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业》2023,(19):76-78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辽宁省从2022年开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沈阳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列入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育单位。为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总结辽宁“头雁”优秀经验,《新农业》开设专栏,对辽宁“头雁”优秀学员进行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提出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结合”新型组织模式,即“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学校+企业”“项目+成果”“工作站+产业学院”,可为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柯凝 《河南农业》2023,(30):43-44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通过“村晚”这一农民自导自演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激活了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茶店镇翟二井村“村晚”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文化活动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共荣关系,搞好文化活动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治”既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社会各层面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动蓬勃开展,各种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应运而生。“村BA”现象无疑是这场乡村文化振兴活动中一个独特的代表,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的审视剖析,以期从中找寻出其火热的原因,进而发现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大内容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着眼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地方特色,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桥料村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探索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桥料模式”。即“红色底蕴”环境文化、“党建引领”活动文化、“现代规范”制度文化和“互助创业”精神文化。这对立足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促使乡村文化样板村建设与发展,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方法和路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农村地区“共同缔造”更是充分扩大村民自主权,将政府引导与民间自主进行有效结合,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后续推动力,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过程中须充分激发村民、领头人及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性,“共同缔造”活动的具体开展要紧密与乡村振兴问题衔接,树立创新观念,把握好村集体与群众、方案与落实、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中理应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现实困境。为了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大力量促进乡村振兴,以吕艺公益项目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齐鲁样板吕艺公益项目的实践经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等内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筹资能力偏弱、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创新意识不强等方面的困境;以此提出“产业帮扶-生态治理-人才支撑-文化弘扬”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的夯基筑石的作用。深刻认识农村党员队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重点梳理农村党员队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通过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搭建党员参与平台来激活乡村振兴“肌体细胞”,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伍”,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延伸乡村振兴“续航里程”,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慧 《甘肃农业》2023,(5):42-45
随着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产业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村集体和农户屋顶、空地等资源,大力推行光伏发电项目,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酒泉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酒泉发展光伏项目的优势条件、劣势条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对策建议等,探究酒泉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以期全面助推酒泉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苗亚波 《河南农业》2023,(19):33-34
<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源示范区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基地支撑、招商引资、集群推进等多种举措,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研单位解决渔业产业中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支撑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介绍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生态改善和人才振兴的典型做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延长乡村振兴项目周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横向联合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水产科研单位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吴骏泽  郭静如 《农学学报》2023,13(3):113-116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举措,通过采用案例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神农英才”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职称评审等主要举措与实现路径,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突出亮点、明确抓手、敢于创新、一抓到底,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在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总结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团队优势、平台基地优势、项目课题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继续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定制培训项目,开展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实践了农民职业技能提升效果等“12345”培育举措,取得了一定培训成效;由此,提出了拓展“三农”培训项目、联合涉农培育机构、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等“十四五”发展思路,为工科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道县把乡情招商作为精准招商的"第一抓手",引导湘商回乡振兴乡村,为老乡回归创业建载体、送政策。县里坚持"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鼓励湘商在家投资开发农业产业,政府在土地流转、项目安排、品牌申报、人力资源、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2012年初,何华女士从深圳回乡创业。经过6年的不懈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项目已成为创新创业的源头和乡村经济增长的引擎。以广西民族大学“智绘新乡村·云享大平台”项目为个案,从高校、大学生、乡村、企业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创业项目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突破路径。结果表明,创业项目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人才回归提供支持,有利于培植大学生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7.
利用CiteSpace软件和Excel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2017—2021年收录的乡村振兴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重点对年度发文量、期刊来源、发文作者和机构、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测未来仍将保持这一趋势;乡村振兴研究中节点较大的关键词有“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等,其中“乡村振兴”是研究中枢;研究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城镇化”和“农民工”;在乡村振兴研究的12个有效聚类中,“党的十九大”“美丽乡村”“乡愁”等是出现时间较早的关键词,多数聚类无明显的趋冷趋热现象。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紧跟国家战略,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创新研究思路,以多维度的研究视角攻克乡村振兴领域的难题,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研究国际学术影响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被再度推上热潮,在该研究背景下,通过明确田园综合体概念内涵,总结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到含山县环峰镇“田园综合体”规划的项目实践中。从“生态”“生产”“生活”3个维度打造“一带双核三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并糅合道路交通、服务设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现区域协同共生的乡村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晓青 《农业知识》2023,(12):7-8+10
<正>近年来,沂水县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通过创新头雁组织联建、归雁人才联育、鸿雁活动联办、雁阵发展联动的“四雁四联”模式,打造“党建链”,做强“产业链”,延伸“服务链”,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发展好”的乡村振兴之路,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十强县。今年5月,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到沂水县现场观摩。一、“头雁”组织联建,培优乡村振兴“主心骨”沂水县探索党建引领片区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20.
美术学科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美术与乡村振兴结合,既可引导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整合创新”“乡村美育启蒙”“外出实践教学”“党支部共建”五个方面探讨高校美术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美术学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