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免疫情况,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方法]在2个规模奶牛场中随机监督采集奶牛血清进行检测,根据国标用ELISA法检测O型口蹄疫抗体,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A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结果]240份样品中O型、A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依次为99.6%(239/240),92.9%(223/240),81.7%(196/240),差异显著(P<0.01);但A场2019年亚洲Ⅰ型合格率仅65.0%(39/60),未达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标准,以及B场2018年亚洲Ⅰ型合格率仅71.7%(43/60);其他项目合格率均在80%以上。[结论]江门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总体免疫效果较好,奶牛群能得到有效保护,但亚洲Ⅰ型合格率相对偏低,相应场应加强免疫和检测。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部分地区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确定现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试验采用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河北省部分地区109个牛场(养殖小区)4 279头6月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奶牛血清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奶牛口蹄疫抗体ELISA阻断试验平均阳性率为27.13%,口蹄疫O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4.94%,口蹄疫AsiaⅠ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3.22%,口蹄疫A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为5.75%,说明现有的疫苗免疫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不足80%。口蹄疫各型抗体合格率在免疫后第4个月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不能有效防御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由此可知,现有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不科学,应调整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3.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陕西省榆林市O型、AsiaI型和A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水平,比较单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在陕西省榆林市采集55个规模场和120个散养户强制免疫后的猪、牛、羊血清共计2310份,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显示:羊O型、Asia?型,猪O型,牛O型、AsiaI型和A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57.12±4.8)%、(64.66±4.2)%、(66.46±2.02)%、(56±5.98)%、(57.9±1.66)%和(64.29±4.26)%;规模场中,只有羊AsiaI型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而散养户的全部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低于70%,差异极显著(P≤0.01);规模场首免1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发现抗体合格率全部由低于70%升高至80%以上,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榆林市的整体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差,只有规模场的羊AsiaI型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因此需要对这些免疫不合格畜群进行加强免疫,只有这样方能实现有效的免疫保护。本研究为了解本地区口蹄疫免疫效果,以及免疫程序制定和进一步做好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对沈阳地区应用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对5个奶牛场进行了免疫抗体跟踪监测。结果显示,一免后A型口蹄疫抗体免疫合格率只有在14~28d之间能达到保护水平,抗体下降速度较快;二免后14dA型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高峰,为97%,之后缓慢下降,直至二免后90d还能达到保护水平。表明对于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首免后1个月必须进行加强免疫,达到三次免疫的效果最好,以后4个月免疫1次。  相似文献   

7.
奶牛群口蹄疫疫苗接种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某公司A、B、C三个规模奶牛场牛群口蹄疫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计划,在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对上述奶牛场约1 700头奶牛进行了3次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试验,对其抗体水平、隐性感染及带毒状况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体有效持续时间为120~130d,即现行使用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期大约为4个月;C场奶牛血清中未检出口蹄疫病毒的隐性感染抗体,OP液中未检测出口蹄疫病毒核酸,属于口蹄疫比较洁净的奶牛场。A、B场奶牛不同程度地检测出口蹄疫病毒的隐性感染抗体,在部分隐性感染抗体阳性奶牛的OP液中检测出口蹄疫病毒核酸,属于受口蹄疫威胁的潜在污染场。上述数据为后续的口蹄疫防控计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检测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牧场牛群经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的奶牛血清样品2412份。经检测,2412份样品中规模奶牛场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样品42份,抗体滴度≥1∶128样品2370份,抗体保护率为98%。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清远市规模奶牛场口蹄疫的免疫状况,及时掌握奶牛接种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口蹄疫防控提供依据。2020—2021年间,对清远市4个县(市、区)7家规模化奶牛场开展随机抽样,每个县(市、区)采集30—50份奶牛血清,利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进行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330份奶牛血清中O型、A型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97%(320/330)和98.18%(324/330)。这表明清远市规模化奶牛场口蹄疫总体免疫效果较好,奶牛群体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绥德县15乡镇15户养羊户饲养的未免疫4~7月龄羊150只,分别进行口蹄疫灭活疫苗一次免疫(150只)、加强免疫(其中30只),并开展抗体检测,结果发现一次免疫抗体合格率为55.33%,加强免疫合格率为93.33%。试验表明,加强免疫后羊免疫抗体合格率可以得到保证,并根据免疫试验进行分析,为今后羊口蹄疫科学免疫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规模化猪场猪瘟、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全省18个省辖市41家猪场的924份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对种公猪、母猪、育肥猪3种不同年龄段的猪群的猪瘟抗体检测中,母猪血清检测347份,其中免疫合格329份,合格率94.8%;种公猪血清检测126份,免疫合格126份。合格率100%;育肥猪血清检测448份,免疫合格387份,合格率86.4%。口蹄疫抗体检测中,母猪血清350份,其中免疫合格326份,合格率93.1%;种公猪血清检测126份,免疫合格126份。合格率100%;育肥猪血清检测445份,免疫合格378份,合格率84.9%。以上结果表明,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合格率均在80%以上,且种公猪的抗体免疫合格率大于母猪,育肥猪为三者中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使用Herd 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针对吉林市5个不同规模养猪场的种猪猪瘟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的5个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81.58%,猪瘟抗体平均不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18.42%;针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种猪使用猪瘟脾淋苗结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加强免疫一次,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2.12%,比首次检测提高了10.54%,对于加强免疫后不合格的种猪予以淘汰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牛羊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2012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监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共检测了8个旗县23018份免疫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15日、30日、60日的血清中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总体良好,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了70%。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免疫效果稳定,散养地区免疫效果稳定性差,且不同厂家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同,加强免疫后A、B、D三个厂家抗体合格率能达到100%,C厂家的免疫效果较差,抗体合格率为93-3%。采用3ABC—ELISA检测试剂盒对部分地区牛羊进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AY98/BY/2010株)在两个猪场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首免日龄及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不同免疫次序试验,于加强免疫后14天、28天、42天及60天采血检测抗体,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免疫程序在4个辐射猪场使用,结果表明,在加强免疫后60天采血检测,抗体合格率为82.9%,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同时也达到江苏省规定的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合格率≥80%要求,说明该疫苗免疫猪群后能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重点养殖地区牛、羊O型和亚洲1型的抗体监测,基本掌握了哈尔滨市牛、羊等牲畜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哈尔滨地区牛、羊口蹄疫双价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时间平均为25~30d,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63.4%以上;免疫保护期平均为3~4个月。畜群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72.3%以上,其中以双城市奶牛群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为最高,平均可达到81.6%。畜群免疫后5~6个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仅为46.7%,失去疫苗保护作用。同时,哈尔滨地区牛、羊的亚洲1型口蹄疫有效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比O型口蹄疫高出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14个奶牛场,抽检血清455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了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14个奶牛场免疫合格率均高于80%,其中有1家养殖场的合格率达到100%,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1.2%,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日照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应用正向间接血凝方法对全市30家猪场的920份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在对种公猪、母猪、育肥猪三种不同年龄段的猪群的口蹄疫抗体检测中,母猪血清检测340份,其中免疫合格326份,合格率95%;种公猪血清检测120份,免疫合格120份。合格率100%;育肥猪血清检测460份,免疫合格389份,合格率84.6%。以上结果表明,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合格率均在80%以上,且种公猪的抗体免疫合格率大于母猪,育肥猪为三者中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犊牛母源抗体及成年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犊牛母源抗体90日龄时回落近临界值,成年母牛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犊牛90日龄首免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成年母牛首免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免疫两个不同的猪场,其中一个猪场由于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不理想,另一个猪场在免疫后36d、51d跟踪检测抗体,合格率为90%;用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O型-亚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苗免疫两个不同的奶牛场,O型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亚Ⅰ型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抗体在生长猪体内的消亡规律,选择日龄相近、体重相当共120头仔猪,按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免疫,分别在初免前、初免后30天、加强免疫后30天、60天、150天采血,用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0头实验样品初免前抗体血凝价为0.1log2±0.2,初免后30天抗体效价为4.7log2±1.2,样品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60.0%;加强免疫后30天、60天、120天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7.6log2±1.6;6.3log2±2.0;4.2log2±1.8。加强免疫后30天、60天、120天样品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1.0%、80.0%、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