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竹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对竹柳幼树进行干旱胁迫实验(分别为浇水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后,依次停水16 d、12 d、8 d、4 d和0 d),分析了竹柳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光合指标,并探讨了胁迫结束后复水对竹柳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竹柳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P0.05),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2)对胁迫后的竹柳恢复浇水,竹柳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3)竹柳通过叶片变黄,萎蔫卷曲,干枯脱落,顶芽萎蔫下垂的避旱策略来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
以2a生胡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研究轻度(持续干旱6d)、中度(持续干旱12d)和重度(持续干旱18d)干旱及旱后复水过程中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干旱及复水过程中胡杨幼苗生理生化响应与旱后恢复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持续干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n)、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II反应中心光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逐渐下降;轻度和中度胁迫幼苗Pn分别下降了25%和60%,但Fv/Fm、Fv'/Fm'、ΦPSII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较短期的缺水条件下幼苗光合系统稳定;重度胁迫,幼苗Pn接近零,光合几乎完全受抑,Fv/Fm下降17%,长期缺水致使幼苗光合器官受损。(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细胞膜遭到破坏;幼苗可溶性糖、Chl a/b、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大,其通过渗透调节提高抗旱性,减少光捕获及热耗散以避免过剩光对光合机构造成更大损伤;(3)轻度和中度胁迫后复水,幼苗光合、荧光参数均在短期内快速恢复,重度胁迫也在复水8d完全恢复,反映了幼苗较强的旱后修复能力;轻度胁迫幼苗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补偿效应,表明适度干旱诱导了幼苗的抗旱适应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对胡杨幼苗光合生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胡杨通过一些列光保护、光适应机制以及渗透调节等使其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生存,并能够在复水后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华南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让城市绿化在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假蒟(Piper sarmentosum)这3种尚未开发或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华南乡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实验,通过测定3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0、5、10、15、20 d)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3种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的耐旱能力强弱依次为地稔假蒟千里光,这一结果与干旱胁迫试验形态表现一致。在干旱处理的20 d内,地稔与假蒟的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高山杜鹃品种的耐旱性及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乡土树种云锦杜鹃为参照,系统测定了莱姆、弗吉尼亚、惠特尼3个常绿高山杜鹃品种在持续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4种高山杜鹃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4种高山杜鹃的叶片水势均呈下降趋势,云锦杜鹃叶片水势下降幅度最小;4种高山杜鹃的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H2 O2含量均有所增加,在严重干旱时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下弗吉尼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复水10 d后,除弗吉尼亚全部枯死无法恢复外,云锦杜鹃、莱姆和惠特尼的各项指标均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生理生化指标简化为累计贡献率为88.67%的2个综合指标,综合评价得到耐旱性排序为云锦杜鹃>莱姆>惠特尼>弗吉尼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楸叶泡桐幼苗对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方法】本研究以楸叶泡桐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以田间持水量的85.00%为对照,测定分析幼苗叶片在干旱胁迫后不同时间和复水后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等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干旱胁迫后的第4、8、12、16天时,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FC)的85%(对照)分别下降到60.37%、35.96%、23.78%和11.0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2浓度(C_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均逐渐降低,除干旱胁迫第4天的T_r、P_n、C_i、Φ_(PSⅡ)和ETR外,其它胁迫时期的参数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 0.05);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RMP)、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_s)、最小初始荧光(F_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逐渐升高,除干旱胁迫第4天的WUE、_Ls和NPQ外,其它胁迫时期的参数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 0.05);复水4 d后各指标均得以恢复,且与胁迫第4天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11.01%时,楸叶泡桐幼苗的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短期干旱胁迫条件下C_i降低、L_s升高,说明P_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夏季水分流失过快是导致垂直绿化植物萎蔫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干旱环境下不同垂直绿化基质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栽培基质、进口无土固态基质保浮科乐(Pafcal),国产无土固态基质炭棉(Tan Mian)的保水性,并以1年生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幼苗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水,测定其在胁迫0 d,10 d,20 d及复水后10 d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变化,探讨常春藤在3种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显示:(1)传统栽培基质的保水性最好,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2)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3种基质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浮科乐中大部分参数值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3)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中的总体干旱适应性最强,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这与3种基质的保水性呈完全正相关;(4)在重度胁迫下,保浮科乐中常春藤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常春藤在保浮科乐基质中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胁迫;(5)复水后,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中恢复较好,在保浮科乐基质中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7.
高温干旱胁迫下香根草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持续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禾本科C4植物香根草的光合特性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高温干旱胁迫过程中土壤相对含水量、香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持续增加,抗氧化物酶类(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胁迫初期香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随着胁迫程度加剧,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qN)、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表明高温干旱胁迫初期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胁迫后期指标变化是由于叶片PSII光合系统受损引起.  相似文献   

8.
采用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幼苗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强度增加,南蛇藤叶片的相对水分亏缺、丙二醛等生理指标增大,叶片受到的损害增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指标下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南蛇藤依然存在光合作用,说明南蛇藤能够适应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的生存条件,可以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9.
短期干旱和复水对麻栎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是鲁中山区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阔叶树种之一,本文以1年生麻标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短期干旱和复水对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干旱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过高的土壤含水量并不利于麻栎幼苗的生长;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幼苗的气孔导度减少,导致光合和蒸腾作用的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胁迫末期各项光合指标均降到最低。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并未使幼苗的光合机构发生伤害,幼苗在适宜的水分条件时产生光合能力上调,当水分匮缺时,以叶黄素循环为主的非光化学淬灭耗散掉过剩的光能达到保护光合机构的目的。复水后麻栎幼苗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恢复正常,但气孔导度的增大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了水分利用效率的反冲,同时叶黄素库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麻栎幼苗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保护来抵御干旱胁迫和进行胁迫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华南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让城市绿化在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假蒟(Piper sarmentosum)这3 种尚未开发或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华南乡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实验,通过测定3 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0、5、10、15、20 d)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3 种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 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的耐旱能力强弱依次为地稔>假蒟>千里光,这一结果与干旱胁迫试验形态表现一致。在干旱处理的20 d 内,地稔与假蒟的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辽东栎幼树叶片的光合系统对土壤渐进式干旱的响应,并筛选干旱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盆栽渐进式干旱胁迫法,对2年生辽东栎幼苗叶片的叶倾角、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LOESS非线性拟合。[结果]渐进式干旱对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叶倾角,最后是光系统Ⅱ(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依据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光合特性的影响,辽东栎幼树光合系统的干旱响应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胁迫未发生,26%>SRWC>20%),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无下降;第2阶段(中度胁迫,20%>SRWC>14%),气孔限制效应明显,叶倾角降低至-14.0±1.7°;第3阶段(重度胁迫,14%>SRWC>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下降,叶倾角值降低至-43.2±10.3°,光合气体交换明显减少,表明SRWC降低至14%是辽东栎幼树的灌溉临界值;第4阶段(极度胁迫,SRWC<8%),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显著改变,光合机构严重受损,叶倾角值降低至-68.5±6.7°,表明SRWC降低至8%是辽东栎幼树叶片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沙柳、黄柳光合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我国北方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生长季,以人工栽植的沙柳、黄柳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沙柳、黄柳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的日进程,并设置4个控水梯度,分析干旱胁迫对沙柳、黄柳光合参数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沙柳的Pn、Gs、Ci、Tr值均大于黄柳,而WUE则为沙柳小于黄柳。干旱胁迫对沙柳、黄柳光合速率的影响基本一致,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沙柳、黄柳的最大光合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m)反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变化趋势相反。在干旱胁迫下,土壤水分作为限制沙柳和黄柳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导致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活动降低。  相似文献   

14.
光核桃Prunus mira集果、花、药等多用途于一身,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探明不同地理种源光核桃的抗旱生理特性,以西藏4个不同地理种源(林芝、郎县、山南、波密)的光核桃为材料,测定并分析干旱和复水条件下的叶片含水量、叶绿素、酶活系统的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光核桃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不同。其中,山南种源的光核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3种抗氧化酶(POD、APX和GR)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3个种源,并在干旱18 d时达到最高值,说明山南种源的光核桃较抗旱。波密种源的伤害指标(MDA、O2·–、H2O2)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均高于其他3个种源,并在干旱18 d时达到最高值,说明波密种源的光核桃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弥勒苣苔的影响,以其2 a生苗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观测各处理形态指标和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弥勒苣苔叶片表现不同程度的卷曲,第8 d植株受害最重;(2)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16.
以5种花境植物为干旱试验材料,采用盆栽防雨棚控水做干旱试验,在干旱15 d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干旱对5种花境植物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_r)、叶温(T_L)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相反,水分利用效率(RWUE)先减后增,无"光合午休"现象;2)小盼草Chasmanthium latifolium净光合速率最强,其次是兰花三七Liriope cymbidiomorpha;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气孔导度最大,叶温最高,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3)针对不同花境植物光合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兰花三七抗旱性最强,其次为紫娇花Tulbaghia violacea和常绿萱草Hemerocallis aurantiaca,黄金菊与小盼草的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红树莓苗期的抗旱性,从而给红树莓生产上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秋福’红树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的自然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其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5 d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95%和11.94μmol·g~(-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根系活力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10 d时,其根系活力最高,为358.21μg·g~(-1)h~(-1),较对照组增加96.33%;根系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0 d时均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后复水处理5 d,其各项生理指标均可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滇润楠与香樟幼苗受旱复水后的生理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乡土树种滇润楠和外来树种香樟幼苗的盆栽控水和复水试验,探讨土壤干旱胁迫解除后的水分生理变化以比较二者的耐旱能力。结果表明:(1)控水9d后复水的第3d滇润楠幼苗各指标值均已接近对照组,而香樟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外渗率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2)控水11d再复水3d后香樟幼苗的大多数测定指标都远离对照水平,而与此同时滇润楠幼苗的各项测定指标都有了明显恢复,除了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外渗率与对照指标差距较大外,叶水势和叶绿素含量都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研究表明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干旱胁迫之后再复水,滇润楠幼苗可恢复的指标多,部分生理指标比香樟恢复得快,表明滇润楠幼苗的耐旱性能比香樟强。  相似文献   

19.
对朝阳地区常见的3个品种枣苗(大平顶枣、金铃圆枣、三星大枣)2年生嫁接苗进行4个不同的土壤控水处理,测定出3个品种枣苗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特性指标,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以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枣品种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呈正比关系;在重度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3个枣品种胞间CO2浓度值接近直线上升状态;随干旱胁迫强度加大,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三个枣品种抗旱性大小顺序为三星大枣金铃圆枣大平顶枣。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多花黄精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多花黄精进行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测定不同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以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受水淹胁迫的伤害明显,其中重度水淹胁迫下14 d后全部枯死,中度水淹33 d后开始枯死,轻度水淹40 d后变黄。2)多花黄精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38 d后部分叶片变黄,但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胁迫下未受到明显伤害。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水淹、干旱)强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均下降,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在60%~80%之间时,多花黄精能够正常生长,水淹胁迫对多花黄精产生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