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水稻耕作方式的革新,如何高效防除杂草成为当前水稻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的培育成功为此提供了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稻组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成功培育了具有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抗性的“香125S/Bar68 -1”和“株1S/Bar68 -1”等多个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组合,并进入到生产性试验阶段.近年来,课题组围绕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大田栽培中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香125S/Bar68 -1”和常规杂交稻“株两优819”为材料,采用直播、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设置草铵膦除草、常规1次除草和不除草3种除草处理,初步探讨草铵膦除草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铵膦除草剂对“香125 S/Bar68 -1”的直播、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稻田中的杂草防除效果均比常规除草剂好,在直播栽培中的效果尤为显著.“香125S/Bar68 -1”在各处理间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势为:抛秧和手插田草铵膦除草>直播田草铵膦除草>抛秧和手插田常规除草>直播田常规除草.(2)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株1 S/Bar68 -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比较了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方式在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除草相比,草铵膦除草对供试材料株叶形态无明显影响,但使田间杂草数量(主要为千金子)减少577%,同时显著增加了有效穗数和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实际增产49.4%,节约成本37.5%.(3)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香125S/Bar68 -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比较了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方式在抛秧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铵膦除草处理区杂草茎数(主要为双穗雀稗)仅为常规除草剂处理区的11.7%,实际增产12%,节约成本42%.(4)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组合“株1 S/Bar68 -1”为材料,采用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的除草方式,进行了手插和抛秧的栽培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草铵膦1次除草效果良好,手插和抛栽区基本无可见杂草,手插栽培产量和有效穗数均比抛秧栽培高5.2%,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提出了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栽培中应用草铵膦1次除草的技术要点为:草铵膦有效成分浓度0.6 g/L,每公顷用量480 ~ 960 L(有效成分剂量288~ 576 g/hm2),于分蘖盛期或末期(视杂草发生情况而定)紧挨冠层均匀喷雾,冒头杂草重点喷施.同时认为开展培育矮秆少蘖的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应用于直播栽培研究、大田应用草铵膦同时除草除杂技术研究和草铵膦施用浓度及喷施技术研究等,将能进一步发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田旋花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有效防控棉田田旋花的除草剂,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草甘膦、草铵膦、三氟啶磺隆钠盐、丙炔氟草胺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田旋花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田旋花的防效依次为草铵膦>三氟啶磺隆钠盐>丙炔氟草胺>草甘膦,且应在田旋花3~4叶期前进行防除。田旋花生长至7~8叶期时,可优选草铵膦进行防除,既可杀死杂草地上植株,又可抑制田旋花地下根茎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张汉友  王凤芝  张玉江 《北方水稻》2010,40(2):55-55,60
根据推广实践,总结了冀东滨海稻区稻田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如主要用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除治水稻秧田杂草;主要用丁草胺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丁草胺加西草净除治本田杂草;单用三苯基乙酸锡或西草净除治水绵;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于水稻插秧前除治田埂杂草,用选择性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灭草松.二甲四氯于水稻插秧后除治田埂杂草等。  相似文献   

4.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田杂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铵膦作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专用除草剂,对千金子、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鳢肠、双穗雀稗、四叶萍和水竹叶表现出优良防效,但不能有效防治牛筋草、牛毛毡、矮慈姑、野荸荠和空心莲子草。在田间使用草铵膦可以有效防治早期出苗的无芒稗,但不能防治中后期出苗的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与常规稻秀水11相比,转基因水稻99 1的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秀水11,从而获得了更高产量。转基因水稻嘉禾201与亲本丙94 02比较,对稻田主要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水稻99 1和嘉禾201对无芒稗的影响因子R显著大于化感潜力品种地谷,但与非化感品种秀水11相当,表明99 1和嘉禾201无化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效果,以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之间不同剂量的混配施用.试验表明:三氟啶磺隆和精喹禾灵两种混用及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3种混用均对棉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7天杂草表现药害症状.施药后20天,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两种除草剂混用,随着三氟啶磺隆用量的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由89.2%增加到95.3%,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由86.3%增加到94.9%,总体株防效由87.8%增加到95.2%;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混剂3种除草剂混用,在精喹禾灵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三氟啶磺隆或嘧草硫醚的用量,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杂草总体株防效均提高.施药后40天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80%以上,说明混配药剂的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稻均未发生可见药害,参试除草剂安全性好;药后35 d供试除草剂对试验田总草防效达95.0%以上;与施用除草剂处理相比,未施药对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减幅12.5%~42.7%。可见,“插喷同步”技术是一种高效除草技术,供试4种除草剂均能有效防治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种稻效益。  相似文献   

7.
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恢复系B2A68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优化合成的抗虫基因Cry2Aa#与抗除草剂的Bar基因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水稻恢复系D68,经过分子鉴定获得1个单拷贝的转基因水稻株系B2A68。B2A68和杂交种株1S/B2A68叶片中Cry2Aa蛋白的表达量在齐穗期分别为10.45~26.84和9.0~13.45μg/g。草铵膦抗性试验和抗虫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B2A68既抗除草剂草铵膦,又抗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农时至关重要,除草剂安全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Ecirpus 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anilofos)、苯噻草胺(mefenacet)、环庚草醚(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oxadiargyl)、杀草丹(thiobencarb)等,于水稻插前3-7d,插后15-20d分期施药,药效稳定,对水稻安全;防治扁秆lu草、日本lu草使用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苄嘧磺隆(bensulfruon-methly)、环胺磺隆(cyclosulfamuron)、醚磺隆(cinosulfuron)、乙氧磺隆(ethoxysulfuron),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稻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早稻“株1S/Bar68—1”为材料,常规除草剂2次除草方式为对照,探讨了草铵膦1次除草方式在水稻直播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除草(效果表现为千金子草害)相比,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除草对供试材料株叶形态无显著影响,但使田间杂草数量减少85.3%,减少产量损失33.1%,节约成本37.5%。“株1S!Bar68—1”直播栽培中应用草铵膦除草剂1次除草的技术要点为:草铵膦有效成分0.6g/L,每公顷用量720—960L(有效成分剂量432~576g/hm2),于分蘖末期紧挨冠层均匀喷雾,冒头杂草重点喷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 ,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 ,农时至关重要 ,除草剂安全性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多年生莎草科的扁秆藨草 (Scirpusplaniculmis)、日本藨草 (Scirpus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 ,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 ,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 (anilofos)、苯噻草胺 (mefenacet)、环庚草醚 (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 (oxadiargyl)、杀草丹 (thiobencarb)等 ,于水稻插前 3~ 7d ,插后 15~ 2 0d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 ,对水稻安全 ;防治扁秆藨草、日本藨草使用吡嘧磺隆 (pyrazosulfuron ethyl)、苄嘧磺隆 (bensulfuron methyl)、环胺磺隆 (cyclosulfamuron)、醚磺隆 (cinosulfuron)、乙氧磺隆 (ethoxysulfuron) ,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转BADH基因耐盐碱大豆(SRTS)在盐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在安达市盐碱地比较了耐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受体大豆黑农35和当地栽培品种抗线王的竞争性(出苗率、复叶数、株高)、自生苗、种子落粒性和繁育能力(生育时期和产量)。分期播种4次,适宜季节和非适宜季节各2次。结果表明:在适宜季节SRTS和抗线王竞争性相似,而受体品种竞争性弱于二者,在非适宜季节3个品种的竞争性差异不显著;SRTS产生自生苗的可能性很小;SRTS的落粒性不强;在适宜季节SRTS的繁育能力最强,抗线王居中,受体品种最弱,SRTS更适于盐碱地生长;在非适宜季节3个大豆品种的繁育能力相似。综合分析上述指标,由此表明SRTS并没有因为转入外源基因而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自身杂草化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汕优559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包括与Xa2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7个病原型,接种由明恢63、盐恢559的Xa2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63 (汕优63-Xa21 73个 F1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559(汕优559-Xa21 13个F1群体,测定转基因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2个转基因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广谱抗性, 抗谱与Xa21基因供体IRBB21相同,非转基因杂交稻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3.
Rice blast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one of the major fungal diseases in rice fields all over the world, is induced by the ascomycetous fungus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Anamorph: 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 [1].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  相似文献   

14.
杂交晚籼新组合汕优397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南恢397与珍汕97A组配成的汕优397晚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抗瘟性较强、米质中上、易制种等特点,199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在生产实践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We constructed a near isogenic line of rolled leaf gene Rl(t), which expressed incompletely dominance for the character of rolled leaf(RL), with genetic background of Zhenshan 97B. Using RL Zhenshan 97B and the original Zhenshan 97B as the female parents,and Minghui 63 and Yanhui 559 as the male parents, crosses of RL Shanyou 63 (RS63) and Shanyou 63(S63), RL Shanyou 559 ( RS559) and Shanyou 559 (S559) were made. Inheritance and effects of Rl(t) in hybrid rice were studied at the flowering and at the 20 d after flowering, respectively.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双季稻区汕优63、特优63再生制种可行的花期安排及提高再生季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措施.并讨论了再生季花期调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性水稻恢复系选育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成恢177与转基因水稻Bt明恢63杂交并回交1次,采用PCR分析、试纸条检测、室内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抗虫性,并结合系谱法选择农艺性状,病圃接种鉴定稻瘟病抗性,育成具转基因抗虫性的水稻新恢复系Bt5198。采用离体茎秆法接种二化螟卵块,新恢复系Bt5198和Bt明恢63的幼虫死亡率均为100%。在田间人工接虫条件下,该恢复系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均表现高抗,与4个不育系配制的杂种F1仍保持良好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恢复系Bt5198的叶瘟和颈瘟抗性水平与成恢177相当,明显优于Bt明恢63。Bt5198的种子发芽率和花粉量与成恢177相当,Bt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不会对种子生活力和制种产量造成显著影响。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后代中,结合利用试纸条检测和室内、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是筛选Bt基因抗虫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转bar基因水稻恢复系的生理性状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杂交将转bar基因水稻亲本(Gulfmont、Bengal Hu-10和Cypress PB-6)中的bar基因转发转移到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中,培育出6个抗除草剂(Liberty)的同型恢复系测64-B(G)、测64-B(C)、特青-B(C)、明恢63-B(G)和明恢63-B(C)。抗除草剂同型恢复系的大部分生理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原恢复系接近。将同型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8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或略高于原组合的产量水平,利用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上白背飞虱多发生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及其亲本、常规稻春江11为材料,研究了白背飞虱在中国杂交稻品种汕优63上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粳稻春江11上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来看,白背飞虱长翅型雌成虫的迁入密度和产卵数没有明显差异,种群的变化也一致.但汕优63的卵孵化率较高,若虫种群密度也明显较高.从汕优63及其亲本对白背飞虱的反应来看,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抑制白背飞虱的繁殖,但不育系珍汕97A和保持系珍汕97B对白背飞虱繁殖有促进作用.珍汕97A和汕优63的稻-飞虱间的干物质转化率基本相同,但汕优63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可能使白背飞虱繁殖密度较高.日平均蜜露分泌量,以珍汕97A和珍汕97B最多,明恢63最少,汕优63居中.珍汕97A的筛管液中大部分是主要氨基酸,浓度高于汕优63和明恢63.汕优63与明恢63的筛管液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基本相同,但微量氨基酸浓度高于明恢63.总的来看,汕优63的白背飞虱繁殖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珍汕97A的高感虫性和杂种优势的高干物质转化能力产生的耐受性,而不是珍汕97A的白背飞虱感虫性和细胞质不育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抗稻瘟病新组合威优11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威优111是用V20A与新恢复系y11-1配制而成。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高抗稻瘟病、耐寒、抗倒、秧龄弹性好、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1999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