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断层作为矿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对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等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含(富)水断层的存在使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增加,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以新集二矿F10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断层上覆和下切灰岩富水性分析、F10断层补勘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及断层两盘岩层含水性分析,对其含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0断层的含水性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Fs866断层为张集矿西二1煤采区北部边界断层,且该断层带具有一定含、导水性。为保障工作安全,对该断层进行了帷幕注浆加固,为确定注浆效果,从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扩散半径)对其进行了评价,对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井下水文地址勘探一直是煤矿矿山采掘领域的技术难题,对矿山开采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芦沟矿周边水文地质勘探出现的不明情况,利用地震勘探加上瞬变电磁物探技术组合方式,对芦沟矿周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勘探。为保障勘探结果能够相印证,在垂直于地层的方向布设了多条重合测量线。通过多勘探结果可以看出:2种勘探技术结果相似度比较高,能够对煤矿开采影响比较大的岩层富水区与断层实现精准勘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煤炭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为了能够在煤炭开采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煤炭的需求,就需要在开采之前,先对煤矿水文地质进行勘探。文章从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目的出发,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的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有利于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也会使煤矿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煤矿的财产得到保障。危及煤矿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煤矿透水事故。而煤矿的水文地质对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论述了煤矿防水工作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V8工作站中瞬变电磁法模块对煤矿进行采空区圈定和断层探测的应用。本次项目前期对该矿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最终选择了适合本矿的合理方法,探测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探测成果除了与已知采空区范围基本吻合外,还探测出了新的采空区,对矿方下一步布置工作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探测出的断层在空间位置、发育走向、倾向、断距、富水性等方面都与断层已揭露区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层分异现象,分析林层效应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以林层效应为哑变量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更有效地经营管理湖南栎类天然林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内设置的栎类固定样地51块,以调查的样地数据,从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国际林联(IUFRO)的优势高划分、全树高聚类与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后,以最优模型分别对全林分及主林层、次林层断面积进行拟合,选出最优林层划分方法;根据林层划分结果,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的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3种林层划分方法的划分结果均能满足国标(GBT 26424—2010)的要求;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最优形式为Schumacher形式的模型,林分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25 5,各林层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栎类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为国际林联(IUFRO)法,根据其划分结果构建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72 1,采用林层效应作为哑变量构建断面积模型有效提升了模型精度,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提高了4.94%,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10.23%,总相对误差(TRE)降低了1.19%。【结论】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模型解决了林层效应对断面积生长预估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建模工作量,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与适用性,对栎类林的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黄土高原高寒区的青海云杉人工林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主要采用野外实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方法,对入渗后不同土层土壤的水分再分布过程及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作了研究),发现该林地在枯落物及林下植被层的作用下,使得0~10 cm表层土壤的持水性最好;因放牧践踏导致林地10~30 cm土层的土壤板结密实,持水性较差;30~50 cm土层土壤的持水性居中。通过研究还拟合得出了该林地土壤水分再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比水容量的参数。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刮板输送机是在开采煤矿中经常使用的运输设备,它的使用对提高输送效率和煤矿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刮板输送机由于自然磨损、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断链故障,从而妨碍了煤矿的开采。文章从刮板输送机断链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断层形成的原因和判断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重点提出了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缺点,旨在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服务于煤矿生产,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皖北五沟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并且运用大井法对西三采区及1031工作面进行了涌水量预测,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威仁片区煤矿水患现状情况及相关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着重论述了片区煤矿水患现状及评价,并就当前面临的水患现状提出了两种治理方案,经过科学分析和结合煤矿生产实际等最优化原则,对两种方案给予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很多煤矿面临的开采环境复杂程度相对于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断层给综采工作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综采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回采工作整体的效率和质量。将14030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过断层过程中回采工艺应当采取的优化措施和具体过断层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工作面采取了相关措施后顺利通过断层,取得了较好的回采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A)、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B)、马尾松-油茶混交林(C)、马尾松-枫香混交林(D)、马尾松-白栎混交林(E)、马尾松-杉木混交林(F)6种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6种群落类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灌木层物种明显比纯林丰富,其物种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群落F(37种)群落D(23种)群落E(19种)群落B(13种)群落C(10种)群落A(6种);草本层物种数分布为群落F(18种)群落C(15种)群落B(10种)群落D(8种)群落E(4种)群落A(3种)。群落A中的优势种群明显,物种间的重要值差异较大,群落B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4种,群落C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5种,群落D和群落E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均为3种,群落F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只有2种。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n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Ma)的变化趋势均为群落F群落D群落E群落B群落C群落A,Pielou指数呈群落E群落D群落F群落B群落C群落A的变化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与Shannon-Winner指数(H)呈相反趋势;除了群落C,其他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AC数值模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遵义县山盆镇李梓煤矿两层煤层开采例,模拟了在不同煤层间距下开采10煤层和12煤层后两层煤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对煤层开采后的采动裂隙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层间距下开采两煤层,裂隙发育均逐渐变小但变化不明显,而煤层间距为40m后会形成贯通裂隙,从而得出一个安全的煤层间距大约为30m,不会造成贯通裂隙,也就不会发生突水事件而造成人员危害。  相似文献   

16.
工作面断层较多时,必须加强过断层回采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较严重时,可超前采煤机移架,及时支护煤壁;在顶板破碎的地段,为了有效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应采取及时拉超前架的方法维护顶板。文章对煤矿井下顶板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深部煤层的开采,其上覆水压力会有所增加,而水压越大,底板突水的可能性会越大。以杨庄煤矿Ⅳ1、Ⅳ2采区为例,在采区6煤底板灰岩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采区灰岩水的可疏降性,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从而保障Ⅳ1、Ⅳ2采区6煤的安全开采,为相似矿井太灰水疏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短路是煤矿井下电网常见的严重故障之一,它直接影响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的短路保护,因全线短路电流幅值相差较小,逐级延时又受上级供电部门规定继电保护时限的约束,因而不能构成有效的选择性速断保护系统,发生短路故障越级跳闸难以避免,有的矿井电网甚至越过多级跳闸,引起地面6~10 kV下井电缆开关跳闸,造成井下大面积停电,严重威胁矿井和人身的安全。将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短路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同芯壁比的微胶囊形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将微胶囊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量加入水性涂层,对涂层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性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水性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对涂层各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少。划痕实验表明,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通过水性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探讨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可能性,为后续涂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土壤斥水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林下的土壤,探究土壤斥水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栽培时间为10年的竹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并将草地作为对照组,利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混交林以及草地的土壤斥水性.比较不同类型人工林以及草地下的土壤之间的差异,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