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棚蔬菜的吸肥特点大棚蔬菜由于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较高,因此吸肥量大,为露地的1倍~2倍,属于喜高肥作物。蔬菜易于吸收硝态氮,铵态氮过多时对蔬菜会产生抑制作用;大棚蔬菜吸收硼、钾的量也比较高。蔬菜根系吸收能力特别强,钙素营养水平高,根系呼吸需氧量高,当土壤通气不良,含氧量在10%以下时,蔬菜产量明显下降。二、大棚蔬菜对土壤肥力的要求1.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大棚蔬菜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4%~6%,质地疏松,土壤的蓄肥能力要强,土壤中经常保持水解氮70mg/kg,速效磷60mg/kg~8…  相似文献   

2.
正一、土壤退化问题目前由于蔬菜大棚高度集约化的封闭管理和肥料的盲目过量投入,致使土壤退化问题十分突出。1、土壤盐化和酸化。长期过量施肥,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都会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累积,发生次生盐渍化。当土壤盐分含量高于0.3%时就会抑制作物,特别是幼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酸化主要是大量偏施氮肥造成的,它对作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都有不利影响。2、土壤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为追求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连作3年和18年的大棚黄瓜进行土壤营养状况、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其结果表明,1)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土壤营养状况好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营养状况;2)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根多而细长,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侧很少而粗短;3)连作3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18年的大棚黄瓜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杨凌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杨凌地区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以当地0~11年的大棚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对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棚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棚龄的延长而明显增加,而大棚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与大田土壤相比,大棚栽培的条件大幅提高了细菌数量,小幅度增加了真菌数量,却大幅降低了放线菌的数量,因此,大棚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和种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细菌数量的增长上。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做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对土壤培肥、作物栽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土壤微生物主要聚集在表层土壤中,以微生物菌落的形式分布于土壤颗粒和有机质表层及植物根系,作物的根系所处的环境和其微生物的区系特点不仅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土壤生态系,提供植物生存的营养元素,同时局部土壤环境的维持和污染的净化均可以看成是微生物生态的协调结果。大棚土壤由于复种指数高,肥水管理频繁,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经常受到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湿度、土壤pH值、土壤肥力水平等各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均会受到大棚耕作栽培措施的影响,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影响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本文对杨凌大棚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是弥渡县大棚温室栽培最普遍的一个蔬菜品种,一年四季都有种植。虽然如此,由于大棚温室栽培长期受不到自然雨水冲刷,易造成土壤酸化、盐渍化,土壤病害加重,引起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使大棚黄瓜根结线虫、枯萎病、霜霉病发生严重,从而导致产量的损失。应用黄瓜嫁接技术,能利用砧木的野生或半野生性状,通过强大根系,提高黄瓜抗寒、抗旱、抗盐碱能力,能有效克服连作导致的生理障碍,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嘉定区南翔、方泰、马陆及嘉定四镇的大棚、水田、果园及露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嘉定区土壤为粉(砂)壤质,除果园土壤为微酸性外大多呈中性及弱碱性。土壤酸度为果园>水田>露地>大棚,且表层<底层。大棚土壤碱性最强,且电导率较高,碱化度接近5%,有盐碱化的倾向。各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都处于10~20cmol(+)kg-1之间,属于保肥力中等的土壤,且果园>水田>大棚>露地。该区土壤的含氮量不高,除水田外均低于上海市农田平均水平,而磷和钾含量较高,除露地土壤外均高于市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养分含量为水田>果园>大棚>露地。这些结果都说明:嘉定区农业土壤中,果园和水田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大棚土壤养分含量也十分丰富,但土壤含盐量过高,需引起重视,防止次生盐渍化问题的产生。露地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可以通过施有机肥,实行水旱轮作等措施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蔬菜大棚种植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土壤的酸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耕地地力调查,土壤pH值<5.5的大棚占29.4%,pH值<6.0的面积达50%。大棚土壤的酸化使作物发育不良,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土壤酸化的原因1.大棚蔬菜的高产量,从土壤中移走了过多的碱基元素,如钙、镁、钾等,导致了土壤中的钾和中微量元素消耗过度,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2.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棚内温湿度高,雨水淋溶作用少,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酸根积累严重,导致了土壤的酸…  相似文献   

8.
<正>一、肥害产生的原因(一)施肥不当引起的肥害1.脱水型肥害。该类型肥害通常是由于化肥一次性施量过大、追肥离根系过近或土壤墒情不足等原因,引起根际土壤肥料浓度过高,作物根系非但吸收不到土壤中的水分,还会反渗脱水。2.叶片熏灼型肥害。一种是在气温较高、通风不畅的情况下表施氨水、碳酸氢铵、尿液等速效肥料,  相似文献   

9.
连续套作大蒜对大棚番茄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模式对大棚番茄生长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在大棚土壤栽培测定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第4年的番茄植株生长指标、根系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大棚番茄单位面积土地套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显著影响番茄的茎粗和最大叶长,提高大棚番茄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因此,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可调节大棚连作番茄的生长,改善根系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提高大棚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土壤是保护地蔬菜生长的物质基础,其理化性状直接关系着产量和经济效益。新建成的温室、大棚在连续使用3~5年后,土壤的性质便会发生恶化。 一、恶化成因 1.次生盐渍化 保护地内土壤下层水向上层移动,是保护地内水分主要供根系吸水的来源。由于保护地内蒸发强烈,无下渗水流,连年超量  相似文献   

11.
大棚园艺生产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栽培方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大棚生产的土壤长期受薄膜覆盖,没有阳光直射和雨水淋洗,栽培作物品种又较单一,常出现土壤障碍,严重影响园艺作物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棚茄子在我乡发展较快,年种植面积达25hm^2。但由于我乡土壤普遍缺钾,导致大棚茄子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为了分析钾肥对大棚茄子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效应,我们进行了大棚茄子的钾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棚土壤由于它所属空间的特殊性,多受到盐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棚内没有受到外界雨水的淋灌。使土壤中的盐分过多堆积在土壤表面,使土壤表面的盐分浓度不断升高。导致蔬菜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给大棚种植代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方法克服这一困难。主要通过对大棚内土壤营养结构的分析,以及对蔬菜对养分的需求加以分析举证。对大棚内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土壤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农民运用拱棚、冬暖式大棚种植瓜果蔬菜,收入相对较好。但是,近几年,由于棚户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酸化板结、植物根系生长不好、果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残留大、食用不安全、冬季和早春地温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导致产量、效益增加不大,甚至降低。这些问题让农民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15.
<正>宜在地势开阔、平坦或朝阳缓坡地建造大棚。这种地方采光好、地温高,灌水方便均匀。不应在风口上建造大棚,以减少热量损失和风对大棚的破坏。也不能在窝风处建造大棚。窝风的地方应先打通风道后再建大棚,否则,通风不良会导致作物病害严重,冬季积雪过多也会对大棚形成破坏。建造大棚以砂质壤土地最好,这样的土质地温高,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土质过黏  相似文献   

16.
潘国云  王永芳 《上海农业科技》2011,(6):144+140-144,140
大棚草莓因连年种植,土壤盐渍化严重,导致产量下降。通过套种玉米,利用玉米根系发达、吸肥量大、能充分吸收前茬土壤中多余养分的特性,可有效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秸秆定向转化成蔬菜所需求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以解决冬季大棚蔬菜二氧化碳亏缺影响产量,地温过低造成根系生理障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导致病害严重,大量施入化肥产生的土壤板结而使根系生长受阻吸收功能减弱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潜力,在反应堆的建造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8.
张世明 《油气储运》2004,(11):30-31
冬季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秸秆定向转化成蔬菜所需求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以解决冬季大棚蔬菜二氧化碳亏缺影响产量、地温过低造成的根系生理障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导致病害严重、大量施入化肥产生的土壤板结而使根系生长受阻吸收功能减弱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潜力,在反应堆的建造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见土壤杀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种植作物重茬连作和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易于滋生土壤病,导致土传病害,造成大棚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土壤的杀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对常见的土壤杀菌方法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化学试剂法,高温法,日光法,微波杀菌法以及电杀菌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大棚等保护地蔬菜,比露地蔬菜单位面积施肥量大得多,且因无雨水淋失,致使剩余的肥料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妨碍根系吸收养成或损伤根系,所以设施栽培蔬菜,应充分考虑前茬肥料的后效,多施有机肥,适当少施化肥,避免因盐类积聚而使作物受害,从而进一步发挥保护地蔬菜的优势。蔬菜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发育。一般根系入土深而广,须根多,根毛发达的蔬菜(如南瓜、冬瓜等),以及根系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