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基于1 560份的调查问卷分析与评估,研究粮食主产区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民能认识到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并采取了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等多种适应性行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分可获得性、农作物类型、地形因素、对气候变化信息源的获取时间、政府是否提供技术和经济等支持政策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此,建议政府在极端气候事件预警预报服务、财政政策、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不断提升粮食主产区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桃产业是乐亭县的传统产业,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农业收入之一,因此桃生产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户的重视。本文在研读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乐亭县桃种植户的生产行为进行走访,阐述了乐亭县桃种植的现状,探讨了桃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乐亭县桃种植户的生产行为受到种植户自身情况、市场信息掌握、种植技术掌握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正确引导农户种植行为,促进乐亭县桃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变化规律 发展旱作避灾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宁夏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宁夏旱作农业区春旱频繁、夏秋降雨相对比较多的气候变化特点,本着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的原则,提出了压砂保墒,发展压砂西甜瓜产业;适应气候变化,发展马铃薯产业;早覆膜保墒,发展玉米生产;一膜两季,发展油葵生产;扩种饲草,以草促牧、以牧补农;合理轮作倒茬,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因势利导发展旱作避灾农业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下的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农户适应性行为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基于河北、河南省等地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取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面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近80%的农户会采取应对措施,而且农户倾向于采用成本较低的措施。2)农户是否采取适应性措施的行为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气温、降水总量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种植面积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具有积极影响。3)农户采取适应性措施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不具有适应性行为的农户相比,采取措施农户的粮食单产更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疆巴州焉吉盆地226份番茄种植户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番茄种植户新技术采用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及描述性数据特征,结果显示:种植户是否愿意率先采用新技术与户主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劳动力数量、番茄种植年限、技术属性、最近5年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技推广的满意度呈负相关,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培训时间的选择呈正相关。通过二元选择logit回归分析得出: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番茄种植面积、灌溉方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6个变量对种植户是否率先采用番茄新技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基于Smit等人制定的"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标准,选取了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程度有无变化、被调查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农业占家庭总收入比例6个变量,采用Logistic模型从行为类型和影响行为因素角度分析了岐山县乡村人群对旱涝灾害的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程度有无变化对乡村人群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均呈显著影响(P<0.05);年龄在"4060"岁阶段、"大学"文化程度的乡村人群分别对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且男性比女性更易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基于Smit等人制定的"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标准,选取了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程度有无变化、被调查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农业占家庭总收入比例6个变量,采用Logistic模型从行为类型和影响行为因素角度分析了岐山县乡村人群对旱涝灾害的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程度有无变化对乡村人群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均呈显著影响(P0.05);年龄在"40~60"岁阶段、"大学"文化程度的乡村人群分别对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和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且男性比女性更易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田兢娜  李录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3-10135,10146
采用蒲城和户县4个村24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双层次Logit模型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农业贷款、家庭劳动力数量、信息传播渠道与采纳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比例、是否为村干部与其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农户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的模型中,职业、农业贷款、农户种植面积、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年龄、非农就业比例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的数量、非农就业比例、受教育程度、性别、是否为村干部等因素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产生消极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户采纳新技术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户对农业保险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从生产规模视角对362个商品马铃薯种植户参加农业保险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种植合作社、对保险公司信任的规模种植户与对保险公司信任、当地政府开展潜藏灾害预防工作的非规模种植户对马铃薯保险服务的满意程度大。提高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引导规模户加入合作社、促进地方政府开展防灾工作可能是提高农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来自湖北省公安县、枝江市等10个代表地区847个稻农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 probit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施的偏向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实施劳动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高,且超过65%,而实施技术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比例最低;气候变化感知、土地转入、户主性别、家庭农业劳动力、接受生产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实施不同要素偏向型的气候适应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的农户比未感知到的农户在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上分别高出29.1%和18.8%,发生土地转入的农户实施劳动和技术偏向型气候适应性行为的概率要比未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高出10.9%和7.5%。最后提出了降低适应气候的制度成本、拓宽气候信息服务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南省314家麦农和30个基层政府部门55名工作人员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户和政府的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其中,对于气候系统的变化,麦农的认知度高于基层政府;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麦农的认知度低于基层政府。研究还发现,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选择偏好不同。超过80%的小麦种植户采取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但主要是增加农药化肥投入和增加灌溉等被动性适应措施,基层政府倾向选择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等主动性适应措施。对于气候变化适应的政策支持,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推荐农作物新品种、暴雨和干旱预警是麦农和基层政府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依据陕西省岐山县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第一还款来源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照回归结果将影响因素应用于农户贷款信用评级中。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家庭年收入、贷款是否满足需要、贷款用途、有无政府贴息、农户的年龄、家庭人数、贷款期限、有无自然灾害对第一还款来源有显著影响;第一还款来源影响因素在农户贷款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建议农村金融机构应侧重于以上显著影响因素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方案,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户的个体特征因素,从根本上提高第一还款来源比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are still shadowed with uncertainty. However,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adversely affect Iran'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rough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arbon dioxide fertilization. Therefore, adaptation of this sector to the increasing weather events is impera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ocument the likely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ran's agriculture and the current adaptation efforts made by government and farmers.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water endowments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rop yield, crops' water requirements and income and welfare of farm families. The extent of the changes in yield depends on the crop type, assumptions related to the CO2 fertilization effect, climate scenarios and adaptation abilities. On adaptation,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in the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rrig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current technology,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policy reforms. Farmers' adaptive response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Som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to increase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farmers and reduce nega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6.
为理清气候变化感知影响农户生计的基本路径和内在逻辑,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镇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感知对农业生计策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对非农业策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感知同时通过适应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计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计策略向非农化方向发展;3)气候变化感知对生计策略的影响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农户个人因素差异和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风险喜好型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农户群体更倾向于调整和转变生计策略,存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时农户倾向于坚持农业生计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气候变化政策、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了解种植户的生产规模和他们的环保认知是否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的推广应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和环保认知提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多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与种植规模相比,环保认知对环保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较大。此外,农户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也有助于采用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 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 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 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 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 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 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