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的立地特点和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以"水"为中心,从选用抗旱树种、集水整地、苗木处理、造林方法、林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灭荒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为落实"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加强精准灭荒工程的管理和评价,确保精准灭荒质量和成效,根据国家《造林技术规程》《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和《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结合精准灭荒工程实际,特制定精准灭荒工程建设技术规范。1人工造林(全栽)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可按《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全面实施人工植苗的宜林荒山。(1)造林苗木为合格苗,符合《湖北省主要造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分层抽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荒山形成原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我省精准灭荒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明确了我省精准灭荒有关主体类型及其相应责任,提出了我省几种典型困难地精准灭荒主要造林模式,以期为我省全面完成精准灭荒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2017年,湖北省决定实施精准灭荒工程,用三年时间消灭全省剩余宜林荒山。实施精准灭荒工程是今后三年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此关键时刻,本文就淡如何在精准灭荒工作中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技术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旨在助力精准灭荒工作。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北省六大生态区通山、浠水等8个县市区精准灭荒科技支撑现状的调查,在明确精准灭荒各类主体科技支撑职责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精准灭荒科技支撑在科技意识、科技手段等方面存在的6类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等6种应对策略和措施及相关建议,以期省委省政府为提高湖北省林业精准灭荒效率、促进全省林业科技进步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乌兰浩特市生态工程建设 ,从 2 0 0 0年开始实施“乌兰浩特市三年灭荒造林”工程。笔者结合林业工作的实践 ,对灭荒工程造林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难于保证这个客观实际,研制出一种可于初冬季节造林的冻土坨营养杯大苗造林新技术。试验区面积为133.3hm~2,取得了困难立地造林当年成活率平均达到96%、5年后的保存率平均在90%以上的好成绩,与传统老旧的造林模式相比较,每667m~2可节省造林费600元。它既适用于在困难立地上营造生态林和"青山工程"建设,亦适用于商品林造林、果树栽植、沙漠治理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最可宝贵的造林技法。  相似文献   

9.
李世东 《防护林科技》1996,(4):24-24,10
本文针对当前造林灭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对什么是“灭荒”、该不该搞“灭荒”、如何搞“灭荒”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解答灭荒工作中存在的疑问,促进我国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迪庆高寒山区及干热河谷区极难造林地是植被恢复技术创新和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攻关的重要热点地区,分析保水剂对其困难立地造林的有益特性及降水年季分布、时空分布特点、技术创新需求、多元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对保水剂应用的影响,按照划分的8种不同困难造林地类型探讨保水剂选择、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提出保水剂在迪庆困难立地造林中的技术模式、推广方式及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无霜期短,特别是灭荒任务比较重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风沙地和盐碱地,造林难度很大;这些地区的经济普遍欠发达,灭荒造林所需资金不足;由于受气候和立地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造林采用人工植苗形式。从而形成造林工程量大,周期长,成本高的明显特点,这些特点给我们吉林省的灭荒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压力。 面对这些不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我们吉林省的灭荒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八年奋斗,提前二年实现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汉中地区和韩城市是我省绿化灭荒的先行者。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汉中市“全省造林灭荒第一市”、韩城市“全省造林灭荒第一县(市)”的光荣称号,并分别给予奖励。两市的绿化灭荒工作,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后,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等地块已逐步进行了造林,目前,造林地块多为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适合当地困难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为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小范围内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阿荣旗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危害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灭荒造林工程、建设草牧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十项水土保持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从根本上遏制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 ,从而改善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灭荒"工程是今后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关帝林局)营造林工作之重点,为科学有序推进"灭荒"造林工作,文章就"灭荒"对策加以阐述,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助力脱贫攻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灭荒"。  相似文献   

17.
在“九五”计划开局之年,周至县造林灭荒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工造林、直播造林、封山育林多管齐下,同步进行,灭荒、黄河防护林、绿山富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全年完成灭荒造林17300亩,黄防林工程造林8540亩,绿山富民工程有1132户建立经济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荆门市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2000年—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18.28万公顷,"四旁"植树17563.74万株,助推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3.54%提高到31.73%,净增8.19个百分点。强化身边增绿,城乡绿意更浓。20年来,全市组织完成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绿满荆门、精准灭荒等工程项目造林13.45万公顷,带动社会各界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承包、合作等方式完成造林4.8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4):38-42
贵南县是青海境内沙漠化土地的最东沿,是青海省的"沙坡头"。针对贵南县黄沙头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防沙治沙技术实用成熟新技术,以固沙工程为主体,以生态和景观为核心,提出精准调查、水平衡精准分析、立地类型精准划分等精细化操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社会共管"进行综合治理。强调不同类型沙化区域的不同沙障布设和多样的生物措施、乡土树种使用、高原高寒地区节水灌溉以及管护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形成高寒干旱沙区治沙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同类沙区防沙治沙探索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     
2004年湖北省林科院科研工作成效卓著  (1)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正式启动。(2)“濒危树种秃杉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和“竹林土壤植物营养特性及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两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鄂西北困难地区造林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湖北省林科院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与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中心、中国林科院联合开发的“苏云金杆菌油悬浮杀虫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鄂西三峡农林复合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南方型杨树天牛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研究”、“湖北省杨树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