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草长莺飞的春,绿毯如织的夏,黄叶连天的秋,洁白素雅的冬,塞罕坝在四季轮回中不断呈现着色彩交织、风景变幻的万种风情,演绎着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美丽画面。"云山迢递,林海苍茫,松柏参天,山花怒放。"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最南缘,横亘着一片浩瀚的万顷林海,这里就是美如其名的"美丽高岭"塞罕坝。盛夏的塞罕坝,百万亩林海郁郁葱葱,色彩斑斓的野花在林下争相绽放。登上塞罕塔,东看,一排排白色风力发电机熠熠闪烁;西望,瓦蓝瓦蓝的天空白云缭绕,犹如草原上低头衔草的羊群;北瞰,百万亩人工林海绿意盎然,一望无垠。  相似文献   

2.
正塞罕坝,既可让您观赏到山岩的雄奇险峻,又可领略高原的雄浑壮阔;既可鸟瞰林海的碧波荡漾,又可放眼草原的苍茫辽远;既可探寻河流的蜿蜒波折,又可感受湖淖的静谧幽深。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最南缘,横亘着一片浩瀚的万顷林海,素有"美丽高岭"之誉。走进塞罕坝,四季美如画。那薄雾缭绕的远山,波光潋滟的湖泊,连绵起伏的松涛,草美花香的绿茵,悠然自得的畜群……每一处景致,都似一首  相似文献   

3.
<正>首都北京向北约400公里,河北省的最北端,有一片神奇的大森林。这里林海绵延,绿草如茵,野花满坡,百万亩人工林海让她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塞罕坝!"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然而,清朝晚期,随着国势渐衰,森林也随之遭到破坏,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逐步退化成荒芜的不毛之地。生态恶化的结果导致北部沙漠不断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相似文献   

4.
正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还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112万亩壮美的绿色海洋。这里就是河北省塞罕坝林场。这片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创举!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动写照塞罕坝,历史上有"美丽高岭"的盛誉,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清朝末年开围放垦后,由  相似文献   

7.
塞罕坝以百万亩人工林傲然挺立享誉国内外。 塞罕坝人以艰苦创业的务林人精神名扬天下。 这是一片英雄的林子,一片美丽的林子,一片铭刻时代印痕的林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塞罕坝几代创业者近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千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在塞北雪域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变沙漠成绿洲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还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有风吹过都是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经过50年连续不断的治沙植树,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79.4%的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棵树,塞罕坝的一棵树。历经沧桑岁月,在塞罕坝的高原颠顶,站成永恒。在海拔1900米高原之上,快乐地守望,守望一棵树丰富成百万亩林海的奇迹!我是一棵树,塞罕坝的一棵树。四十八年前,我是一棵小树,风沙里,我灿烂地微笑,绽放着坚韧不催的生命力,张扬地炫耀着自己。在塞罕坝的怀抱里,沐浴阳光,茁壮生长,不葱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扎根"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之地,经受了艰难条件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换来了近7000公顷长势旺盛的人工林海。林场每年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创  相似文献   

11.
正一、考察学习的体会(一)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塞罕坝几代人经过56年的艰苦创业,持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塞罕坝能够创造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是坚守绿色发展,就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由坝上、坝下两部分组成。塞罕坝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0℃,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塞罕坝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是美丽的意思;"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清政府在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塞罕坝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地区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55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植树约7.5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荒漠沙地改造成了"美丽的高岭",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13.
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9月12日,省林业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和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金中主持会议,8名厅级领导先后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看云     
在宁静而又美丽的塞罕坝,天上的云彩绝对称得上是一大景观。我常常仰起头来,痴痴地凝望天空中飘动着的那些瑰丽、神奇、美妙的云朵——我的眼睛变得贪婪起来。塞罕坝像一枚绿色的宝珠,镶嵌在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端,那里有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林场。...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棵树,塞罕坝的一棵树。历经沧桑岁月,在塞罕坝的高原颠顶,站成永恒。在海拔1900米高原之上,快乐地守望,守望一棵树丰富成百万亩林海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正在河北省的最北端,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就是塞罕坝,在塞罕坝的最北端,有一抹美丽的绿色,那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从1994年至2020年,寒来暑往,27个春秋,他始终坚守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他是勤劳的植树人,也是负责的护林员。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场长张利民。张利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祖国是一片森林,我就是其中一棵树。"。森林和树相互依存、不离不弃。作为场长,张利民带  相似文献   

17.
杨春 《中国林业》2012,(2):28-29
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河流,神奇的野花,珍稀的禽兽,清代的遗迹,浓郁的满蒙风情,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加之"木兰围场"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为这里增加了一份别有的韵味。这就是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  相似文献   

18.
<正>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  相似文献   

19.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个名叫塞罕坝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百万亩林海,为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还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有风吹过都是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经过50年连续不断的治沙植树,如今的塞罕坝己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79.4%的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20.
正林海苍翠连绵,松树咬定青山,绿草如茵铺展,野花芬芳斗艳……盛夏酷暑时节,我们从北京驱车向北400多公里,来到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心,顿时静了、醉了。置身茫茫林海,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五十五载寒来暑往,一代代塞罕坝人忠于使命,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