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麻阳县进行金优207一季加再生栽培示范7.84hm^2,两季合计平均单产达13.06t/hm^2。介绍了金优207一季加再生栽培的主要特征特性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小麦拔节期抗冻性差异,以冬小麦品种郑麦366和百农207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5 ℃低温胁迫连续处理24 h后,测定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抗逆相关SODPOD WCS120 P5CSLE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了低温胁迫后两个品种间各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连续低温处理24 h后, 两个品种的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处理前显著下降,且百农207的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郑麦366。百农207叶片中除SOD在24 h时与郑麦366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四个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郑麦366。在低温处理24 h时百农207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都较0 h时显著升高,而郑麦366则显著下降。低温胁迫后,郑麦366幼穗受冻率高于百农207。因此,百农207的拔节期抗冻性高于郑麦366,也说明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选择种植抗冻性较强的品种可以缓解拔节期低温的 危害。  相似文献   

3.
以5个大穗型父本R527,R353,R747,9311,RB207-1为对象,以中穗型父本R207为对照,研究了生育期感温特性、穗部性状、花粉亲和力、抽穗与开花动态。结果表明:R207,R353,R527,9311,RB207-1,R747感温级别分别为,,,,,级;R747,RB207-1,R353,R527,9311平均每穗总粒数分别为408.2,341.1,244.4,208.3,207.6粒,表现为超大穗型或大穗型;每穗总粒数越多,其着粒密度也越大,并且表现着粒密度与结实率呈负相关;花粉亲和力表现为RB207-1〉R207〉R527〉9311〉R353;大穗型父本抽穗历期较R207长,抽穗盛期的日抽穗率表现为BR207-1〉R527〉R207〉9311〉R747〉R353;R207,R527,R353,9311,BR207-1,R747开花盛期日开花率分别为17.28%,16.16%,13.28%,14.90%,12.49%,12.94%。供试大穗型父本花时较集中,盛花时短,有利于提高母本接受花粉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1和Xa4, 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 1、R207 2、R207 3和R207 4。采用与目标抗性基因相应的菲律宾菌系P1、P6 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对4个姊妹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姊妹系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抗病性强、抗谱广,其中杂交组合G46A/R207 2具有良好的产量潜力,将R207 2定名为蜀恢207。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穗型父本R527、R353、R747、9311、RB207-1的耐高温特性,以中穗型父本R207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抽穗开花期遇上自然高温条件对花粉发育及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遇37℃及以上日高温天气,R353、R527、R207、RB207-1、R747、9311正常花粉率分别为30.6%、80.5%、82.0%、85.4%、80.7%、76.4%,对高温的敏感程度为RB207-1>R207、R527、R747 >9311> R353.R353、R747、RB207-1、R527、R207在开花期遇日高温37℃及以上天气,结实率分别为33.82%、66.38%、80.83%、87.31%、84.27%,9311开花期在日高温34.5℃条件下,结实率76.53%.R353花粉充实期、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均最低;RB207-1、R207、R527开花期耐高温能力较强.应用R353作父本制种在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抽穗开花期均应避开高温,R747、931 1在开花期应避开高温.  相似文献   

6.
T优207春制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T优207在湖南省洪江市春季制种实践和高产田特点,介绍了其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H37优207亲本特性分析,结合资兴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H37优207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巨大芽孢杆菌Sneb207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防效及对大豆早期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通过Sneb207发酵液包衣感病大豆品种,以无菌水包衣为对照,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于显囊期调查植株生长指标及Sneb207对胞囊的防效,并且分别于接种线虫后3,7,10和14 d测定Sneb207包衣处理和对照处理大豆的光合性能及叶绿素含量。结合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选择4个与光合作用或叶绿体相关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Sneb207包衣处理,大豆主根长增加且须根数量增多,同时提高了对胞囊的防效,根上和土中胞囊抑制率分别达到44.93%和57.19%。Sneb207包衣处理提高了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所检测的4个基因在Sneb207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过程中2个被诱导、1个被抑制,且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Sneb207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金优207为对照研究了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的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分蘖期,丰源优299与金优207的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差异微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丰源优299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金优207高6.9%和6.7%,引起胞间CO2浓度显著低于金优207。在灌浆期,丰源优299具有较高的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较低的光补偿点;丰源优299各生育时期的叶片均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温。叶绿素荧光参数中,丰源优299的实际量子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均高于金优207。此外,丰源优299耐光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先恢207是优良的水稻三系恢复系,以先恢207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水稻组合金优207和T优207等是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主栽晚籼组合。螟虫(包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是中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转cry1C*基因的T1C-19为抗螟虫基因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螟虫抗性基因cry1C*转移到恢复系先恢207中,培育获得携有cry1C*基因的纯合株系2个,分别命名为华抗恢1431和华抗恢1432,并以金23A等6个不育系为父本配制了抗螟虫组合。经田间鉴定,改良的抗螟虫恢复系华抗恢1431和华抗恢1432以及杂交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达到100%。华抗恢1431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配合力等方面基本保持了先恢207的特性,以金23A作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的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均与金优207相当。选育出川23A/华抗恢1431、中9A/华抗恢1431 2个产量优于金优207、生育期和稻米品质与金优207相当的中熟晚籼抗螟虫组合。同时还选育出川农1A/华抗恢1431、金科1A/华抗恢1431 2个迟熟晚籼抗螟虫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