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正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现有科研人员52人,其中副高以上占75%,博士占73%;实验室面积37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5 600多万元。针对我国果蔬产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实验室围绕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生物学基础、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品质保持技术、营养健康加工及质量控制、配套设施与新材料开发等开展研究,为农产品产后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近年来,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承担地方及横向项目38项。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现有科研人员52人,其中副高以上占75%,博士占73%;实验室面积3700m~2,仪器设备总值达5 600多万元。针对我国果蔬产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实验室围绕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生物学基础、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品质保持技术、营养健康加工及质量控制、配套设施与新材料开发等开展研究,为农产品产后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近年来,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承担地方及横向项目38项。  相似文献   

3.
我校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路生教授主持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07,(5):32-32
果蔬保鲜是一项既实用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延长果蔬保鲜期,各国科研人员致力研究,发明了多种值得借鉴的保鲜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果蔬保鲜是一项即实用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延长果蔬保鲜期,国外科研人员致力研究,发明了多种非常值得借鉴的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河 《今日农村》2004,(1):41-41
果蔬季节差价大,旺贮淡销能发家。微型冷库及配套贮藏保鲜技术是结合我国农户分散生产的实际,研究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果蔬贮藏保鲜新技术。考虑到目前经济特点,着重介绍较为经济的两种保鲜冷库,其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有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方向及成果本学科立足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在以下领域开展了系统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和品质形成;作物栽培技术及物化产品;耕作制度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在作物生产上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仅十五期间就获得了12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学术队伍建设本学科自1926年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先后涌现出周声汉、盛承师、李宗道、刁操铨、彭淡和等国内外知名专家。目前本学科成员4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占78.3%;具硕士以上学位者42人,占91.3%;招聘“芙蓉学者”2名。已形成了以院士领衔,芙蓉学者及中青年知名专家为骨干,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学术团队。建立了“国家油料作物改良湖南分中心”;创建了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一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水稻所、棉花所、苎麻所、旱粮所、草业所、烟草工程中心等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总值达1600多万元;学科专用实验室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农业大学里,有一个果蔬贮藏与加工团队,团队依托的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自组建以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的研究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教材与专著40余部,发表SCI论文200多篇,授权专利50余项,鉴定的科研成果30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1项。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9,(18):12-12
丁艳锋(水稻专家)农学博士,日本农水省农业研究机构国立作物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09,(18):12-12
丁艳锋(水稻专家)农学博士,日本农水省农业研究机构国立作物研究所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科技》2021,(2):14-15
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成绩斐然 2000年以来,王海新同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财政部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农业开发重点项目1项,副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 农业部948项目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农科院创新奖4项,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专利5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在国家级刊物...  相似文献   

12.
果蔬保鲜是一项既实用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致力于研究该技术的外国科学家,最近推出一批果蔬保鲜新技术。1.可食性果蔬保鲜剂。英国研制成一种可食用的果蔬保鲜剂。它是由蔗糖、淀粉、脂肪酸和聚脂物调配成的半透明乳液,可用喷雾、涂刷或浸渍的方法覆盖于柑橘、苹果、西瓜、香  相似文献   

13.
李瑜 《农家顾问》2009,(1):30-30
涂膜保鲜是果蔬保鲜方法之一.壳聚糖涂膜保鲜机理是壳聚糖能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半透膜.调节果蔬内外的气体交换.使果蔬内部形成一个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微环境,抑制果蔬呼吸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和物质消耗,深持果蔬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专家名片     
黄开红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兼职教授。参加和主持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3项.在农业科技开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6,(9):22-22
当前.具有地方特色的鲜嫩果蔬农产品品种和产量都快速增长,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果蔬保鲜贮藏.对保证市场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为适应市场的要求,近年适合果蔬保鲜特点的小型节能保鲜库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由我校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路生教授主持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组历时8年,行程47万公里,构建了包括24个省(市、区)68个品种4 100个体12 700份DNA样品的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留明     
现为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和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团长,是中国棉花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培育棉花新品种9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特等发明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相似文献   

18.
王亚琴  肖建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45-10346,10351
结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年来的建设与管理实践,主要对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一总结,以期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开发组织的食品研究实验室已研发出一项嫩椰子水保鲜技术,使用该技术保鲜的嫩椰子水在室温下可以保持6个月不变质,而在冷藏情况下其保质期可达9个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省有21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项。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广东省科技攻关、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的“瘦肉型猪营养需要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技术研究”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