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长期以来,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近年来祁连山生态环境因人为干扰因素受到破坏,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全面启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在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中围绕树种适应性因子筛选、减少造林成活率干扰性因素等模块进行了综合技术优化,针对乌鞘岭林区生态治理恢复中苗木移植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保水措施的实践,解决了困难立地条件下云杉苗木成活率不高的难题,也为祁连山生态治理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利津县营造了16种耐盐碱树种的生态示范林,样地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盐松、9901柳和竹柳的成活率较高,而火炬、刺槐和国槐成活率较低;紫穗槐、9901柳、竹柳、香花槐等树种生长较快,刺槐、火炬、白蜡等树种生长较慢;火炬、刺槐、国槐耐干旱瘠薄,耐盐碱,但不耐涝,尤其不耐长期积水,这些树种应栽植在高岗坡地和易排涝的环境中;针对树种特性,还对生态造林、抚育技术的改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成活率、耐水性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水杨梅、湿地松、金丝垂柳、垂柳、苏柳795、苏柳172、杞柳、35杨等8树种在水深30~50 cm中浸泡40 d时,其成活率均达97%以上,且生长正常,可以作为太湖滩地的造林树种;中山杉、池杉、落羽杉、水杉等4树种的成活率在30.2%~64.8%,加强前期管理可适当发展,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9.5%,表明耐水性较差,不适合在长时间淹水滩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阐述施甸县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的要求、原则,依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县内种苗供应、造林技术、新造林地的管护等情况,最终选择核桃作业为造林树种。采用林粮间作模式造林进行石漠化治理,取得了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1因地选树在盐碱地区植树绿化,要选适合当地生长,又耐盐碱的树种。在高水位盐碱区或低洼地区,还要注意选择耐水湿、抗涝的树种。通过多年的观察与试验,认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能够生长成活的树种,按其抗盐碱的强弱,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抗性强的有:柽柳、沙枣、紫穗槐、枸杞、中天杨等。②抗性较强的有:白蜡(包括速生白蜡—园蜡1号、2号)、国槐(包括速生国槐)、廊坊4号杨、107号杨、抗碱柳072、  相似文献   

6.
本刊上期刊出林业生态知识(一),现刊出林业生态知识(二)。以后将陆续刊出生态知识,请您关注。●一般来说,四季常青、目测看不出落叶的植物被称为常绿树种、如油松、侧柏等。●一般说,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被称为乔木。如松、柏、杨、柳等。●...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总体劣于V类.实施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控制和防治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对把昆明市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国际旅游观光城市意义重大.文中针对流域内林业用地现状,提出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采区植被恢复,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以及加强森林管护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计量黄淮海平原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的碳汇功能,指导固碳树种的选择,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种主要农林复合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和10种典型树种生物量,计算了平均含碳率和平均加权含碳率。结果表明,各树种器官含碳率在34.19%~49.19%之间,树干的平均含碳率为44.12%,树枝的平均含碳率为45.51%,叶的平均含碳率为45.07%,根系的平均含碳率为39.84%。各树种平均含碳率在40.03%~47.94%之间,枣树平均含碳率最高,为47.94%,柿树最低,为40.03%。全部20种主要农林复合树种的平均含碳率为43.57%,可以作为黄淮海平原地区森林平均含碳率。10种典型树种平均加权含碳率栾树最高,为47.32%,柿树最低,为38.82%,和平均含碳率差距在0.11%~1.73%之间。从树种含碳率来看,栾树、107杨、泡桐、国槐、苦楝、大叶女贞和枣树可作为黄淮海平原农林复合系统优先选择的固碳树种。  相似文献   

9.
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6个树种的育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川楝、墨西哥柏、圆柏、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山合欢等6个树种进行了育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各树种苗木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其中以施用1%复合肥的效果最佳,一般以施用0.5%~1.0%为宜;尿素对这些树种苗木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苗木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生产中用量以0.3%~0.5%为宜;过磷酸钙在这些树种的育苗生产中以1%的用量更为适合。试验结果还表明,育苗期间采用1%的过磷酸钙 1%的复合肥 0.5%的尿素,是此6个树种苗期施肥的最佳组合。合理施肥能缩短苗木出圃的时间,墨西哥柏、圆柏2个树种一般可提前1~2个月出圃,而对于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3个树种可培育出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0.
多数地区的植树季节都集中在春季,但有一部分树种秋栽比春栽效果好,成活率高。有研究表明,在华北、西北地区,对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桧柏、毛白杨、黄栌、栾树、国槐、刺槐、银杏、西府海棠、连翘、黄刺玫、丁香、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品种进行秋季栽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贡嘎山地区折多山的4个海拔(3 300m、3 450m、3 600m和3 750m)公路路域,开展3种乔木树种、7种灌木树种和4种草本植物的野外栽植试验,以筛选适宜该区域路域的植被景观生态恢复物种,并开展其恢复初期苗木养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乔木和灌木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各苗木的保存率和成活率均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乔木树种中云杉在4个海拔处的适应性最强,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随着海拔的降低,光核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在海拔较低处,乔木层中可以考虑加入光核桃。灌木树种中紫叶小檗和铺地柏在各海拔处均能很好地适应;随海拔降低,变叶海棠、山杏和金露梅的适应性明显提高。燕麦、小花碱茅、老芒麦和披碱草4种草本植物在各海拔的适应性均较高,草本层恢复可以考虑这4个物种。植被恢复初期,乔木和灌木树种采用"保水剂+客土栽植+插枝庇荫+地膜覆盖"养护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砂地柏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又名叉子圆柏、新疆圆柏,为柏科圆柏属常绿匍匐灌木,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抗污染等特点,近年来,砂地柏作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已经在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同时,砂地柏作为观赏树种,其四季常绿,造形优美.耐修剪,是北方城市园林绿化和高速公路绿化的首选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3.
魏佳北 《甘肃林业科技》2007,32(2):60-61,56
在天兰铁路生态林建设中,栽植的云杉平均成活率为91.6%,平均年高生长7.72 cm;国槐平均成活率为86.4%,平均新枝高61.0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树种不同产苗地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实践证明,苗木产地对铁路生态林的建设效果影响很大,应引起建设单位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合江林区由于开发利用较早 ,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已所剩无几 ,多是以杨、桦、柞为主的次生林。造林树种单一 ,造林地多为采伐迹地 ,且卫生条件不好 ,使森林的稳定性较差 ,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较低 ,造成森林鼠害的发生日益严重。为把森林鼠害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并达到持续控制效果 ,合江林区实施了工程治理控制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实施工程治理的意义为把防治工作切实转移到以工程治理为主的轨道上来 ,拓宽资金渠道 ,加大对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采用综合技术手段和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  相似文献   

15.
国槐是太原地区的乡土树种。通过对太原地区国槐移植从选种到后期养护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和研究,为今后太原地区国槐移植工作和提高国槐移植成活率提供了所需工程参数和技术辅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在祁连山东段北坡干旱山区开展了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树种和不同造林地对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中平均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整地、短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不同造林地处理中,弃耕地造林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荒山草地造林;各树种当年平均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90.5%、青海云杉74.5%、沙棘71.17%、爬地柏70.83%、祁连圆柏41.67%,3a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88.17%、沙棘65.83%、青海云杉63.33%、爬地柏49.5%、祁连圆柏27.5%。  相似文献   

17.
前茬树木对铅笔柏幼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结果初步表明:侧柏、桧柏等柏类树种对铅笔柏新造林地或圃地具有明显的前茬效应,即明显影响铅笔柏幼树的生长,也会导致铅笔柏幼树遭受严重的梢枯病和芽枯病的侵害;国槐前茬也会导致新植铅笔柏遭受煤污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紫花海棠(Malus‘ Purple’)3个树种在萧山区海防林建设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弗吉尼亚栎和木麻黄这2个树种生长良好,保存率分别为95%和94.5%,可以在萧山围垦地区作为营造沿海防护林的新优树种加以推广;紫花海棠成活率(保存率)仅为40%,缺乏良好的耐旱抗涝习性,不能盲目引进造林,还有待进一步试种而定。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13年春季对从河南引进海棠实生苗进行了栽培试验,通过4年多的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在荒漠区表现良好,成活率高,抗性强,栽培管理简单,园林绿化效果突出,是一种适合在武威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裕西公园内白榆、国槐、白蜡等乡土树种的自播繁殖特性,对培育2~3a、地径3~8cm的乡土树种嫁接改良彩叶景观树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自播繁殖的白榆嫁接中华金叶榆、金叶垂榆成活率达90%左右,白蜡嫁接金叶白蜡成活率达100%。乡土树种自播繁殖苗嫁接彩叶树种方法简便,当年即成景观,提升了公园色彩景观效果,实现了养护管理的集约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