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一种细菌性病菌—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该病害毁灭性极强,具有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已对全世界猕猴桃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状况、症状表现、发生规律、鉴定检测、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危害兜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腐病、萎蔫病、根腐病、白绢病等。虫害有介壳虫、蚜虫、蓟马、红蜘蛛、蛾类幼虫、蜗牛和蛞蝓等。防治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注意通风,及时检查,并清除病株残叶。兰株应定期杀  相似文献   

3.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菜豆侵染细菌性疫病后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不同菜豆细菌性疫病抗性品种‘双丰3号’(SF,抗病品种)和‘猫眼’(MY,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后不同时段菜豆细菌性疫病对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POD、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抗性品种间,除胞间CO2浓度增加外,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下降状态,且增幅和降幅表现为MY>SF。(2)菜豆细菌性疫病侵染导致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总体含量表现为SF>MY。说明SF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含量受菜豆细菌性疫病胁迫的影响小于MY。(3)MY的POD活性总体高出SF 3倍,SOD活性表现为SF>MY,且在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方面,SF的释放量比MY早2 d变少,其防御机制出现时间早于MY。说明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是对菜豆细菌性疫病具有较强抗性的生理基础,且POD和SOD活性都可以作为菜豆细菌性疫病的抗性鉴定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近日,第一届国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讨会在新西兰陶郎加市(Tauranga)的Mant Maunganui举行。该所广西猕猴桃首席专家李洁维研究员率领岗位功能团队、桂林综合试验站长及团队成员一行5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提交了会议论文。  相似文献   

6.
<正>猕猴桃溃疡病为毁灭性细菌性病害,能耐低温、腐生性强。发病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为烈,低温高湿对其发病有利。病菌可随菌脓从病部溢出,远距离靠苗木、接穗传播,近距离靠风、雨、叶蝉、枝剪传播,借  相似文献   

7.
<正>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其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干、枝蔓、新梢及叶片、花蕾和花等部位,造成枝蔓枯死,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植株死亡甚至毁园。由于该病害具有适生范围广、发生迅猛、致病力强、难以根除等特点,可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树体死亡,是目前严重影响猕猴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作为一种无污染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的杀菌物质其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实验发现,将富含油酸与亚油酸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和发现,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致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的特征、分类和起源,分析了其可能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猕猴桃的抗病性研究。基于目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研究发现,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措施,提出采取预防致病菌传入、增强树势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新疆的118份甜瓜品种进行抗疫霉病鉴定,113份品种进行抗细菌性斑点病鉴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有中抗疫霉病品种3个(发病率38.1%~49.6%),中抗细菌性斑点病品种10个,其他品种均表现轻抗或感病。  相似文献   

10.
刘桂孙  王琴 《种子科技》2024,(2):110-1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生长的严重病害,直接造成水稻减产,不利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水稻的发病原因(种子、品种、气象、栽培管理)为切入点,分析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12.
钱晓影 《种子科技》2023,(23):106-108
介绍了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从种子、品种特性、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发病原因,重点从种子选择、消毒、调运、播种、消毒管理、水肥管理、检测稻田、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大、生产损失严重等特征。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子日益增多,国内玉米制种基地集中、玉米种植区之间种子调运频繁,田间已发现症状多样的细菌性叶斑病,其中有些是种传病害,有些是种子带菌。因此,我国玉米生产已面临细菌性病害的潜在威胁。介绍了常见的玉米细菌性病害,对这些病害的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新西兰环境保护局已批准在猕猴桃上使用一种抗菌新药——春雷霉素,以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A)。春雷霉素是直接喷洒在农作物上用于防治病害,此前在新西兰是不允许使用的。ETEC农作物公司于2013年5月向新西兰环保局申请从日本进口春雷霉素,获得批准。但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不受损害,环保局规定使用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并获得许可资格,采用土施,不能直接向空气中喷雾,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细菌ITS序列的特异性,设计了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性点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对5株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18种植物原性细菌的DNA进行了PCR、实时荧光PCR及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CR-DHPLC)检测.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均为菌液浓度102 cfu/mL,PCR-DHPLC技术具有检测成本较低、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污染风险小及鉴定结果准确等特点,能够满足快速、准确诊断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软枣猕猴桃是抗寒树种,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为推动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加强产品开发,从软枣猕猴桃的资源分布情况、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产品开发等角度概述了目前软枣猕猴桃产品的研究现状,指出软枣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几年平舆县白菜细菌性软腐病与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现状,调查了两种病害的田间症状,分析了发病规律,进而提出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双向电泳分析高抗水稻品种“佳辐占”受强毒力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侵染2 d后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38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2个上调,5个下调,1个新增。用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其中的3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将它们分为4个功能类群,即信号转导相关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蛋白质稳定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参与了信号识别、信号传递、抗氧化、糖代谢、细胞壁加固、植保素合成等抗病生理反应。研究表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侵染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抗病信号应答和代谢调控网络,其作用机理可以通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酶)反映出来,其中差异表达的8个R蛋白和3个PR蛋白可能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机理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功能克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鉴定技术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各种抗性鉴定接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鉴定接种细菌悬浮液适宜浓度为3×107~3×108cfu/mL;抗性鉴定初筛宜采用改良针刺法或剪叶法,而复筛阶段宜用普通针刺法,其他接种方法难以区别品种的抗感反应;接种部位以叶片为宜。  相似文献   

20.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世界上危害普通菜豆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龙芸豆5号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主栽品种,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为定位来源于龙芸豆5号的抗性基因,本研究构建了包含785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基于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06个SSR标记,总长度1648.42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8.00 c M的遗传图谱。图谱包含12个连锁群,各连锁群平均长度137.37 c M,连锁群上标记数量3~35个。结合温室表型鉴定结果,采用QTL Ici Mapping v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接种14 d后在Pv06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抗病QTL。该位点位于标记p6s249与p6s183之间,加性效应值为0.44,说明增效基因来源于龙芸豆5号,LOD值为5.93,表型贡献率为4.61%,该抗病QTL的效应值相对较低,将在培育稳定持久的抗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品种中发挥作用。最后,对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11对SSR引物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抗性的关联分析表明,SSR标记p6s249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抗性极显著关联(P0.001),该标记可用于抗病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