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23,(2):118-122
宁波地域的茶文化与禅文化源远流长,茶与禅滋养了宁波地域的历史文化,使宁波地域的历史文化有着特别的茶禅味道。宁波的僧人和文人特别爱在茶中体悟禅境,茶禅成为宁波僧人及文人的生活情趣,乃至于精神慰藉。不仅是宁波的地域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茶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茶禅文化的传播 2008年4月26日在宁波第一次举办的"海上茶路国际论坛"会上,与会中外专家首先肯定了中国宁波港(古明州港)作为中国佛教茶文化输出地的历史贡献,同时又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在日本遣唐、遣宋使中的三位关键性的人物:遣唐使最澄和空海和尚,遣宋使荣西禅师.  相似文献   

3.
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茶禅文化显现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值得深层次开发与挖掘。通过分析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并结合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对策,以期对夹山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何圳泳 《农业考古》2015,(2):144-149,339
中国的茶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悠长,而茶禅文化更是作为中国的茶道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辽代统治下的河北地区在宋代中原地区传统饮茶方式和佛教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特殊葬俗形制,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本文针对河北宣化辽墓出土的壁画及墓主人的墓葬形式以及墓主人生前的佛教崇拜等方面,在地理文化背景下诠释宣化辽墓中的茶道文化、佛教文化及其茶与禅的融合,并阐述当前茶禅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吴立民 《农业考古》2001,(2):248-252
茶文化 ,禅文化 ,融成茶禅文化 ,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 ,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 ,东晋僧人 ,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 ,以饮茶苏 (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 )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 ,演至唐代 ,而茶文化兴起 ,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 ;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 ;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6.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5):112-112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遣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  相似文献   

7.
<正>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组编、竺济法编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今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为该书作序——《"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珠联璧合》。该书内容分别选自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董慧 《农业考古》2012,(5):215-222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禅茶,是以茶参禅,以茶悟禅的一种人文境界,是茶与禅在精神层面的契合。茶文化与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浸润相互交融而最终成就"茶禅一味"之境界,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茶文化在大陆复兴,禅茶文化的研究也随之展开。近些年以来,禅茶文化的研究逐步升温,受到了佛教界和茶文化界的重视。本文将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发表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是浙江省宁波市茶叶生产上的主要虫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总结宁波地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分析茶尺蠖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动态监测、物理防控、化学农药防治、生物(矿物)农药防治、农艺措施预防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宁波地区茶农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舒曼 《农业考古》2019,(2):164-174
历史上,雁荡山禅文化历史资源丰厚,不仅有盛名在外的禅茶——"雁茶",还有著名的三十六景、十八名寺和众多僧侣,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结缘,品茶参禅。禅在当时的佛教文化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从宋以后,当地文人把诸多祈愿融入到了能够悟道因缘的雁荡禅茶之中。而雁荡山十八座寺院,均与文人和"雁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