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业微生物育种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微生物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技术已从常规的突变和筛选技术发展到基因诱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的食用菌菌渣被大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而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支助项目》利用堆肥技术对食用菌菌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取得新进展。该项目在微生物强化和自然条件下对菌渣进行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的肥效及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  相似文献   

3.
《农机具之友》2008,(12):18-18
一是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继前些年我们在徐古实施了食用菌机械拌料、菇棚微灌、用旋耕机代替搅拌机进行拌料等机械化应用技术后,今年我们又争取资金加大对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的投入,引进机械翻堆技术,购买设备3台套,无偿支持徐古添天集团的机械化生产,解决了长期以来人工翻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崔彩秀 《河北农机》2023,(9):115-117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和改善,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开始关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活性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其对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的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改良和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总结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种类和应用,并提出了更好地发挥微生物肥料应用的方法和建议,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微生物对N去除的贡献及两者联合作用的机理,通过构建室内模拟系统对N在包含植物、微生物的完整生态体系中迁移转化的定量研究进行了拓展,利用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H_4~+-N浓度为400 mg/L的微生物、空白组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物、微生物对NH_4~+-N浓度降低的贡献大小为:植物+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降低量分别为25.01~39.97、11.88~39.96、4.62~8.97 mg,植物+微生物、植物组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植物吸收去除N,其中反硝化作用贡献最大,为49%~79%,植物吸收占15%~37%;微生物组主要通过反硝化和同化作用来实现,分别为51%~62%、26%~36%。植物+微生物组中植物对N的吸收量均大于植物组,且所有组植物地上部含N量大于根;反硝化作用能力大小:植物+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微生物同化作用利用N能力大小:植物+微生物微生物植物组。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微生物组细菌存在16个门和105个属,优势菌群有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门,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群落的70.74%、26.72%,优势属包括Burkholderia、Rhodanobacter和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0.78%、23.56%和1.37%,Psedomonas、Bacillus属也被检测到,Rhodanobacter属可在缺氧条件下将NO_3~-、NO_2~-和N_2O还原为N_2,Rhizobium、Psedomonas、Bacillus属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微生物组真菌由25个属组成,其中相对丰度分别占群落18.16%、2.83%的优势菌Gibberella、Talaromyces能够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_2O或NO,Penicillium、Kluyveromyces、Rhizopus、Alternaria、Fusarium等具有产生N_2O能力的菌属也被检测到,微生物对N的去除主要依靠异养硝化和有氧条件下的反硝化。  相似文献   

6.
王伟 《南方农机》2022,(7):43-45
物理辐射因子诱变育种技术在现代农业植物育种中是一种直接利用物理辐射进行诱变的育种方式,在实际育种期间,可通过使用含有物理辐射因子的辐射中子、质子或紫外射线,在没有人工控制的灯光条件下直接照射植物种子,诱导物种染色体、结构和生殖行为发生变异,是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植物、食用菌在声波作用下能够丰产的基本原理,加大了对JL—C型声波助长仪的引进推广力度。并提出了引进推广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压力,但受再生水处理技术所限,水质问题可能会对氮素生物及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再生水灌溉技术指标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研究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氮素植物影响和微生物影响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在介绍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区别的基础上,从农业资源遗传多样性、植物抗逆性、环境生态平衡、食品安全方面,探析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转化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冯昭 《农业工程》2018,8(10):62-63
对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确定,进行环境治理工作的创设;通过对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构建,提高环境治理的整体质量。该文旨在提高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只有人工和半自动机型,生产效率低,接种量精度差,污染率高,不能达到食用菌袋栽规模工厂化生产要求。本文根据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生产技术要求,对食用菌液体接种的自动运输、定位接种、检测等自动化连续作业进行研发设计,分析柔性接种定位难、接种量不均匀、污染率高等问题,提出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研发设计方案,将极大提高接种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食用菌生产中,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了有效控制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自动化程度和产量,在确定食用菌生长环境因子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环境控制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传感技术来控制食用菌生产环境因子,提高食用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其产量和产值连年快速增长,产量从1978年的5.8万t,发展到2018年的3 842万t。袋栽食用菌是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已占我国食用菌栽培总量的70%以上。但目前袋栽食用菌关键技术装备相对滞后,以分散的农户种植模式为主,该模式制约了袋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的技术进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及其关键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提出发展袋栽食用菌产业装备技术研发的亟需,及现阶段我国袋栽食用菌以“培养中心”模式为主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过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食用菌生长智能控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研究。介绍了食用菌生长智能控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对食用菌生长进行智能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食用菌生长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鲜活易腐性的特点对食用菌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食用菌主要以自然物流或常温物流为主,需要对食用菌储藏保鲜的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目前食用菌储藏保鲜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借鉴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为主导者的物流模式,从物流观念、物流发展、管理体制和专业合作社四个方面,提出了食用菌储藏保鲜的现代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只有人工和半自动机型,生产效率低、接种量精度差、污染率高,不能达到食用菌袋栽规模工厂化生产要求。根据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生产技术要求,对食用菌液体接种的自动运输、定位接种、检测等自动化连续作业进行研发设计,分析柔性接种定位难、接种量不均匀、污染率高等问题,提出了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袋栽液体接种机研发设计方案,可极大提高接种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食用菌废弃菌糠及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厩肥的综合利用率,以食用菌糠有机肥料混合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工作部件螺旋搅拌机构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并介绍了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一次性完成对食用菌废弃菌糠的破碎与有机肥料搅拌、混合、翻料,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磁化水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不论是基础性试验资料的积累,还是微观机制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磁化水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磁化水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很多。我国磁化水在农业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范围涉及粮食作物、蔬菜、果树、食用菌和家禽等方面,研究表明,磁化水在促进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提高产量、品质,改善土壤,杀灭细菌、病毒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该文综合阐述了磁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磁化水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菌糠是食用菌生产的副产物,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并保护环境。介绍食用菌废弃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饲料、肥料、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循环利用现状,以期为实现资源良性循环、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种业体制改革和兼并重组加速推进、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开展育种技术创新、加强资源交流与联合育种是广大中小型育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此,首先介绍了国内作物育种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对云环境下开展作物育种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以中小型育种企业育种信息化为业务基础,研究云服务模式与作物育种信息管理业务的契合点,提出了云环境下的作物育种信息化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作物育种信息管理平台在云服务模式下的个性化、一体化及差异性等特点,支持精量播种机、测产测水等农机设备的统一对接平台、面向用户特征的多层次服务提供策略和基于数据挖掘的作物育种决策支持等方案,对广大中小型育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育种团队及专业测试机构等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种与联合测试,进而推进现代种业全面均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