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论退耕还林与农林复合经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99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论述了农林复合经营具有综合性、复合性、系统性、时空性、集约性等特点。退耕还林工程为农林复合经营提供了场所,并能促进该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与经济林树种间作,称为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在乡村林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杨树农林复合经营是杨树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逐步受到重视。本文整理了杨树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并综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效益、胁地效应及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有:沙地综合治理模式、荒漠化土地立体开发模式、风沙滩地区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滩地混农林业模式、沙区果园立体种植模式、庭院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总结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及模式,综述了国内的研究进展,为农林复合经营在实践中的推广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江汉平原2种常见的幼龄杨树与农作物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合理经营年限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在不同树龄,杨树农林复合模式的农作物产量、杨树生长量以及净收益有显著变化;在林间郁闭度较低(0.6~0.7)时,农林复合模式净收益较杨树纯林净收益高;在树龄达3 a以上或郁闭度达到0.9时,不宜再采用常规农作物进行农林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的自然资源、气象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 ,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类型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基础、类型与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并讨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技术措施 ,为黑龙江省平原缓丘农区的资源合理利用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类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情况 ,通过开展定点试验研究和面上调查 ,总结出该区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和主要模式。通过具体实例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并提出该区具有地域特色和潜在发展前途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自然灾害频发,农林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的历史,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在雷州半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黔北地区喀斯特山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用地等诸多问题,以思南县为例提出在喀斯特山地建立农林复合型生态建设理念,探索适宜于本区域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和生态建设途径.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引入,不仅可提升该区域内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更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适度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农业理论发展以来,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林生产中的复合生态经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与持续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等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经济林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经济林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了指导西北半干旱区经济林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区,通过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优化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采用这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乌江流域山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坡耕地为背景、调查总结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农林复合经营复模式现状,分析论证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乌江流域林农复合经营的造林设计原则依据和布局与配置等系列实用技术,为长防工程建设这耕还林工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选取了拜泉县幼龄云杉纯林土壤、大豆土壤、落叶松—美国红云豆农林复合经营型土壤、杨树—水飞蓟和杨树—板蓝根林药复合经营型土壤等5种土壤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农林复合经营条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并因作物的品种而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只要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一般对林地的土壤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本试验选择的3种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中,杨树—板蓝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金衢二地(市)的林业土壤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显示,主要的经营模式可分二类,一类是经营较粗放的林农结构的生态模式,另一类是种养结合的复合生态模式。而后一种模式,强化了生态系统功能,大幅度提高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增加科技、资金的投入,并建立有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开发,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同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广德县林农复合经营现状,进一步分析了该县林农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值得推广的特色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漪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102-105
自2000年以来东川区共完成退耕还林13 733hm2.文章介绍了在计划执行、政策兑现、林权证核发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认为在工程实施中做到了管理机构设置完善,经费落实到位;加大了宣传力度;规划布局合理;严格质量管理,推广科技成果;创新造林模式,发展非公经济;建立示范基地;保证优质种苗供应;建立工程档案及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枣粮间作的机制优化模式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粮间作是中国特色的优秀农作制度、混农林业制度。文章以近20a间的进展为据,概述了这一制度的机制、优化模式与管理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发展坡地农用林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水源地土壤过度营养、坡地绿化率低、森林质量不高等问题,围绕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这个中心,提出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坡岸植被缓冲带建设等方面入手,注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坡地林业,培育森林资源,最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可见,发展坡地林业对于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沙区混农造林经营连续 4a的试验得出 :林农复合系统能有效改善微生态环境 ,使系统内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分配 ;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共享增益和林木生长增益 ;系统内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旷野农田提高 10 .3%~ 15 .0 % ;混农造林经营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要求 ,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