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讯     
《农村电气化》2007,(2):62-63
新能源带来新生活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每年生产和生活能源使用量约为1.2×109t,主要以秸秆、薪材、煤炭、电力、成品油等常规能源为主。如果能够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水电等能源,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探究农村能源消费现状、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焦作市2010年~2014年农村能源发展和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1%;农村能源消费以生产用能为主,农村生产用能总量和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农村生活用能总量和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焦作市近年来沼气工程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沼气年产气量和太阳能安装面积分别增长了18.97%和35.11%,但是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足2%,调研结果为焦作市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满足农村家庭能源的消费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各级政府都将沼气池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贡献。对江苏省涟水县连续3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人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沼气池的建设大幅度降低了农村家庭人均能耗;沼气主要替代的是薪柴、秸秆,还部分替代了液化气、煤炭等商品能;两种家庭人均有效热和有效热中商品能所占比例都存在差异显著;建沼气池家庭人均有效热普遍高于未建沼气池家庭,从而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秸秆资源大量消费和农村商品能源紧张的局面,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个问题又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紧密相连。寻求秸秆利用的新模式,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改进农民炊事方式,已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为解决农作物秸秆资源焚烧,变废为宝,毕节地区农机研究所及时研制开发出"QH系列秸秆气化节能炉",经过三年不同种类秸秆燃料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陆慧  刘浩华 《中国沼气》2006,24(3):19-23,26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比较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得出结论: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有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沼气所占比例分别为12.2%~20.6%,49%~64.1%,23.7%~29.5%,无沼气池农户家庭能源消费中生物能、商品能所占比例分别为16.4%~30.8%,69.2%~83.7%,有沼气池农户中沼气部分地取代了商品能消费,商品能的需求较无沼气池农户减少大约20%左右,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沼气池农户、无沼气池农户家庭生活用能中生物能比例不断减少,商品能比例不断增加;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有沼气池农户在选择家用能源时,将优先选择户用沼气,通过使用沼气,农户消费的生物能、商品能的比例明显下降;随着沼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户商品能的使用量将下降70%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村能源现状目前,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是“短缺严重,浪费惊人”。赵紫阳总理提出:农村能源必须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解决。近几年我国农村总能耗约合3.3~3.5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商品能源约2.22亿吨标准煤,占农村总能耗的63.4~67.3%。非商品的能源中主要是秸秆(占50.31%)和薪柴(占46.76%),它们主要是作为燃料在各种炉灶中被烧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给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问题的水平和构成,探讨了家庭生活用能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家庭能源消费,商品能替代作用,成本及最终用能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吕传奎 《中国沼气》1997,15(1):45-47
临朐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技术与效益评价吕传奎(山东临朐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办公室262600)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朐县,1990年能源消费总量70.28万吨标煤,其中商品能源占57.05万吨标煤,虽然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率低,利用方式落后,加之商品能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能源消费水平低,供求矛盾突出。1992年,全国农村能源消费量不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农村生活用能的71.4%靠生物质能。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农村能源作后盾,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秈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地区秸秆-太阳能-沼气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可 《农业工程》2018,8(6):71-73
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地球的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对沼气、秸秆和太阳能之间的循环利用进行探索。尤其是一些秸秆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利用循环技术建立沼气、秸秆和太阳能方面的循环系统。基于此,该文首先对循环利用秸秆、沼气和太阳能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对3者循环应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如何进行秸秆、沼气和太阳能循环应用进行对策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陶春 《农业工程》2016,6(5):88-91
在西南喀斯特高原区耕地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再利用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非试点农村宅基地复垦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得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和试验区城镇土地供需矛盾,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探索破解城镇用地难题,从试验区实际出发分析试验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试验区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操作思路。对可能面对的无政策支持、组织部门不完善及具体操作中的困难3方面的问题,提出尽量结合试验区特殊区情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省市县3级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更新数据库系统等对策。最终预测了试验区乃至非试点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山松 《农业工程》2021,11(4):63-67
“十三五”时期,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大政方针,结合北京市秸秆禁烧、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要求,大兴区根据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区块化农林废弃物机械化综合治理新模式。探索通过机械化技术手段解决农林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新的高效路径,出台农林废弃物机械化处理办法并实施。“十三五”期末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整洁,农民受益”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为“三农”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农村生活用能高、结构不合理及秸秆能源需求大等问题,开展了黑龙江省农村生活用能研究,并对2030年、2060年黑龙江省的农村能源进行了资源量、消费量、能源结构以及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等相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农村生活用能总量稳定在0.220亿t标煤,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以秸秆、煤炭为主,特别是秸秆使用占比...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农业循环经济“四位一体”模式中,结合现代分布式能源系统,提出禽畜养殖-沼气生产-能源供给-温室大棚-农业种植的“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和地理环境,提出采用生物能源对系统内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该模式中,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温室大棚和农业种植的增产增收,改变农业只能产出农产品的格局,形成工农商联合的新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农村清洁优质能源供应量并转化为收益。   相似文献   

15.
任祥钰 《农业工程》2018,8(9):139-142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乡村旅游的热点。借助农村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内涵,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探讨了产业链耦合的内在要素;对产业链耦合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休闲农业和农村体育资源,挖掘产业链耦合的内在机制;提出促进休闲农业与体育资源耦合的相关对策,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并加强对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秸秆资源短缺与过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为此,在我国秸秆资源总量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资源地区性短缺问题比较严重的现状,指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南区秸秆资源仍较短缺;阐述了在未来农村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和农副产品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秸秆资源数量的有限性;最后,论述了我国秸秆资源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源型地区较多,且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化、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导致了可持续性发展潜力较低。如何通过产业转型来实现地区经济的绿色增长成为资源型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徐州市马庄村为例,通过梳理马庄村“资源过度开发—生态修复—绿色转型”3个发展阶段,总结了马庄村绿色转型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为面临转型的其他资源型农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的供应和消费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农村长期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家庭用能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得的生物资源,供不应求。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解决了燃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农民开始使用优质能源。根据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将其划分为严重缺能阶段、基本满足阶段和商品化阶段,为认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相变储能材料在日光温室中大有可为,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温室砖墙墙体为对照,通过测试不同厚度相变墙板在温室内的蓄放热时间、蓄放热量并进行分析,以期获取相变材料在温室中应用的合理方式与尺寸,从而提高相变储能材料的使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 cm厚度的相变储能墙板蓄放热快,材料利用充分,但在温室中应用,蓄放热时间较短;4~5 cm厚度的墙板能够满足周天持续供热与吸热的需要,但是测试发现相变材料利用不完全;综合考虑,3 cm厚度的相变墙板是适用于温室应用的储放热墙板。与砖墙表面温度相比,3 cm厚度的相变储能墙板在晴天环境下能够有效减小昼夜墙板表面温差3.5 ℃左右,在温室中使用可有效降低夜间温室加热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