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凉市崆峒区对12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普冰151、陇育8号、陇鉴110、中麦175、陇育5号折合产量依次为5 251.5 kg/hm~2、5 203.5 kg/hm~2、5 155.5 kg/hm~2、5 109 kg/hm~2、5 034 kg/hm~2,分别较陇育4号(CK)增产9%、8%、7%、6.1%、4.5%,5个品种性状表现好,适宜在崆峒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对丘陵残塬区冬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育10号性状表现好,产量构成优,与临旱9号、宁冬7号产间量差异极显著,产量最高,为2 843.3 kg/hm~2,较宁冬7号增产570.0 kg/hm~2、增幅25.1%;其次是兰天653,增产451.7kg/hm~2,增幅19.9%。陇育10号和兰天653可在丘陵残塬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10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10(原代号B69)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陇鉴127为母本、94t143-1-3-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2015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78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6.7%;2016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5 442.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9.0%。陇鉴110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66~273 d,平均株高95.0 cm,平均穗粒数37粒,平均千粒重为34 g,平均容重为795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2 g/kg、湿面筋393 g/kg,面团稳定时间4.3 min。抗旱、抗寒性强,慢锈性品种。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与陇中地区种植,也可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及彭阳县等同类型区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2004-2006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试灵台试点的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中,以陇原031、灵选3号、陇鉴386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良好,其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5 550.0、5 512.5、5 28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分别增产16.17%、15.38%、10.68%,可在陇东塬区及山台地示范种植;而陇麦977、陇育216、宁麦5号可在适种区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5.
9个冬小麦新品种在西峰区旱塬地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在庆阳市西峰区旱塬地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冬小麦新品种均能充分成熟,其中以陇鉴111折合产量最高,为4 500.00 kg/hm~2,比对照陇育5号增产7.43%,且综合性状良好,可在庆阳市西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抗条锈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原代号B23)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2013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059.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2.08%;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5 265.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3.5%,增产极显著。陇鉴108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65~278 d,平均株高为92.0 cm,平均穗粒数39粒,平均千粒重为40.6 g,平均容重为801.3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6%、湿面筋33.0%,沉淀指数(14%湿筋)39.0 mL,面团形成时间3.5 min。抗旱性、抗寒性强,对供试条锈菌种免疫,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与陇中地区种植,同时也可在宁夏的固原市、泾源县及彭阳县等同类型区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11个冬小麦品种在定西旱地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定西旱地对11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陇中5号和陇育10号综合性状优良,成穗率高,抗旱性强,条锈病免疫,产量构成要素优。折合产量分别为3 241.67 kg/hm~2和3 183.33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分别增产15.43%、13.35%。综上分析,陇中5号和陇育10号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陇东旱塬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省育成的3个稀植玉米新品种中,陇单6号、陇单4号的产量分别为14 493.33、13 773.33 kg/hm~2,较对照豫玉22分别增产8.48%、3.09%,产量居前2位。育成的4个中密植品种中,陇单026的产量为14 906.67 kg/h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4.68%,居第1位。选择出的3个品种适应性强,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可在陇东旱塬区或类似生态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庄薯4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23 878.9 kg/hm~2、22 966.9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8.8%、23.9%,应作为主栽品种继续种植;天薯11号、陇薯9号、陇薯7号、陇薯11号综合经济性状好,折合产量分别为22 321.5 kg/hm~2、22 083 kg/hm~2、21 648.1 kg/hm~2、21 578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0.4%、19.2%、16.8%、16.4%,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宁麦9号是以长武131为母本、晋麦1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8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 585.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02%。在2008—2009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087.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8.34%,居4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籽粒含粗蛋白12.73%、湿面筋25.00%、赖氨酸0.40%,沉降值31.5 mL,千粒重36.3 g,容重785~825 g/L。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成熟时落黄好,中熟、丰产,抗旱、抗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宜陇东旱塬及子午岭林缘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开展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性状观察及田间生物量测定,从7个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饲油2号和陇黄3号2个品种,在9月底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19 362.0 kg/hm~2、14 140.7 kg/hm~2。第2年对初选出的2个绿肥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并研究粉碎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油2号和陇黄3号至翻压还田时分别进入初花期和结荚期,折合地上生物量鲜重分别为29 644.3 kg/hm~2、14 000.7 kg/hm~2,干重分别为2 587.1 kg/hm~2和3 827.8 kg/hm~2。后茬小麦铜麦6号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未种植绿肥对照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2.2 cm、1.6 cm、0.1~1.7粒、1.2万~2.5万穗/亩和0.7~1.4 g。绿肥粉碎还田可使后茬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5.71%~8.13%,其中饲油2号还田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254.8 kg/hm~2,增产效果更明显。饲油2号和陇黄3号是适宜陇东旱塬区夏闲期种植的绿肥资源,可为后茬冬小麦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12.
在定西市临洮县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10号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14 047.6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126.86%;兴佳2号折合产量为57 925.2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15.22%;冀张薯5号折合产量53 299.3 kg/hm~2,较陇薯10号增产6.02%。这3个品种产量高、植株整齐、品质好、商品率高,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临洮县及其生态类似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在平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对引进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的引种试验表明,普冰9946折合产量6600.1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6.25%,且抗倒伏,穗层整齐,成熟中等,中抗条锈病;西农189、普冰151分别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4.40%、14.14%;其余品种(系)较对照增产率在10%以下或减产.  相似文献   

14.
泾川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泾川县太平乡何家村旱塬地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塬035折合产量最高,为7 42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2.22%;宁麦9号、兰天22号、西农928、陇育4号折合产量分别为6 971.5、6 446.8、6 221.9、6 146.9 kg/hm2,分别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4.81%、6.17%、2.47%、1.23%。以上5个品种(系)在试区条件下田间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 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 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2号商品薯率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加10.0、7.6百分点。可见冀张薯12号和陇薯9号折合产量高、商品薯率高,且商品性优良、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表现好,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9个冬小麦品种在通渭县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陇中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康庄974主要性状优良,折合产量为3 480.00 kg/hm~2,较对照陇中1号增产653.33 kg/hm~2,增产率23.11%,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最好,适宜在通渭县种植;庄浪13号、天选57号、陇中7号综合性状较好,分别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3.44%、12.26%、10.38%,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以高粱品种平杂8号和平杂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4个粒用高粱新品种(系)在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宽窄行种植2种模式下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高粱品种(系)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比露地宽窄行种植提前成熟11~16 d,株高、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均高于露地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以吉杂123折合产量最高,为14 363.70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5.65%、18.35%;吉杂133折合产量次之,为13 908.89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1.67%、14.61%。在露地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以吉杂127折合产量最高,为8 154.81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91%、24.92%;JN2折合产量次之,为8 144.44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73%、24.76%;吉杂133、吉杂123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 695.56、7 546.67 kg/hm~2,较平杂8号(CK1)和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36.75%、34.11%和17.88%、15.60%。可见,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3、吉杂133,折合产量均达13 900 kg/hm~2以上,露地种植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7、JN2、吉杂133和吉杂123。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兰天10号为对照,在灵台县旱塬区对参试的15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鉴6、灵台4号、鉴5、鉴14、鉴22、灵选5号、烟D_(27-13-5-3-6)等7个品种(系)折合产量为6 337.50~5 9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4.57%~16.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群体结构合理,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良好,可在灵台县旱塬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域示范种植。烟D_(27-13-5-3-6)(暂定名灵麦1号)综合现状优良,被推荐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区冬小麦区试。  相似文献   

20.
环县旱地胡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县旱地胡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所有参试品种均表现出抗旱性。陇亚10号产量为1 212 kg/hm~2,较对照宁亚11号增产41.3%,可大面积推广种植;陇亚8号和陇亚9号产量分别为1 161 kg/hm~2和1 111.5 kg/hm~2,较对照宁亚11号分别增产35.3%和29.5%,可小范围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