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解水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解水的特殊功效和电解水在叶菜栽培中应用较少的现状,为给电解水应用于小白菜等叶菜的栽培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研究了电解水浸种处理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电解水影响小白菜种子发芽的重要理化指标。pH值3.30左右的酸性电解水对加快种子萌发和提高芽鲜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过强的酸性电解水和过强的碱性电解水则会减慢种子的发芽速度,对发芽率和芽鲜质量起到抑制作用;中性电解水对发芽势、发芽率和芽鲜质量基本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还显示:电解水浸种时间以2h左右为宜,时间过短则无法发挥电解水的作用,过长则会对种子的发芽和芽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杀菌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悬液纯培养及原位培养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初步探究了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杀菌机制。研究表明,随杀菌时间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加,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的杀菌能力明显增强;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0 mg/L、杀菌处理15 min,以及有效氯质量浓度在30 mg/L、杀菌处理10 min时,对悬液中灰葡萄孢菌的杀菌率均达99. 99%。对用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落原位生长状态观察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可以抑制菌落扩生,浓度越高抑生长作用越强,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菌落3 d后,菌丝逐渐变暗黄、枯萎,直至死亡,菌落停止生长,推测微酸性电解水可杀灭灰葡萄孢的新生孢子并抑制菌丝生长。通过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可导致灰葡萄孢孢子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质溢出,细胞器溶解,细胞皱缩,这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菌无法正常生长繁殖,最终达到杀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与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对鲜切果蔬的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果蔬由于切割等操作,表面遭到破坏,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引起品质劣变。为了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微酸性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用量,超高压处理的压力、保压时间等对鲜切胡萝卜的杀菌效果,从而得到二者结合处理的工艺条件: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 mg/L,用量200 m L;超高压压力范围为100~400 MPa,保压时间5 min,总处理时间为15 min。实验以鲜切胡萝卜、鲜切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以微酸性电解水替代高压过程中无菌水的方式,探究超高压与微酸性电解水结合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结合处理能提高其杀菌效率,但在低压下,增强效果并不显著,400 MPa增强效果最为显著。超高压400 MPa与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处理时,鲜切胡萝卜在2种培养基中均没有检出大肠杆菌,而鲜切苹果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中仍有少量大肠杆菌检出。同时对比BHIA和VRBA的实验结果发现:微酸性电解水有明显的致死效应;而超高压处理则同时存在亚致死和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法鱼鳞脱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柠檬酸对罗非鱼鱼鳞进行脱钙研究,考察了柠檬酸浓度、料液比、温度和脱钙时间等因素对脱钙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用柠檬酸脱除罗非鱼鱼鳞中羟基磷酸钙等无机盐的最佳工艺条件:脱钙温度为室温、柠檬酸浓度8%、料液比1∶17和脱钙时间3.5h,该条件下鱼鳞的脱钙率达到96.13%。  相似文献   

5.
电解水是稀食盐水或稀盐酸溶液在电场作用下电解出的水溶液,根据电解程度不同可分为酸性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其中,酸性电解水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且具有瞬时、广谱、高效、安全和无化学物质残留的特点。该文介绍了酸性电解水的生成原理、杀菌机理以及酸性电解水杀菌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13.275 mg/L亚甲基蓝溶液为试验对象模拟农业有机废水,分别以电解时间(5、10、15、20、25、30和35 min)、pH值(2、4、6、8、10和12)和电流密度(2、4、6、8、10和12 mA/cm2)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电解时间、pH值和电流密度为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处理效果以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参考标准,得到以Fe2O3-GAC为三维电极的电解试验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电解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解时间30 min、电流密度8 mA/cm2和pH值为6,在最佳参数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59.7%,脱色率达到88.5%,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反胶束法提取红芸豆蛋白后萃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束溶液为前萃体系,对从前萃体系中提取红芸豆蛋白(RKBP)的后萃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缓冲液pH值、KCl浓度和后萃时间等因素对RKBP后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萃条件。结果表明:反胶束法萃取RKBP的最佳后萃条件为缓冲溶液pH值9.0、KCl浓度1.2mol/L和后萃时间60min。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RKBP后萃率达到90.45%。  相似文献   

8.
香菇多糖复合酶法提取及其脱色工艺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香菇多糖的脱色工艺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酶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2,酶解反应的温度55℃,pH值6.5,反应时间3 h,提取率可达16.1%;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脱色温度30℃、酶解液pH值4.0、脱色时间90 min,多糖损失率和脱色率分别为8.09%和71.21%.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反胶束法萃取葵花蛋白,考察了KCl溶液浓度、缓冲液pH值和萃取时间对葵花蛋白后萃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反胶束法后萃取葵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值9.49、KCl浓度1.35mol/L和萃取时间50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葵花蛋白后萃率达到52.54%,与模型的预测值(53.17%)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肉糜的电位水杀菌工艺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单独杀菌工艺和2种组合杀菌工艺.结果表明,在肉水质量比为1∶4时,酸性氧化电位水表面处理工艺对肉糜的杀灭对数值为2.72lg CFU/g,酸性氧化电位水表面处理+碱性还原电位水混合处理的杀菌对数值为3.14lg CFU/g.随着酸性氧化电位水用量增加,2种工艺的杀菌效果均提高;酸性氧化电位水和肉糜接触1min后氧化电位值迅速由1132mV降至935mV,有效氯由78.60mg/L降至47.35mg/L.另外,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肉糜有很好的抑菌作用.通过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碱性还原电位水、HCl、NaOH和NaClO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的杀菌效果表明,酸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效率最高,电位水中有效的杀菌因素是有效氯和氧化还原电位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复极连续式电生功能水生成系统,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电压、盐酸溶液供给量、原水pH值和盐酸溶液质量分数)对电生功能水中有效氯浓度、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酸性电生功能水中的有效氯浓度随电压(3~5 V)的增大而增大(P<0.01),但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盐酸溶液供给量增加,微酸性电生功能水中的有效氯浓度和电导率也随之增加,而pH值随之降低(P<0.01);随着原水的pH值升高,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pH值升高而电导率减小(P<0.01),有效氯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微酸性电生功能水随盐酸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有效氯浓度和电导率随之增加,而pH值随之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2.
餐厨垃圾的干式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基本工艺,详细讨论了温度、TS、搅拌、接种物、碳氮比、有机负荷、pH值、碱度和VFA以及盐分对干式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面向可持续灌溉农业发展的涝渍盐碱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可持续灌溉农业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维持民众生计的必要保障条件之一,但因灌溉诱发的农田涝渍盐碱协同危害却对作物生长及产量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严重制约灌溉农业生产力水平,带来农田生态环境负效应.文中在对灌溉诱发的涝渍盐碱共存形成机制、作物生长和土壤特性对涝渍盐碱的响应、涝渍盐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综述基础上,从排水、用水、灌溉、土壤、作物、社会经济等各种涝渍盐碱管理途径入手,阐述相关的治理措施与技术应用效果,围绕“节灌、减排、控盐、增效”的面向可持续灌溉农业发展的涝渍盐碱管理目标,从涝渍盐碱共存机制研究、涝渍盐碱共存状况监测评价、涝渍盐碱治理技术组合及集成模式研发、涝渍盐碱危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等层面上,提出相应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4.
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羊河流域中游开展田间灌溉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水量,灌溉定额分别为355,280,205 mm(W1,W2和W3);4种灌水矿化度0.7,3.0,5.0和7.0 g/L(S1,S2,S3和S4),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组重复.研究结果表明: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积盐率不超过15%,当灌水矿化度在3.0 g/L以上时,土壤剖面盐分积累峰值在20~40 cm层,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有40%~80%积累在60 cm深度.当灌水矿化度为3.0 g/L时,盐分胁迫造成春小麦减产在10%以下;灌水矿化度为5.0 g/L和7.0 g/L时,春小麦减产严重,最高可达28%.相同灌水矿化度条件下,与充分灌溉(W1)相比,W2和W3分别减产10%和15%左右.拔节期-灌浆期是春小麦需水关键期,灌水要及时,3种灌水量均可以保证春小麦根区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因此,3.0 g/L的微咸水灌溉不会造成春小麦大幅减产,合理调控灌水时间,灌水量为205~355mm可以保证春小麦土壤含水量维持在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In most cases, when calculating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only thewater content is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wiltingpoint is neglec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use asimulation model (CERES-maize) in order to predict cornyields as a function of water salinity under severalenvironmental, agrotechnical,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A model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wilting point is a function of the soilsalt content. At high salinity, the water content at wilting pointis higher than at low salinity, resulting in an insufficient amountof available water and, therefore, a reduced yield. The modelwas used to simulate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situations for forage corn and grain corn. Simulation resultsshowed tha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creases the salinity thresholdvalue and the yield sensitivity (rate of yield reduction per unitof salinity). The also showed that forage corn is more sensitiveto salinity than grain corn. If the soil is not leached, a heaviersoil texture has a higher salinity threshold value. On the otherhand, if the soil is leached, the soil texture has no influence onthe salinity threshold value and the yield is less sensitive tosalinity in sandy soils.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0.75)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were in good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