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2018年,以福建省连江县8年生的麻竹笋用林为试材,采用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施肥处理对出笋规律、数量、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对笋个数和笋产量的影响为: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提高笋数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尿素0.5 kg·丛-1,提高笋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适中的无机肥和充足的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竹笋生长和竹林增产;增施尿素可促进竹笋个数增加,但对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勐海县竹类科技园的版纳甜龙竹笋用林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L9(34),即施肥、晒塘、覆盖、断顶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结果表明,施肥可明显提高竹笋总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晒塘、覆盖和断顶都能明显提高提前发笋产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肥、晒塘和覆盖都能提高经济效益,而断顶对提高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版纳甜龙竹笋早发多发技术措施最优组合为在春节后对竹篼晒塘30天,原表土恢复后,再用砻糠覆盖20cm厚,在10中旬施底肥(农家肥),3月中旬施第一次追肥(尿素+复合肥),6月中旬施第二次追肥(尿素+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其发笋总产量、提前发笋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马蹄笋施肥试验表明:在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竹林出笋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兔粪有机肥出笋早、产量高,效益好;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混施效果次之;单一施用尿素、复合肥、竹类专用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笋用绿竹林施肥试验表明:在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处理对绿竹林出笋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兔粪有机肥出笋早、产量高,效益好;竹农习惯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混施效果次之;单一施用尿素、复合肥、竹类专用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在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连续5年进行间伐及施肥试验,效果显著。组合措施以间伐35%+施复合肥12.5kg/亩+尿素12.5kg/亩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 生产上常遇到板栗挂果迟、开花少、座果率低、产量不高和果实品质低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果农的积极性。笔者经多年调查试验,总结出板栗树高产优质“四巧”栽培技术,在山区果园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1 巧施肥 山地板栗对肥料的要求不同于其它果树,成年结果板栗树要增施硼、锰、钙等肥料。春季花前肥株施尿素300~400g,加普钙200~300g,撒施硼砂6~7g/m~2;在果苞迅速膨大期的7月施足壮果肥,株施三元素复合肥0.7~1kg;树盘在6~10月间淋施硼砂5g加多效唑5g/  相似文献   

7.
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的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跃国 《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20-23,27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为目标,在丛立竹密度和施肥对竹笋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基础上,构建丛立竹密度和施肥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丛立竹密度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丛出笋数遵循线性增长趋势,但当丛立竹密度9株及以上时,笋个体质量和竹笋产量显著下降;施肥的竹笋增产效果主要来源于笋个体质量增大和不规格笋比例下降,对丛出笋总数无显著影响,对丛经济出笋数有显著影响。施有机复合肥竹笋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尿素则随施肥量增加出现先增产后减产现象,产生“氮饱和”效应;当丛立竹胸径5~6 cm时,施用试验有机复合肥,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最佳组合为丛立竹密度5~7株,丛施肥量10~12 kg。  相似文献   

8.
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黄甜竹笋用林集约经营 ,促进早出春笋和高产培育。于秋冬季黄甜竹“孕笋期”采用竹林地灌溉 ,施“孕笋肥”促进其春笋孕育 ,并进行林地覆盖砻糠、稻草等增温、保温 ,促使林地地温稳定、持续达 14℃以上 ,可使黄甜竹春笋提前 2 0~4 5d出笋 ,且早期笋市场热销价高 ,产值翻番 ,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翌年 5、6月份黄甜竹“发鞭期”施用“壮鞭肥” ,以深翻、深层施肥 (深度达表土层下≥ 30cm)可复壮竹林 ,达到黄甜竹林丰产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德清县林业科技人员,根据该县大部分竹林地山高坡陡、土层较浅、大暴雨频繁等情况,于1988年开展毛竹免耕施肥试验,对下届出笋的毛竹山,分别采用每竹眉形施、竹蒲头打洞施和开水平沟施等办法,每亩施碳酸氢铵70~80kg,次年对早期笋每亩再施尿素15kg。边试验边示范推广,三年来全县共施肥3.2万亩,施碳酸氢铵1315t,尿素61t。据统计,在试验林  相似文献   

10.
施肥是影响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关键性措施。通过不同施肥配方及施肥量对不同品种新梢生长量及鲜果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的混合肥,于11月份施5kg的菜籽饼,1kg过磷酸钙、0.5kg硫酸钾、200g硼肥;于4月、6月、8月各施O.1kg尿素,于每年的4月、7月、11月灌3次水,可使单株产量由2.4kg提高到18.2kg,净增产15.8kg,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1秋季施肥基肥是果树生长结果、增产增效的基本保障和关键所在,秋施基肥宜早不宜迟。要坚持"斤果斤肥"的标准,采取打草积肥、配施油渣和果树专用肥等措施,广积肥源。幼树株施20~30 kg基肥或2~3 kg油渣、配施0.2~0.5 kg复合肥;大树株施50~100 kg基肥或5~10 kg油渣、配施0.5~1 kg复合肥,施好肥,施足肥。间作小麦地的果树施肥必须在小麦播种前整地时一并开沟施入,务必抢抓时间;间作棉花等其他农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不同肥料种类(复合肥、钙镁磷肥、过磷酸钙肥)及不同施肥方法(浇施、沟施、穴施)进行了黄花倒水莲苗木施肥效果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对黄花倒水莲的苗木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选用复合肥分别于3月上旬浇施150kg/hm2、5月下旬浇施300kg/hm2、8月上旬浇施450kg/hm2施肥3次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平均高、平均地径、平均侧根长度、≥1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数最大,分别达56.9cm、0.68cm、24.6cm、4.3条。  相似文献   

13.
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竹两用林纯林中,开展不同时间施用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对毛竹林鞭笋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1次性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比8月1次性施肥的有显著提高,施肥量相同时,5月1次性施肥与5月、8月2次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也有显著提高。而且对新竹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培育毛竹鞭笋高产的最佳施肥时间是在每年的5月,而且1次性施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的用量应≥1 000kg/hm2·a。  相似文献   

14.
为锯决大母竹造林种源不足且成本过高的问题,2001年开始进行了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林成材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平均地径、单株发笋数及发笋成竹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株数对平均地径影响较大,以2株为佳,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的差异对平均地径影响不显著;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单株发笋数都有极显著影响,保留2株,施复合肥、磷肥和尿素分别0.5、0.1和0.2kg及1月、6月施肥,单株发笋数最多;保留株数、施肥种类和数量及施肥季节对毛竹发笋成竹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苦竹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立竹度、施肥种类及抚育覆盖等措施的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出苦竹早产丰产栽培的最优生产条件为:立竹度12 000株/hm2、施农家粪肥15 000 kg/hm2、全面抚育加糠壳和塑料薄膜覆盖措施。生笋时间比常规管理可提前33 d,生笋盛期提前到来,且生笋量占总生笋量的59.45%,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287%,经济效益显著,纯收入可增加49 410元/hm2。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苦竹早产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樱桃树土、肥、水管理樱桃树土、肥、水管理和其他果树有很大差别,由于它对土、肥、水反应敏感,稍不慎就会造成果实大量裂果,树体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应根据樱桃对土、肥、水的需求规律,进行管理才能达到早实、丰产、稳定。春夏季要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每年9月~10月在行间距树干50cm外,沟施有机肥,每667m2施有机肥400kg,尿素15kg~30kg,复合肥50kg~100kg。发芽前和采果后各迫施尿素0.3kg~0.5kg。萌发后至花期叶面喷施0.3%尿素2次~3次,果实成熟期和采果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各1次。在萌芽前,硬核期,采果…  相似文献   

17.
对果树合理施肥,是壮树、抗病、高产、稳产的基础。1—3年生幼树,每次株施氮磷复合肥0.2—0.4kg,在距离根茎30cm左右开沟施入,深度15-20cm;4—9年生初果期果树,每次株施尿素0.5kg,或过磷酸钙1—1.5kg、氮磷复合肥0.8—1kg,开沟位置距根茎0.8—1.2m,深度30-40cm;盛果期果树化肥的施用量应以产量而定,一般每产果1kg,应施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竹子砍伐后的伐桩俗称竹蒲头。毛竹砍伐后留在林地的竹蒲头,一般要10年左右方会烂掉。据我们调查,一亩毛竹林有10%的林地被竹蒲头所占据,严重影响出笋、成竹。为了加速竹蒲头腐烂及改进竹林施肥方法,我们在竹蒲头内进行了施尿素试验。试验表明,在竹蒲头内施尿素不易流失,也不会被杂草夺走,但竹子能吸收,因此出笋多、产量高;同时,能加速竹蒲头的腐烂,有利于竹林的再生产。在开花竹林中对竹蒲头内灌尿素,还可抑制竹林开花或使开花竹林在2—5年内复壮。所以,在竹蒲头内施化肥是一种值得推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靖安太平洲毛竹林进行毛竹专用矿渣肥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毛竹新竹胸径、枝下高、成竹数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根据试验得出矿渣肥影响毛竹胸径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8 kg、株施;影响毛竹枝下高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影响毛竹成竹数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后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