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疆盐碱地种植耐盐小麦土壤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干旱区有大量盐碱地 ,很大程度上限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盐碱的利用改良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研究 ,面临巨大的挑战。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小麦既有生产效益 ,又有改良土壤盐渍化作用。在传统灌溉管理下 ,当土壤原始盐分 2 .0 %时 ,在壤质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 1— 2年 0— 4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8%。在粘壤土、壤土土质的土壤中 ,种植耐盐小麦 5年时 ,0— 1 0 0cm土层盐分可降到 0 .5 % ;种植 7年后 ,0— 1 0 0cm土层盐分降到 0 .2 %左右 ,且在以后种植条件下 ,土壤盐分趋于平衡状态 ,变化很小。种植耐盐小麦引起的盐分变化 ,灌溉水为主要作用 ,以至经多年种植 ,土壤表现为脱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甘肃白银盐碱地区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筛选适宜盐碱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耐盐3号、8号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春18号和764为对照,在甘肃白银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碱地上进行了耐盐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耐盐3号、8号小麦在土壤全盐含量为0.299%~0.786%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性强,比对照小麦增产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0.299%时,小麦的农艺性状受到轻度影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略有增产;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299%~0.786%时,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上升,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增产幅度提高,优势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786%~0.828%时,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继续上升,小麦产量急剧下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有优势,但产量太低,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的耐盐小麦“石冬 5号”除了高度“耐盐”外 ,还具有丰产、抗旱、抗寒等特点。在“硫酸盐”或“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土壤的盐分含量 1 5g/l时种植“石冬 5号”,生长接近正常 ,保苗面积可以达到 85% ,产量可以达到 30 0 0—— 3750 kg/ha;在含盐量小于 1 0 g/l的盐渍化的上种植 ,产量可以达到 450 0—— 60 0 0 kg/ha。“石冬 5号”新疆南北农区盐渍化地种植 ,发展速度很快 ,到 1 999年为止 ,种植面积超过 1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出的耐盐丰产小麦新品系“101”、“78”,在耐盐比较试验中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硫酸盐溶液浓度为1.5%时,发芽率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以氯化物一硫酸盐为主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盐分含量为1.5%时,“101”、“78”的三叶期死亡率、旗叶干尖长度低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产量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轻度-中度盐渍化地上,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上,和其他丰产性品种相比,具有较好的效益。“78”属弱冬性,冬前晚播不影响产量,是接棉花茬、玉米茬的优良小麦。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a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a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生物改良盐碱地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优的改良盐碱地模式。在以硫酸盐为主的干旱区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结合正常灌溉改良盐碱地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上耐盐小麦复播玉米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盐渍化地上直接种植耐盐小麦后复播玉米,既是作为快速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之一,又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分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北疆条件下,本研究的结果为:土壤盐分(0-50cm)含量为1.07%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冬小麦并复播玉米,比一般的种植方式增产67%-152%,土壤当年的脱盐率达84%以上,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较高。这种种植方式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增加了农田的载畜量。同时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盐碱地资源的利用、盐渍化耕地的改良 ,在有盐碱地的地区 ,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疆盐碱地总面积 2 181.4× 10 4 hm2 ,占全国盐碱土 (9913× 10 4 hm2 )面积的 2 2 .0 1% ;在 40 7.84× 10 4 hm2 耕地面积中 ,受不同程度盐化危害的面积占 30 .12 %。生物改良盐碱地 ,指利用耐盐植物直接种植 ,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新疆漫灌式种植生产有利于这种生物改良。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  相似文献   

8.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冬小麦的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耐盐冬小麦,是提高盐碱地生产力,收复弃耕三地,开垦盐碱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的一最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办法。本文是“科技兴阿”项目中“石冬五号耐盐冬小麦在阿克苏地区盐碱地推广示范”的工作总结。石冬五号耐盐冬小麦在阿克苏地区盐碱地上种植,表现出较好的耐盐,丰产等生态特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晚播,利于轮作倒茬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复合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浓度土壤含盐量(0.05%、0.1%、0.2%、0.3%、0.4%),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株高无明显影响;0.1%的土壤盐分促进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整精米率、恶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0.2-0.4%的土壤盐分引起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和整精米率的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稻米中恶白粒率、蛋白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但并没有影响直链淀粉的含量.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盐分(0.1%)有利于改善水稻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盐分(0.2-0.4%)易引起水稻减产和品质变劣,建议将土壤盐分含量0.1%作为盐碱地水稻生产的临界盐分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建立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新疆耐盐冬小麦新品系耐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育出的4个耐盐小麦新品系987705、9876、986515、985501进行了耐盐发芽、盆栽、小区试验及生态适应性的区域试验,以新冬26号、轮抗6号和德选1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盐浓度在1.2%时,各品系发芽率的大小为9877059876986515新冬26号988501轮抗6号德选1号,其中,轮抗6号、德选1号发芽率低于50%。在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盆栽试验及小区比较试验中,土壤盐分含量为1.0%时,987705产量要高于对照新冬26号和轮抗6号,988501、986515的产量与新冬26号相近而高于轮抗6号。4个耐盐小麦新品系在轻度~中度盐渍化地上的生态区域适应试验中,常规管理条件下,均正常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均未表现出盐害现象,具有植株较矮、穗较长、小穗多、穗粒数多、籽粒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小麦耐盐新品系“101”是利用冬小麦“红选501”和墨西哥春麦“唐努尔”杂交的F1作母本,“红选501”和墨西哥春麦“西埃代赛洛斯”杂交的F2的父本进行复交培育而成,具有耐盐好、抗倒伏、产量高的特点。在轻度盐渍地上小区对比试验,产量为5125.5kg/hm^2,比对照高57.47%,在中度盐渍化地上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单产为5122.5kg/hm^2。  相似文献   

12.

The irrigated area of Kalaat Landelous in northern Tunisia is an example of the successful reclamation of 3000 ha of soils affected by shallow ground water levels and salinization. Examination of soil conditions at three key periods during reclamation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is success. Aspect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define these periods, during which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of the depth and salinity of ground water over 43 years. An overall salt balance for the irrigated areas was made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saliniz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a lowering of the ground water level (average depth was 1 m and will be 1.6 m), desalinization of the soils (average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was 0.8 Sm -1 and will be 0.55 m -1 ), and dilution of the salt content of the ground water (average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ground water was 3 Sm -1 and will be 1.4 Sm -1 ). A reduction in the variability of saline conditions was also observed. The salt balance shows a large amount of salt exported from the area, between 22,000 and 66,000 Mg, and only small areas of new salinization have appeared as a result of irrigation. Ultimately,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depends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ainage network and on the abundance of the rainfall. If drainage is efficient, soil salinity will be maintained below wheat, corn, tomato, pepper, and alfalfa tolerance limit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的方法,经3年试验发现,坡耕地土壤结皮对作物的出苗、生长、产量和生物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出苗率、苗高、最大苗高、产量和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06%、4.60%、6.86%、1.16-9.84%和0.74-6.98%;结皮虽对玉米出苗影响不大,但延长了出苗期,使产量和生物量降低了5.66—9.17%和7.17—11.25%,而且随结皮厚度、强度和地表坡度的增加,其影响更为明显。因此,通过增加地面覆盖和雨后人工耕锄以消除结皮,增加产量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4.
鲁北平原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北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合理利用微咸水和咸水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淡水滴灌处理为对照,设置不同矿化度咸水滴灌处理,研究全地膜覆盖条件下,咸水滴灌对棉花农田土壤水盐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出苗水可以明显降低棉田主要根层土壤EC值,降低率在26.8%~29.0%之间。咸水滴灌减少了棉花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影响土层在40~100 cm,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影响越大。与淡水滴灌相比,滴灌补灌矿化度6g·L-1以下的咸水对棉花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滴灌8g·L-1的咸水在降水偏少的年份能明显降低棉花产量。从土壤盐分的积累来看,利用滴灌补灌一次6g·L-1以下的咸水,通过黄河水和夏季降水淋洗土壤盐分,不会造成棉花根系分布层土壤盐分的积累。该研究结果可为鲁北平原区咸水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不同矿化度咸淡水混合喷灌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监测土壤水盐分布状况来选择适宜矿化度的咸淡水灌溉方式。在河北低平原地区开展大田灌溉试验,研究了淡水畦灌、淡水喷灌、2 g·L-1和3 g·L-1咸水与淡水混合喷灌对小麦、玉米生长及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淡水喷灌相比,连续两年灌溉后,小麦收获时2 g·L-1和3 g·L-1矿化度咸淡混合水喷灌处理的根层(0~4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7.8%和42.7%,0~10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32.9%和74.3%,玉米收获时根层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40.3%和86.9%,0~100 cm土体含盐量平均分别增加了39.0%和88.9%,且3 g·L-1矿化度咸淡混合水喷灌处理的盐分累积已超出小麦和玉米生长的盐分阈值。2 g·L-1矿化度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较淡水喷灌处理降低了9.8%~11.4%(差异不显著),但3 g·L-1矿化度处理比淡水喷灌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了25.0%~25.9%(P<0.05);2 g·L-1矿化度处理的夏玉米单株穗粒质量和产量较淡水喷灌处理分别降低了5.1%~10.4%和6.6%~10.5%(差异不显著),3 g·L-1矿化度比淡水喷灌处理的百粒重、单株穗粒质量和产量分别降低了18.6%~22.4%、18.2%~25.9%和14.7%~15.3%(P<0.05),3 g·L-1矿化度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咸淡混合水矿化度不大于2 g·L-1的喷灌模式用于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田间灌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