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杨’是通过人工控制授粉选育而成,雄株,为美洲黑杨种内杂种,其母本为南抗杨,父本为帝国杨。9年生平均胸径19.9 cm,平均树高18.0 m,单株材积0.206 4 m~3,比对照‘中林2025杨’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22.0%。树冠长卵形,干形通直,冠幅中等,早期速生,抗光肩星天牛,耐瘠薄。  相似文献   

2.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3.
造林密度和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份胸径、树高、枝下高等,来分析造林密度及修枝对‘欧美107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美107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即3种造林密度‘欧美107杨’2a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株行距3m×12m、5m×6m、3m×6m,而树高生长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修枝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树高生长和提高枝下高,有利于提高杨树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包括‘95’杨、‘895’杨在内的32个杨树品种生长量和云斑天牛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2个杨树品种在材积和对云斑天牛抗性上都有显著差异。‘鲁山’杨、‘DD-86—3’具有速生特性同时对云斑天牛的抗性也比较强。而‘W46’、‘95’杨,特别是‘107’杨速生性很好,但是云斑天牛危害情况比较严重,在生产当中要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5.
对包括‘95’杨、‘895’杨在内的32个杨树品种生长量和云斑天牛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2个杨树品种在材积和对云斑天牛抗性上都有显著差异。‘鲁山’杨、‘DD-86-3’具有速生特性同时对云斑天牛的抗性也比较强。而‘W 46’、‘95’杨,特别是‘107’杨速生性很好,但是云斑天牛危害情况比较严重,在生产当中要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杨树品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杨树品系的生长量、物候期、抗虫性和抗寒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9年生不同杨树品系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超过平均材积的有‘欧美杨014’、‘111’、‘108’、‘中阳9’、‘F6’和‘中林299’;各品系物候期差异较大,以落叶盛期物候期差异幅度最大,最早与最晚相差22天。‘白城杨’从芽开放期到落叶期的生长期最短,为184天;‘欧美杨108’生长期最长,为202天;各品系除‘中林299’和‘荷兰3930’属于高感虫品系外,其他均为抗虫品系。后期物候期出现较晚的‘欧美杨108’、‘F6’和‘014’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欧美杨108’冻害较重。‘欧美杨111’和‘中阳9’无冻害且抗虫性较强,在辽宁省适宜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的年轮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掌握‘中宁奇’的树体生长进程,为品种应用和优质木材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树木解析法,对河南省洛宁县23年生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及生长进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生长进程方面,3个树种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第14年以后生长率基本平稳。23年生树体胸高形数为0.37 0.42,干形较通直。‘中宁奇’和北加州黑核桃的胸径速生期为第2 8年,魁核桃为第2 10年,其中,‘中宁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36.68、1.59 cm。3个树种树高速生期也主要集中在前8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个树种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直到23年生时,材积生长量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其中,‘中宁奇’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9、0.02 m3,明显高于北加州黑核桃和魁核桃。[结论]‘中宁奇’作为核桃良种砧木的同时,可作为速生优质硬阔用材树种,是培育阔叶大径材的优良选择,将为培育高档家具用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17年选育的‘汇林88号杨’采用常规育苗法,其平均成苗率达87%,地径、苗高分别对照提高28.2%和22.4%,具有明显的苗期生长优势;在风沙地常规造林,7年生林分平均材积比对照提高60.9%。该品种具有速生、耐寒冷、抗干旱、耐瘠薄土壤、抗病虫等适生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76-77
通过对杨树不同品系感染水泡型溃疡病[Botryophaeria ribis(Tode)Grossenb et Buggar]情况的田间调查发现:‘16-02杨’‘欧美107杨’‘46杨’3个品系抗水泡型溃疡病,‘豫抗杨’‘16-10杨’‘16-06杨’3个品系极抗水泡型溃疡病,‘16-07杨’‘16-08杨’高度感水泡型溃疡病。  相似文献   

11.
鲁×山、山×哈、72×山杨树硬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克斯杨(Populus deltoides cv. ‘Lux’)×山海关杨(P. delioides cv. ‘Shanhaiguan’)(简称鲁×山),山海关杨×哈佛杨(P. deltoides cv. ‘Harvard’)(简称山×哈),圣马丁诺杨(又称Ⅰ-72)(P.×euramericana cv.‘Sanmartino’)×山海关杨(简称72×山),是1982年人工切枝水培杂交集团选择的。它们的特点生长快、主干直、抗病性强,是当前速生丰产林和造纸林的优良品种,深受群众的欢迎。这3个优良品种均属美洲黑杨类,目前国内外美洲黑杨类的品种,硬枝扦插成活率较低。例如,意大利卡萨列蒙菲拉托的杨树栽培研究,在1957~1969年的哈佛杨扦插成活率平均为41%,鲁克斯杨扦插成活率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12.
汉寿县1977年引进的杨树无性系中,以欧美杨72、美洲黑杨63、美洲黑杨69表现最好,优势显著,在洞庭湖区很有发展前途。县林科所1978年栽植的这三个无性系,7年生时,72杨平均单株材积1.234立方米,63杨平均单株材积0.974立方米,69杨平均单株材积1.323立方米。目前全  相似文献   

13.
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造林优良品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48-153
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北抗创新杨1号、中林2001杨和转基因杨7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在北京大兴区分别设置了3块试验地的3个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3块试验地中北抗创新杨1号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6个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试验地1嫁接品种107杨、108杨、111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地2嫁接品种107杨、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北抗创新杨1号差异显著,107杨与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试验地3嫁接品种107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中林2001杨、转基因杨差异显著,中林2001杨与转基因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3)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经过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露伊莎杨、西玛杨生长快、主干通直、木材产量高,抗褐斑病。林龄4年时,西玛杨平均胸径为20.1cm,平均树高为13.4m,平均单株材积为0.1737m~3,而对照种沙兰杨平均胸径为17.38cm,平均树高为10.80m,平均单株材积为0.1022m~3。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实行集约经营,木材生长量较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沙兰杨提高54~108%,充分证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露伊莎杨、西玛杨可以在山西省运城、临汾平原农区立地条件较好、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15.
21个杨树无性系在湖北西部山区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西部山区的宜昌市夷陵区进行了21个杨树无性系的造林试验。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只要品种选择合适,杨树可以在山地生长,且速生、经济效益显著。‘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号’5个优良无性系生长性状优良且稳定,不仅适合超短轮伐期经营,也适合中短轮伐期经营及短轮伐期经营。‘中嘉8号’、‘中嘉5号’、‘中监1号’、‘中监3号’、‘天演’杨、‘辽河’杨、‘108’杨的造林存活率低或者长势差。不宜在该山区推广应用。研究结果为湖北省西部山区营建杨树人工林提供了优良品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17.
廊坊杨1号〔山海关杨×(美杨 —63杨)〕、2号〔—69杨×山海关杨〕、3号〔山海关杨×(小美12 白榆)〕,在永定河下游沙荒地无水肥管理条件下,8~10a生林木年均树高生长量2m以上,平均胸径生长量3cm以上,每公顷平均材积生长量15m3以上。与同气候带国内外良种相比,平均材积生长量较山海关杨提高1倍以上;较-214杨提高3倍以上。其中廊坊杨1号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超过—69杨50.4%和82.1%,超过—72杨24.4%和121%。廊坊杨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主干萌枝力弱,人工整枝效果好,有利于培养无节良材。材色洁白,无心材变色,璇切加工和…  相似文献   

18.
杨树新品种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林——四六杨 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85研究成果,系欧美杨杂种,母本为I-69杨,父本为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主要特点有: 1.速生:材积生长比生长较快的I-214杨还提高43.4-87.9%,5年生平均胸径高达24厘米,树高平均高达19厘米,单株平均材积为0.34立方米。适宜滩地沙土和沙壤土栽植。  相似文献   

19.
欧美杨胶合板材和纸浆材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人工杂交及选育工作,选育出适生于我省的豫林9号扬,豫林759号扬、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69杨44%,146%;超过72杨53%,73%;豫林14号杨平均单株材积超过沙兰杨65%。  相似文献   

20.
将‘72杨’、杉木和毛竹的木质部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并测试‘72杨’韧皮部的解剖构造以及理化特性,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使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和NREL标准对‘72杨’韧皮部的微观结构、结晶度、化学成分等物化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杨’韧皮部中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分子占细胞总面积的(81.9±1.8)%,结构相对简单。‘72杨’韧皮部气干密度为0.358 g/cm3,绝干密度为0.321 g/cm3;而木质部的相应密度较高,分别为0.497和0.482 g/cm3;‘72杨’韧皮部结晶度仅为19.4%,比木质部低8.7%。‘72杨’韧皮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28.7%,11.1%,24.1%,均低于木质部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且木质化程度低,半纤维素以木糖为主。此外,由红外谱图发现‘72杨’韧皮部含有单宁、酚类、胼胝质等物质。‘72杨’韧皮部具有低密多孔、结构疏松、结晶度低、木质素含量低、抽提物含量高等特点。因此,‘72杨’韧皮部特别有利于机械(能耗低)或化学(抗降解屏障低)降解以及物化改性(多孔、可及性强),可提取酚类、单宁、胼胝质等物质用于工业应用,研究结果可为‘72杨’韧皮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