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清洁生产是解决蛋鸡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16地市472份蛋鸡养殖场户问卷调查数据,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个阶段分析了山东省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的认知与行为.结果表明:受访蛋鸡养殖场户对清洁生产的认知能够影响其清洁生产行为的实施.在源头预防中,蛋鸡养殖场户对投入品在预防污染产生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在过程控制中,蛋鸡养殖场户对饲养管理、饲养员体检和疾病防疫对减少污染排放作用的认知尚显不足,行为实施不够理想;蛋鸡养殖场户对末端处理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作用认知度较低,仍存在养殖废弃物处理行为不够规范的情况.为提高蛋鸡养殖场户清洁生产的认知度、促进清洁生产行为实施,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府扶持水平、加强政府监督和完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多中心治理典型案例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以政府监管为中心,技术上高度依赖规模化水平,管理上政府与养殖场(户)成为对立博弈主体,加大了污染治理难度。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发现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污染处理中心(企业)参与对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污染治理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总结出改进养殖污染治理的基本路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监管、政策引导、利益协调、服务购买等综合职能;构建养殖污染治理的多元合作机制,支持种植企业等建立起与自身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经营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体系,并结合区域治理需求补充公益型污染收集处理体系;应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择优选用附加值较高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肉羊规模化养殖是未来肉羊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度规模养殖是肉羊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对山东省17地市306户规模化养殖场(户)的调查数据,首先对规模化养殖农户肉羊养殖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比较效益、肉羊养殖效率、生产资料获取与肉羊养殖积极性等不同角度对规模化养殖农户的肉羊适度规模养殖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实际肉羊规模化养殖中的不同生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为进一步发展肉羊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山东省肉羊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出了加大政府对肉羊规模养殖场(户)的支持力度,提高其规模化养殖的积极性;加强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提高肉羊养殖场(户)自身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与组织化程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蛋鸡规模养殖环境评估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环境问题及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蛋鸡为例,采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蛋鸡规模养殖主体的角度评估了蛋鸡养殖环境以及治理的意愿和难题。研究结果表明:超过70%的蛋鸡规模养殖场(户)生产决策者认为养殖场环境较好,使得其对养殖环境的治理意愿不高,同时,养殖场的环境治理受到了技术、设备、资金以及污染物流通体系不健全等等难题的制约,以此分析得知,蛋鸡规模养殖场(户)在养殖污染治理上对技术、资金、政策和市场具有较高的需求。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蛋鸡规模养殖场(户)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肉羊规模化养殖场(户)选择适度规模养殖是完善规模化养殖,避免资源浪费与实现规模效益的前提。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306户规模化养殖场(户)的调查数据,通过运用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肉羊规模化养殖场(户)选择适度规模养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场(户)的文化程度、肉羊养殖规模、专业化程度共3个因素对肉羊养殖场(户)选择适度规模养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肉羊产地特征对肉羊规模化养殖场(户)选择适度规模养殖意愿存在呈"U"型的影响,即与中产区相比,肉羊少产区和主产区的养殖场(户)更愿意选择适度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畜禽养殖现状进行调研,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规模养殖场治理率和规模以下养殖户治理率四个方面总结了张家港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张家港市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做法、典型经验与启示,以期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养殖场户病死猪处理的实证研究:无害化处理和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养殖场户选择病死猪无害化乃至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制约因素,应对国家资源化利用病死猪的政策方针。本研究基于2013年4月—2014年8月对北京郊区养猪场户问卷调查获得的428份养殖场户有效调查数据,在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处理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养殖场户是否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养殖场户能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以简易无害化处理方式为主,其中获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文化程度高、养殖年限长会促使养殖场户进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获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养殖规模大、离居民点距离远、参加合作社会促使养殖场户选择资源化处理病死猪。为此,政府应通过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扶持合作社生态服务功能、吸引新型职业养殖场户加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来规范养殖场户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和提高资源化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肉羊规模化养殖是未来肉羊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度规模养殖是肉羊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山东省17个地市306户规模化养殖场(户)的调查数据,对肉羊养殖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比较效益、肉羊养殖效率、生产资料获取与肉羊养殖积极性等不同角度对肉羊适度规模养殖进行了分析,对实际肉羊规模化养殖中的不同生产指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加大政府对肉羊规模养殖场(户)的支持力度、加强养殖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提高肉羊养殖场(户)自身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与组织化程度等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发展肉羊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山东省肉羊规模化养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225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的调查资料,对耳标溯源系统采用意愿与执行努力的激励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定序回归结果显示,养殖场户对耳标溯源系统产品促销的作用评价、政府抽检严格程度及对违规生产惩罚损失的感知程度是耳标溯源系统采用与执行努力最主要的激励因素。养殖规模、责任追究、政府抽检频率以及档案记录不合规的影响等因素对强化执行努力有着显著作用。研究指出,构建激励相容的可追溯系统采用机制,应充分发挥市场激励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与法律环境的治理,从外部营造应用溯源系统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废弃物集中处理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且符合国家可循环发展的治国理念,有效促进畜牧业养殖的技术手段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南方地区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展开研究,为条件适宜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办法提供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防治污染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多地相继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实行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猪农的生存、发展权益造成了冲击。该政策给猪农的生存、发展权益带来冲击的原因有立法、监管、执法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通过提高相关法规立法质量,强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与监督,坚持人性执法和加强各项社会保障等措施,最终实现猪农生存、发展权益和公众环境权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促进养猪业环境风险的防控,实现养猪业绿色转型,通过对湖北省280个规模养猪户的实地调研,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整体程度偏低,其中风险事实感知最高,而风险原因感知最低;2)养猪户个体、经营特征中养殖培训数量、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养殖规模以及养猪户的生态环境态度和责任担当是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重要内部因素;3)在外部情境因素上,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政府环境监控的力度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因此,政府应加强养猪户养殖培训、鼓励其专职养猪、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加大养猪户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及污染责任担当教育、加大环境规制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及粪污设施运行的补贴,还应充分鼓励周围农户对猪场污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为鼓励养殖户采取全面的消毒措施(空舍、物品、消毒池、场区、带鸡喷雾、饮水、进出车辆和人的防护性消毒),提高防控效率,通过收集全国331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问卷发现,平均每个养殖户使用5种消毒措施,但8种措施均采用的养殖户仅占17.82%。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外出打工经历、养殖规模、政府规划过的养殖小区、防疫信息渠道、消毒效果认知和禽流感联防联控系统参与意愿的影响正向且显著,其中,防疫信息渠道的影响最大,当每增加1个渠道,养殖户的消毒措施增加0.208个。因此,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扩宽养殖户的防疫信息渠道,有助于增加养殖户的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粗放化发展,导致废弃物大量聚集,温室气体随意排放等问题,以畜牧业新型养殖主体—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碳税税率、低碳养殖补贴系数、产品低碳度水平和消费者低碳产品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碳税政策有效激励了规模养猪户碳减排行为,不同的碳税税率不仅对规模养猪户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猪肉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政府的低碳补贴政策能够促进规模养猪户低碳养殖行为的演变;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可以有效引导规模养猪户的低碳养殖行为。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对规模养殖户的低碳养殖决策及政府的碳税补贴政策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市场行情、信息渠道对农户生产周期调整的影响,以蛋鸡产业为例,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采用C-D生产函数测定2020年蛋鸡养殖场(户)调研样本的最佳淘汰日龄,并进一步利用Probit模型探讨最佳淘汰日龄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蛋鸡养殖场(户)调研样本的最佳淘汰日龄为461.99日龄。2)以最佳淘汰日龄上下浮动20 d划分出最佳淘汰日龄区间,能够做出最佳淘汰日龄决策的养殖场(户)占比14.37%,提前淘汰和延后淘汰的养殖场(户)占比分别为24.76%和60.87%,以延后淘汰养殖决策为主。3)分析最佳淘汰日龄决策的影响因素可知,饲料价格、淘汰鸡价格、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养殖者的行情预判均会增加养殖户提前或延后淘汰的概率。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亲朋好友的信息更有助于最佳淘汰日龄决策,政府渠道的信息增加养殖户提前或延后淘汰的概率,而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信息渠道对此并无显著影响。此外,养殖户的周期决策也会受到生猪产业等畜禽产业的影响。因此,政府及行业应加大开展蛋鸡养殖周期科学决策培训,增强对最佳淘汰日龄的科学认识,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完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的价格发布机制,从不同产业间关联的角度,加强突发事件背景下蛋鸡产业与生猪产业等畜禽产业间的价格联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养殖户是否在建筑和管理两方面做好封闭饲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收集全国331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问卷发现,仅有26.89%的养殖户实现封闭饲养,尚有大部分养殖户缺乏执行封闭饲养的自觉性。采用Logi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养殖规模、政府规划过的养殖小区、懂防疫的雇员比重和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其中养殖规模的影响最大,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呈正相关。当养殖户年轻化、养殖规模化、为政府规划过的养殖小区、雇佣防疫专员比重大和厌恶风险,则倾向于采用封闭饲养。最后结合调研结果相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左两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32-236
龙头企业在畜牧业污染治理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广东东进农牧公司环境管理模式的分析,探讨了自愿性环境管理的运行机理与实施动因.研究表明,采用自愿性环境管理模式治理畜牧业污染具有显著优势;风俗、道德等非正式制度是保障污染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环境管理目标应与当地农村发展目标相匹配;应大力鼓励畜牧业企业制定自愿性环境协议,提高生产者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和猪肉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驱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条件下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政府和规模养猪户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监管与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选择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养猪户难以实现绿色运营模式的自我演化,政府的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演化博弈结果受到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系数,猪肉的环境质量系数,养猪户废弃物转化环保投资,政府的监管成本、环境排污收费和绿色补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陕西省827户从事种养殖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将二元Logistic和ISM模型结合,对农户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层次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贷款经历、耕地面积、生物资产价值、抵押品销售、政策认知、抵押率合适程度、抵押融资意义认知9个因素对农户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意愿影响显著并具有层次性,其中家庭耕地面积是最基础根源的影响因素,年龄、劳动力数量及生物资产价值是次基础影响因素,贷款经历、抵押品销售以及抵押率合适程度是中层影响因素,政策认知及抵押融资意义认知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