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60年以来河南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种植空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直接依赖于降水、光照及温度等自然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基于河南省1960—2015年气候观测和太阳辐射量数据,采用逐步订正法估算了159个县级空间单元的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河南省玉米种植空间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受气温和降水双因素驱动,河南省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1960—2015年间呈倒U形的动态变化,玉米生产高气候潜力空间持续向豫西迁移,弱势气候潜力区自2000年来聚集于河南省北部地区。61.11%的河南省玉米生产优势气候潜力区与玉米优势种植区现状重合,但其他各类型潜力区与种植区现状偏差较大。种植规模分为适当增加、逐步减少、保持稳定3种类型,提出河南省玉米种植空间优化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定玉米应对气候的变化措施,可以准确地划分各地气候。我国已将玉米潜在的种植分布区划分为四个等级:"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与"适宜区"、"最适宜区"。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玉米种植产生影响的研究很多,但由于研究资料的时间尺度不同,导致了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焕彬  邱粲 《农业工程》2021,11(2):59-68
基于1961—2019年山东省21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纪念模型,计算温度、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GIS空间插值和R/S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温度生产潜力以25.1 g/(m2·10a)的速率递增,降水生产潜力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17.71 g/(m2·10a),气候生产潜力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0.742 g/(m2·10a),多年平均值1 106.0 g/m2;在空间分布上,温度生产潜力和降水生产潜力的分布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温度和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正影响,其中降水是主要限制因子。R/S结果表明,未来温度生产潜力有较强的持续上升趋势,降水生产潜力持续减少,气候生产潜力会有持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黄土丘陵区主要灌木水土保持薪炭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o)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应用Thornthwait Memorial模型估算了其土地气候生产潜力,揭示了沙棘在该地区实际存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理论产量;实测了当前技术经济管理水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现实生产潜力,分析了目前林业的现实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差距,预示了其发展前景;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角度,提出了沙棘应为当地水土保持薪炭林优选的灌木树种。其结果对该地区培育坡地水土保持薪炭林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析气候变暖导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受大气外界强迫因子的影响,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通常表现出波动性。另外,由于气象资料受局部的不均匀性和观测误差的影响,经常干扰和掩盖气候变化的规律性。在气候研究中,为了突出主要的变化规律和演变周期,将历史资料进行简化处理。或者采用随时间滑动平均等办法,以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引黄灌区长时间序列玉米产量的适宜分离方法.[方法]以宁夏引黄灌区6个市(县)1988—2019年玉米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分别利用五年滑动平均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五点二次平滑法对实际产量进行分离,得到趋势产量与气候产量,并采用一致性相关系数法、趋势产量实际趋势符合度分析法和同一气候区气候变化特征的一致性可...  相似文献   

7.
灌溉定额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形成及灌溉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20 mm(Q1)、170 mm(Q2)和250 mm(Q3)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50 mm(Q0)处理;Q2与Q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均显著高于Q0处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值与Q2和Q3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小,与Q0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大,所有处理的实测产量均与光温生产潜力值差异较大。170 mm可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灌溉参考值,Hybrid-Maize模型可作为预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陈慧斌 《湖南农机》2016,(1):158-159
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又与气候存在着因果关系.气候因素中的气温、湿度、降水、光照等对森林生长产生起决定性影响,林业生产总值深受气候影响,同时林业经济的发展可能对气候产生正反两方面作用.因此,人们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因素,积极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为例 ,指明全省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在时空上变化的特点 ,分析了气候变化与降雨的关系及其对水资源的量和地区分布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减小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掌握极端气候变化特征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极端气候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大沽河水源地为例,基于40余年的气象数据,选取14个代表性的极端气候指标,并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基于极端气候指数和水文频率分析筛选了研究区代表性的极端气候年份,运用水均衡分析方法估算了极端气候年份条件下地下水平衡;并通过相关性和周期性分析评估了极端气候指数对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9-2021年,研究区内表征高温与降水的极端气候指数呈上升趋势,表征低温的极端气候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极端丰水年代表性年份为2007年和2020年,极端枯水年代表性年份为1981年和1986年。(2)极端气候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期发生突变,之后高温趋势更加显著。(3)极端降水指数第一周期对应的平均周期为11~16 a,极端气温指数第一主周期对应的平均周期主要有3个变化范围分别为20~24 a、12~14 a、5~6 a。(4)极端降水指数抑制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增加,极端降水量(R95p)和普通日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11.
武功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夏玉米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武功站1935-2010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夏玉米产量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武功地区1935-2010年各个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风速、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玉米生育期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16 ℃/10a,0006/10a,-0158 ℃/10a,-26707 h/10a和-0063 m/(s·10a),SPI呈减小趋势,气候朝干旱演变;夏玉米生育期各气象因素能综合其他气象因素的信息对单产产生作用,日照时数对夏玉米单产综合决定能力最高,决策系数为2309%,降水量呈减小趋势是夏玉米单产增加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决策系数为-673%;通过技术创新等人为因素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给武功地区夏玉米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渭北旱塬合阳和长武2个试验站点为研究区域,通过多年的玉米田间试验数据评估CERES-Maize模型的适用性,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输出的气象数据对2050年前玉米单产及生产水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雨养玉米产量和物候期,多数年份二者的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在10%以内,CERES-Maize模型在渭北旱塬旱作农业区有很好的适用性。应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玉米生产水足迹,较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可靠。在RCP2.6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RCP8.5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的减少,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气温上升幅度过大对玉米单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降水与玉米用水效率呈正相关。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旱作作物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展集雨补灌、筛选和培育节水抗旱新品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该系统结合气候品质评估和溯源工作,企业用户录入相关溯源信息,气象局出具气候品质评估报告。系统采用Spring Cloud框架,使用Java语言开发,部署在阿里云平台,由软件公司负责系统后期维护运营,系统管理员、气象局用户和企业用户都对接系统云平台,系统中仅上传农产品溯源信息和气候特征数据,不上传原始数据,气象局和企业用户都无需担心数据泄密风险。系统功能界面直观,容错性好,操作简便,浏览响应快,维护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培良 《农业工程》2019,9(2):97-100
针对聊城市夏玉米出现的果穗较短、秃顶严重及株籽粒重降低等原因导致的玉米产量降低,对夏玉米生育期的降水、日照、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减产原因主要是夏玉米播种期的强降水造成土壤湿度饱和导致烂种、开花授粉期的高温致使授粉不良,以及遇连阴雨寡照天气不能授粉所致。结合聊城市气候及玉米生产状况,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长时间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内降水、气温、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湿润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旱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自东向西大部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主要受SPEI3-8影响,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关中地区30个气象站41年气象资料,探讨了关中地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量与相应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冬小麦需水量无一致变化趋势,净灌溉需水量(NIWR)呈增加趋势;夏玉米需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净灌溉需水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气象因子影响顺序为,冬小麦: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气温>风速,夏玉米: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和风速引起冬小麦需水量的降低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引起的冬小麦需水量的升高趋势,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的减少是造成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风速和日照时数的降低趋势是导致夏玉米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关中地区秋冬春季向暖干发展,夏季除风速显著降低外,其它气象因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部分,荼产业是贵州重要的优势产业.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加重,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对荼小绿叶蝉的生长发育与气候生态因子、茶小绿叶蝉对茶叶的危害、如何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分析宁晋县气候变化及其蒸散发的变化,为该区域的作物种植管理和灌溉计划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981—2018年河北省宁晋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极端气候指数,并利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极端气候指数和ET0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1981—2018年河北省宁晋县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日照时间、相对湿度和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极端高温指标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指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相对湿度是ET0年均值主要影响因子;夏季对ET0月均值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其他季节,相对湿度对其影响最大;风速和辐射的降低不仅抵消了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对ET0的正影响,还使得ET0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