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盖州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充分了解区域内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方法,提出盖州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和预防保护区,并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水土流失特点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辽宁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虽经多年治理,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工作十分繁重。对辽宁省水土保持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围绕大凌河流域国家重点治理工程、黑土区治理工程、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矿山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工业等生产行业的影响,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生态修复,研究水土保持技术。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水土保持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环保部门应该重视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深入一线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危害,将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本文立足于水土流失的危害,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中的问题,探讨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兴义市被列为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兴义市被列为珠江流域南北盘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后,自1992年起国家连续投资进行治理。为使重点治理工作正常进行,预防新的水土流失,搞好执法监督工作,最近,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要求该市建立健全执...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检测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和难点,其检测的效果可以为后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结合作者实际的工作案例,主要阐述了水土保持检测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对其检测的效果与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与中央水利会议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要求,提出水土保持工作总目标是"到2020年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平山县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水土治理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编制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水土治理的有效进行。本文分析了平山县岗黄水源地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情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晓荣 《农业工程》2017,7(6):115-117
线性工程线路长,跨越区域多,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导致水土流失的因素多,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的难度大,任务重。通过陕西省线性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实践,探讨一种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监测思路,及时反映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各个阶段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防治措施布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阜新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选取阜新区老二色流域进行多年实地生态监测,针对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将样方调查法、环刀浸水法等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对老二色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后,老二色小流域植物覆盖度从34.5%增加到39.75%,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现象、不合理利用土地现象得到改善;黑土地产量逐渐提高,居民人均收入相应提高,生态治理工作全部收益达到2936.1万元;整个老二色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被有效控制,整体态势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可以起到节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等效果,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配套机具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成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舵轮式破茬免耕玉米播种机,采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青海东部浅山丘陵区历年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调研,对该地区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与技术综合分析,就山丘区不同部位(坡面、沟道等)雨水资源的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模式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青海东部雨水资源水土保持开发利用的3种模式及关键技术:山坡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沟道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山泉溪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示范效果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效果(10个县)2003年的监测成果。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的抗旱、保墒、培肥土壤、增产、增收和防治沙尘暴等都初见成效。尤其在旱地的效果更佳。试验未发现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的病虫害严重,但免耕的杂草量比传统耕作的要多,经过施用除草剂可以得到控制。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合不同类型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林建虎 《农业工程》2016,6(3):76-77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甘肃省积石山县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银川河项目,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效率的重点.为此,简要介绍了土壤水、热、盐运移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水、热、盐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壤水、热、盐运移模型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评价,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构建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长汀县2005—201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汀县2005—201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上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4个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01.08、88.39、109.14、134.11亿元,大气平衡调节价值平均占比35%,水源涵养价值占比15%,土壤保持价值占比21%,营养循环价值占比4%,有机质生产价值占比25%,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差异明显,濯田镇、三洲镇、河田镇和策武镇治理效果良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显著,但山地植被覆盖有减少趋势。建议在山地丘陵地区实行草灌乔混交治理模式、小穴播草模式和老头松改造模式,并在破碎的崩岗裸露斑块区修建排水沟、挡土墙和沉沙池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在林下套种适宜的植物,加快坡改梯进度,并实行分工合作制;在日常生产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严格实施防止水土流失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学、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效率的重点。为此,简要介绍了土壤水、热、盐运移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关于土壤水、热、盐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壤水、热、盐运移模型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评价,讨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大田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耕作处理:等高耕作(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 TP)、垄向区田(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RF)、深松耕(Subsoiling tillage, SF)、等高耕作+深松耕(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subsoiling tillage, TP-S)、垄向区田+深松耕(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subsoiling tillage, RF-S)、等高耕作+垄向区田(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TP-R)、常规耕作(Down-slope cultivation, CK),探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水土保持耕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器官氮素转运率以及氮肥利用率,部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N  相似文献   

19.
陈娇  吴永红 《农业工程》2014,4(1):74-78
六盘山预防保护区属于国家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而该地区自2006年以来从未开展过任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该文通过外业调查手段,利用“3S”技术为核心的遥感监测技术,确定六盘山预防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然后在新确定的保护区以县为单位对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和预防保护区分区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该区域动态监测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国家实施新一轮水土流失监测与公告项目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In the semi-humid to arid loess plateau areas of North China, water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rain-fed crop yields. Conservation tillage has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se areas. From 1999 to 2005,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o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crop yield,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reduced tillage (RT), no tillage with mulching (NT), subsoil tillage with mulching (ST),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NT and ST improved water conversation, with the average soil water storage in 0–200 cm soil depth over the six years increased 25.24 mm at the end of summer fallow periods, whereas RT soil water storage decreased 12 mm, compared to CT. At wheat planting times, the available soil water on NT and ST plo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using CT and RT. The winter wheat yield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illage methods. The average winter wheat yields over 6 years on NT or ST pl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T or RT plots. CT and RT yield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m. In each study year, NT and ST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and RT. In the dry growing seasons of 1999–2000, 2004–2005 and the low-rainfall fallow season of 2002, the WUE of NT and 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and RT, but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 other years. For all years, CT and RT showed no WUE advantage. In relation to C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RT, NT, and ST increased 62, 1754, and 1467 yuan ha−1, respectively, and the output/input ratio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NT and ST are the optimum tillage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ater storage and wheat yields, enhancing WUE and saving energy o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