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有风格,文章简要介绍诗情画意的概念、中国古诗画与园林的关系以及诗情画意在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手法,并着重阐述了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的创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中式"是目前中国景观设计的一种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古诗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精髓,并运用到澄江县晨辉会所庭院"新中式"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是伟大的艺术奇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从时空维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体验设计"进行了解析,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时空维度设计和园主的使用设计,因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时空体验"设计对当代园林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元素。本文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的园林作品为例,解读了竹子和竹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象征意义。指出在现代园林中,竹子和竹材成为了代表"东方"的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着闲适的东方休闲情趣,是生命的象征,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园林景观功能。竹子和竹材已经越来越成为连接现代与传统、融合西方与东方的园林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明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构成及特征;以《花月痕》小说为研究载体,着重从园林审美角度和文学审美角度对该小说中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主要由园林植物审美、园林建筑审美、园林人物审美构成,且园林审美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点;而悲剧审美为该小说的审美归结点;且园林艺术与其它门类艺术是异质同构的。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和中国古典园林文学审美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山仙馆的匾题诗联与园林艺术美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山仙馆"是广州十三行时期由行商潘仕成兴建的一座吸收了较多西方技艺要素的岭南古典园林。海山仙馆之园林艺术引发出丰富的诗联匾额之作,诗联匾额之作也修饰了海山仙馆的自然山水之美、建筑文化之美、人文精神之美。认识并把握二者间的互动原理与表现手法,有利于加深对行商园林的研究、评赏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何二洁 《绿色科技》2013,(6):131-134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为主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皇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服务群体,常采用轴线对称的造园手法以彰显皇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尊。沿着中国皇家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并分析了空间轴线与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流变,进而探讨了轴线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典园林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历史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气质与特征,使得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和谐相处这一理念得到深刻地体现。深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可以从其美学意蕴角度出发做一些深入地探讨,以挖掘出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现代价值,使中国古典园林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1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1.1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推崇的是"小中见大"的理念,尤其是宋代园林设计,在细节的处理上,反映了宋代园林设计者的自觉追求。而到了明清时期,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扎根于本土,是适应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在社会高速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国古典园林也需要不断继承与创新,才能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并得以健康发展。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态观与当代社会生态文明观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态设计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理念与山水城市之间的构建关系。希望能通过深入的探究,让中国古典园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用“气韵生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郭娜  高宇  胥辉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104-105
从“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美学理论的特殊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阐述了“气”和“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具体体现。说明“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一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简洁语言符号,创造出"新中式"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一筑一苑,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个性之美的形象描述.包括皇家园林在内的我国古典园林,其造作、旨趣突出了愉悦人心的导向以及各种艺术的融合.其中,雕刻艺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园林与雕刻艺术密不可分,古典园林中的各式雕刻,既是中国雕刻艺术的群像展示,也是古人或闲适或高雅或反璞的生活趣味的形象展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  相似文献   

15.
张斌 《世界林业研究》2021,34(2):133-133
正一筑一苑,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个性之美的形象描述。包括皇家园林在内的我国古典园林,其造作、旨趣突出了愉悦人心的导向以及各种艺术的融合。其中,雕刻艺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园林与雕刻艺术密不可分,古典园林中的各式雕刻,既是中国雕刻艺术的群像展示,也是古人或闲适或高雅或反璞的生活趣味的形象展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园林读本·筑苑》(陆琦、梁宝富主编,ISBN 9787516014400,定价38.6元)通过创新性地表达园林艺术中蕴含的深厚的传统古建筑文化,在严谨学风的指导下,向读者科普化地讲述园林中的古建筑,较为详细地展示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和构造手法。  相似文献   

16.
从美学角度探讨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多为几何式园林,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强调人工美;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古典园林为自然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具有自然性、曲折多样性的艺术形态,强调自然关和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钟灵毓秀的大地山川,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可以说,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众多瑰宝之一,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相似文献   

18.
李凤珠  高伟 《广东园林》2021,43(4):73-78
园林营造遵循绘画原则,绘画取材于园林,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位置经营"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园林之中。以《海山仙馆图卷》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的图文互证方法,并根据经典国画中花木类型的表达,识别和推测出图卷中的10种花木,并结合中国山水画论及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探究图卷中呈现出的花木之间孤植、丛植及花木与建筑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的位置经营手法特征。通过分析园林图像与真实园林的关联与差异,探究园林图像体现出的古典园林景色与山水画意范式的叠加,"再现"与"写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古典园林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爱春 《广东园林》2007,29(1):20-2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论源于画论,强调立意;欣赏古典园林,应先欣赏其意境美和诗画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都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文章在"异质同构"这一审美文化心理基础上,探索园林与书法展现出来的具而有象、象意并存的形态美,以及以形传情、形神皆备的意境美。借此研究来丰富审美文化的解读方式,促进艺术间的互进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