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其氮营养特点而言羊可利用一定量的非蛋白氮如尿素等。瘤胃微生物大部分是以氨作为它们生长繁殖的氮源,饲料中蛋白质在瘤胃中首先被微生物水解为氨及其他中间产物,瘤胃微生物在有足够能量和碳架的情况下,可利用这些氨合成微生物体蛋白。在合成菌体蛋白时是否需要肤和氨基酸目前还不清楚,但在有氨基酸和肤存在的情况下,菌体蛋白的合成量增加。尽管微生物主要是以氨作为合成菌体蛋白的氮源,但非蛋白氮在饲料总氮中的比例不能太大;否则,一方面影响氮的利用率,同时瘤胃氨浓度太高,易造成羊发生氨中毒。据测定,最适宜瘤胃微生物生长的瘤胃氨浓度范围为每毫升瘤胃内容物0.35~29毫克。  相似文献   

2.
牛羊等复胃动物的瘤胃里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利用尿素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当尿素进入瘤胃后,被瘤胃中的脲酶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再与碳、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继而合成菌体蛋白被牛羊等反刍动物在瘤胃里吸收利用。尿素含氮量高达 46%, 1千克尿素相当于 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用尿素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是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使用尿酶抑制剂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尿酶分解尿素生成二氧化碳和氨。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为氮源,形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现已证明,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蛋白数量  相似文献   

4.
1 利用原理 牛有发达的瘤胃,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尿素在牛瘤胃内被一部分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能量可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使瘤胃微生物大量增殖,进而提高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效率,同时,提高合成氨基酸的效率,加强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微生物本身死亡后,其中的蛋白质在肠道被牛体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牛、羊瘤胃中存在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还可以利用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提高了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使蛋白利用率达90%以上,所以在日粮蛋白质不足的情况下,饲料中可添加一定数量的尿素,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但在实际应用时,尿素不能完全代替饲料中的蛋白,只能起辅助性添加物的作用。因此,使  相似文献   

6.
一、尿素的饲用价值尿素在牛瘤胃内被一部分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能量,可满足瘤胃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能源,这样就使瘤胃微生物大量增殖,进而提高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效率。同时,瘤胃中微生物还可以提高合成氨基酸的效率,加强菌体蛋白质的合成,而微生物本身死亡后,其中的蛋白质在肠道被牛体利用,这就是尿素能促进牛等反刍家畜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据国外报道,在蛋白质不足的日粮中添加1千克尿素,可多生产6~12千克牛奶、1~3千克肉。在国内利用较差的情况下,也取得了每千克尿素换取牛奶3.4~4.6千克的…  相似文献   

7.
幸奠权 《新农村》2006,(9):17-17
尿素是非蛋白氮化合物,纯尿素含氮46.65%,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氮素添加剂。1.利用原理牛、羊是复胃动物,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和单细胞动物。据测定,每克瘤胃内容物中含有500~1000亿个细菌,20~200亿个纤毛虫。尿素进入牛羊瘤胃后很快溶解,被瘤胃中的纤毛虫和细菌等微生物分泌活力很强的脲酶所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微生物和单细胞动物就利用分解出的氨和瘤胃中的有机酸作为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繁殖,再同碳、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菌体蛋白质,随同食物进入真胃和小肠内,与饲料一起被消化吸收,供畜体利用。2.饲喂对象适合6月龄以…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瘤胃内加入含镰刀菌素毒素(FUS)60%、30%高低两个浓度的黑小麦,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和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刀菌素污染的黑小麦对瘤胃内浓缩日粮降解比例、营养物质降解率、洗涤纤维、pH和瘤胃液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有显著影响。饲喂含有镰刀菌素毒素60%的黑小麦,瘤胃内短链脂肪酸产量、粗纤维降解率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降低,微生物粗蛋白质合成效果比含有30%的高,但是在体外试验中60%试验组微生物粗蛋白质的合成结果受到不良影响。含黑小麦的镰刀菌素毒素在微生物蛋白的氨基酸部分中被发现具有边缘效应。总之,在日粮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浓度<5mg·kg-1(DM)时,日粮中使用高浓度的含有镰刀菌素毒素的黑小麦会影响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反刍动物在冬春季节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往往摄入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其生产力.尿素作为反刍动物最廉价的蛋白质资源是有目共睹的.因尿素[CO(NH2)2]含氮量为46%左右,其蛋白质含量为28.8%,在理想情况下,约相当于3.5kg豆饼所含的蛋白质.尿素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内,被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利用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酮酸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随胃内容物运至小肠和真胃被消化吸收.尿素在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尿素的碱味和苦味,尿素在瘤胃中分…  相似文献   

10.
非蛋白氮的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蛋白质资源缺乏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了缓解饲料蛋白质紧缺和人们对食物结构中蛋白质需要量不断增长的矛盾,人们越来越重视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1 非蛋白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原理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共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当用尿素饲喂反刍动物时,在瘤胃内首先被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同时碳水化合物也被其它瘤胃微生物降解形成挥发性脂肪酸和酮酸,然后在瘤胃中释放的氨与有效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转而形成微生物蛋白质。瘤胃微生物随胃内容物运行到真胃和小肠时,…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国内外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仍不能满足高产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必须增加进入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数量。随着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以及过瘤胃蛋白质局限性的不断暴露,人们认识到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方法来满足反刍动物对氨基酸的营养需要。因此人们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过瘤胃氨基酸上。  相似文献   

12.
配方指导篇     
非蛋白氮类饲料是指非蛋白含氮物。这类物质有以下几类:①尿素及其衍生物类;②氨态氮类,如液氨、氨水;③铵类,如硫酸铵、氯化铵等;④肽类及其衍生物,如氨基酸、酰胺等;⑤动物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如畜、禽粪尿等。虽然非蛋白氮种类繁多,但因价格、来源、副作用等的影响,实际应用于饲养中的仅有少数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尿素。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经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合成为微生物蛋白而最终被机体利用。以尿素为例,它在瘤胃中转化成真蛋白的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赖氨酸是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奶牛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对于维持生长发育、繁殖和泌乳等生命活动而言极为重要.通常反刍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赖氨酸,需要通过外源补充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反刍动物小肠内的氨基酸来自瘤胃微生物蛋白和瘤胃未降解蛋白.目前常采用添加过瘤胃保护赖氨酸的方式来提高小肠代谢赖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的氨基酸不能满足需求。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饲喂玉米为基础日粮合成蛋白质时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或产毛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2种氨基酸上。使用少量的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不但可以代替数量可观的瘤胃非降解蛋白(UIP),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开发和利用过瘤胃氨基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肉质饲料的秘密 反刍家畜(牛和羊)本身只能从氨和无氮的碳素化合物合成很少几种氨基酸,所以要养好牛羊,还要多喂富含氮白质的精饲料。一般来说,精饲料常常是不够的。这种情况,冬季尤其严重。 后来发现反刍动物瘤胃中繁生着大量微生物区系——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组毛虫类。它们能分泌脲酶,使尿素在瘤胃中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安装瘤胃瘘管及十二指肠过桥瘘管的两只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酪蛋白灌注水平对瘤胃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酪蛋白灌注水平对绵羊瘤胃液中游离氨基酸(FAA)、总氨基酸(TAA)、肽(PEP)、氨态氮(NH3-N)和瘤胃内微生物蛋白(MCP)的浓度都有影响.其中FAA、T从和NH3-N在酪蛋白灌注量为40 g/d时浓度最高,PEP的浓度在灌注量为50 g/d时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瘤胃内氮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由瘤胃微生物来完成,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瘤胃及其内容物的特性均影响蛋白质降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对可利用能量的利用率,而瘤胃氮利用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捕获可利用氮的效率,两者互补,可全面显示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细菌细胞对氮的分配随发酵速度而变化,故以微生物氨基酸氮的质量作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或氮利用率的衡量标准可能较微生物氮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尿素是当前反刍动物饲养中使用最多的非蛋白氮源。它在瘤胃中被尿素酶降解释放NH_3,构成瘤胃降解氮的一部分,主要是为瘤胃细菌提供合成细菌细胞蛋白所需的NH_3—N。然而,适宜的瘤胃NH_3—N不是决定细菌最大生长的唯一因素,还必需要有能被微生物迅速利用的能量,以及一定的天然氨基酸和理想的瘤胃稀释率、PH等。根据这些因素,特别是日粮的能量和可降解蛋白含量,才能确定尿素的适宜添加量。只有在饲粮的瘤胃可降解蛋白不能满足瘤胃微生物最大生长的需要时,补充尿素才是有益的。否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还会造成NH_3中毒。另外,含有尿素的化合物和混合物,由于结构和加工处理不同,会影响尿素的适口性和释放NH_3的速度,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微生物生长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特定氨基酸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条件下如何影响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及其发酵。【方法】研究中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底物去除技术,底物设计分别为:全量必需氨基酸组(TEAA),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BCAA)的缺省组。【结果】底物对培养液pH均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各组pH值随时间的变化模式有所不同;培养液氨氮浓度较高,在10.99~30.51 mg/100 ml范围变动,各组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模式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定氨基酸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限制程度不同,以BCAA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的限制最大,相对于全量组混合微生物蛋白下降了44.52%。研究还发现底物对微生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原虫与细菌比值以赖氨酸缺省组最低(89.12%),BCAA缺省组最高(127.60%)(P<0.01)。另外,微生物的PCR-SSCP图谱显示微生物区系内的种属也因底物变化而发生了改变。【结论】底物氨基酸对瘤胃混合微生物群系及其发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支链氨基酸是瘤胃混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20.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完全拉丁方设计约5头装有瘤胃和真胃兼管的绵羊锔喂7种不同日粮,其日粮中加入三氧化二铬和聚乙二醇作真胃食糜标记物,当用核糖核酸作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标记物时,测定每千克瘤胃表观可发酵有机物和瘤胃表面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氮的效率分别是26.96gM-N/kgFOM和27.36gM-N/kgFCHO;用2,6二氧基庚二酸作标记物时,测定值相应微生物蛋白氮的效率为26.90和2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