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养鸭时鸭子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然而鸭子死亡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长沙县经遗多年的生产实践,采取清洁鸭舍、及时识水、鸭舍增温、扩大鸭舍、稻田深水灌溉、接种疫苗、改良饲料、药剂防治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鸭子的死亡率,提高了成活率,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概念,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阐述了种养效果,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稻鸭共作技术和与之相宜的稻鸭品种和培管技术 ,建立稻鸭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体系 ,不用农药和化肥 ,生产“绿色食品”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稻鸭共作对螟害的防治和对稻田生态的影响 ,需继续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雷静宇 《农技服务》2011,28(10):1479+1498-1479,1498
从选育好鸭种、放养时机、放养密度、肥水管理、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鸭的饲养管理、鸭常见病的防疫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泸县稻鸭共育技术,包括基地与稻鸭品种选择、水稻大田栽培、鸭子围养技术,以为生产无公害稻谷、生态鸭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政和县山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水稻优良品种,采用稻鸭混合种养,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和鸭子品种选择、稻鸭种养时间节点、鸭子投放数量、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高该县水稻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鸭场选址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场址。但种鸭场场址应选择在水质良好、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建有隔墙,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种鸭场内不应设孵化场(间)。我国鸭的优良品种很多,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等,我省的临武鸭也是优良品种。饲养者应根据饲养模式的需要选择饲养对象,如稻田养鸭应选择中小型品种。二、保障供给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养育技术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以期有效推动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户开展生态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智  赵德新  程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01-4002
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  相似文献   

12.
稻鸭生态种养是一项种养结合、绿色环保、效益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模式。自2016年以来,我们在三台、江油、剑阁等地累计推广稻鸭共育、生态种养面积0.92万hm~2,每667m~2节肥10%~15%,减药30%~40%,节工30%,综合增收600元/667m~2以上。本文系统总结了稻鸭生态种养产地环境选择、鸭苗品种及水稻品种选择、鸭围鸭棚建立、绿色防控、全程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旨在提高稻谷产量与质量,提升肉鸭品质,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实现水稻药肥双减及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汪丽 《农技服务》2012,29(8):967-968
介绍了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及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总结了苗鸭的饲养管理与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场"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完善以及在生态农场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前人研究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效益,从生态农场实际生产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与普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投入,并分析了生态农场"稻鸭共作"生产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人工以及生物农药,同时"稻鸭共作"使得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导致稻米产量降低,在不考虑有机认证费用的前提下,生态农/kg,远远高于市场上常规生产的稻米,但停止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土壤和空气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生产的大米没有农药残留,易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大米,可获得净收益76 000元/hm2,远高于常规生产获得的净收益(27 595元/hm2)。  相似文献   

15.
选用21日龄金定公鸭13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1组为地上平养组,每重复20只鸭,饲喂配合日粮;试验2,3组为稻-鸭生态种养组,按12只/667 m~2投放,每重复12只鸭.第2组饲喂配合日粮,饲喂量为第1组的60%;第3组饲喂稻谷,饲喂量为第1组的60%.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稻-鸭生态种养组与地上平养组比较,鸭末重、日增重下降(P<0.01),料重比降低(P<0.01),尤以稻-鸭生态种养补充配合饲料组最好.2)与地上平养组比较,稻-鸭生态种养组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下降(P>0.05),肌肉中水、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肌肉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胸肌的熟肉率提高,失水率降低(P>0.05),腿肌的熟肉率、失水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胸肌的肉色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腿肌的肉色评分有所提高(P>0.05),表明稻-鸭生态种养鸭的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稻鸭共作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雏鸭的准备与田间工程,稻鸭共作的实施,使稻鸭共作达到生态养鸭目的,从而实现稻鸭共作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相似文献   

18.
稻鸭生态共育,可增加稻田养鸭收入、节省水稻生产成本、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有利减轻病虫发生,阐述了稻鸭生态共育主要技术,以及该技术示范实践的效果和注意要点,以期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鸭粪明显污染了鸭场附近的水质,增加了水中的细菌、大肠杆菌、氮、磷和COD量。鸭场附近水质污染程度要比参照点污染程度严重。封闭鸭场水质污染严重,而活水型鸭场对水系污染严重。防止此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合理布局鸭场,减少鸭子入水时间,发展生态鸭和加强养鸭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鸭共生是运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的种养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指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稻鸭共生技术的生态模型、内在机理及生态功能,并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多重效益的特点。对其进行多重效益的综合评价,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技术人员的研究提供定量或定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