均较为滞后。相对于CK,GM菌剂对地下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最为显著,而GE与M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但对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明显。生长最好的处理,其菌根依赖性与菌根侵染率均最高,混合菌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低。说明GM菌可作为四药门花种群复壮的优良菌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胡杨林根围土壤和背景土壤的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对其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孢子分离与鉴定以及对其根系共生AM真菌进行群落构成进行分子鉴定,分析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幼苗AM真菌共生状况和群落结构特点,以探讨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根际共生AM真菌生态学功能及其对地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新疆艾比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分别采集胡杨保护林中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壤及根组织。对土样理化因子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湿筛法对胡杨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压片法进行孢子鉴定,并计算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不同AM真菌孢子的相对多度,同时检测胡杨根系AM真菌侵染率及侵染结构。最后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胡杨根系共生AM真菌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再进行Blast比对获得胡杨根系共生AM真菌的种属关系和标准序列,采用Mag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胡杨根围土壤中Na~+,Mg~(2+)和Ca~(2+)浓度显著的低于背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背景土,而K+分布均匀;根围土壤中的氮、磷和硫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为高度正相关,而钾、钙和钠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为负相关。孢子鉴定共从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中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8种,分别为球囊霉属的道氏球囊霉、粘质球囊霉、网状球囊菌、黑球囊霉;无梗囊霉属的毛氏无梗囊霉、凹坑无梗囊霉、波状无梗囊霉;巨孢囊霉属的红色盾巨孢囊霉。此外对与胡杨幼苗共生的AM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共检测出13个新的AM真菌分类单元,Genbank登录号为:KJ209699-KJ20971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从胡杨根际鉴定的AM真菌分为2个相似性小于93%的类群,2个类群AM真菌属于Rhizophagus属中不同的种。【结论】与AM真菌共生的胡杨幼苗可显著的降低其根围土壤中的盐离子浓度,同时可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并对氮、磷和硫营养元素具有富集效应。本试验分子鉴定法获得13个AM真菌新的分类单元比对后属于Rhizophagus属2个不同的种,由此可知在艾比湖流域内以胡杨为建群种的植物区系内,其根系AM真菌种类单一,有助于减少胡杨个体彼此之间的营养竞争作用,从而增强胡杨群体在群落内的竞争能力,并最终影响地上植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油茶氮肥的科学使用以及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3个丛枝菌根(AM)真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设置4种氮浓度水平(0、3.75、7.50、15.00 mmol/L NH4NO3),探究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C. etunicatum和F. mosseae对油茶根系的侵染率均先增加、后降低。接种和未接种油茶的株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随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75 mmol/L NH4NO3处理有最大值;地径呈上升的趋势。接种AM真菌对油茶株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与未接种油茶植株相比,在不施氮条件下,接种C. etunicatum使油茶株高提高了14.88%,优于接种F. mosseae处理(3.88%);施氮后,接种F. mosseae的油茶株高增幅显著高于接种C. etunicatum。在4种氮浓度下,接种F. mosseae处...  相似文献   

18.
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苗木主要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菌对黄檗实生苗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菌显著增加了黄檗重要的药用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及掌叶防己碱的含量,其中尤以接种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mosseae.(GM)两种AM真菌对油茶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的吸收均有影响。在接种后7个月时,GV和GM均可显著提高油茶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6.5%和72.4%,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0.5%和131.3%;GV对植株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与对照株相比未见差异,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量,接种GM显著增加了植株高度和茎粗,对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种真菌均降低了油茶幼苗全株的氮含量,对全株的磷含量有一定程度提高,GV显著提高了油茶幼苗根部的氮含量,而降低了幼苗茎、叶中的氮含量:接种GM和GV均增加了根、茎中的磷含量,而降低了叶片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紫穗槐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单接种根瘤菌、非接种对照处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时紫稳槐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能够与紫穗槐很好地形成共生复合体,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处理的苗木根系结瘤数量显著提高,苗木根系土壤的脲酶活性、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通过对紫稳槐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增强豆科树种紫穗槐的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