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总的战略实施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当下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关键时刻,二者的有效衔接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重心的逐步转移,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序推进。对巩固发展优质产业以及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罗定罗平镇、榃滨镇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分析与成效为例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的途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抓好产业与人才两大重点;健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民众教育问题等建议,为以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大结合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此背景下,科学分析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代表的湘西地区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的形势下,产业振兴存在着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振兴主力军不足,财政应保尽保压力大,消费拉动潜力不足,产业发展支撑基础薄弱等挑战和制约因素。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三高四新”战略和国内消费升级,为产业振兴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湘西地区产业振兴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产销精准对接等六大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的推进,着眼县域产业培育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建德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美誉,其大力发展草莓产业,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对县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总结了建德草莓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方法,提出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各地县域富民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未来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基础上提出的目标任务。从“未来乡村”建设的提出到深入推进,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关键,而农业产业又是“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更好推进“未来乡村”的建设,发展农业产业,本文整理了包含新型发展理念、新型发展模式、新型生产技术、新型经营方式、新型销售方式等产业要素的多样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从发展方向、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和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和研究方面作出新的突破,为乡村振兴开新局贡献贵州经验。文章阐释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关于“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层面的内涵要义,并从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抓好规划建设、加强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提出贵州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6.
曹哲 《现代化农业》2023,(11):38-40
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为了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要求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并在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新产业新业态、农村创业创新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指导各地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周洲  贾磊 《现代农业》2024,(1):7-12+20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突破口。笔者以浙江省湖州市鲁家村、渚山村、荻港村为例,对其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得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乡村产业规划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擦亮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底色;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大胆创新机制模式,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从精准定位和重塑乡村功能价值、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育引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方面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宁夏马铃薯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种植缩减、竞争力薄弱、产业链不成熟等问题。基于此,科学谋划宁夏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文旅+体育”新业态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乡村文旅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效能的发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等作用,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培养具有文化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现有蔬菜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蔬菜产业“前沿后伸”融合发展,不断助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本文以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为例,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经营收益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发现双湾镇蔬菜产业存在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品种结构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进一步说明调整蔬菜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优化蔬菜产加销能力、完善解决产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慧 《甘肃农业》2023,(5):42-45
随着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产业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村集体和农户屋顶、空地等资源,大力推行光伏发电项目,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酒泉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酒泉发展光伏项目的优势条件、劣势条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对策建议等,探究酒泉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以期全面助推酒泉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路径和载体,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分析特色小镇、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三者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探究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实现特色小镇加强多种产业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笔者介绍了山东省昌乐县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西瓜产业,以促进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经验做法,分析梳理了产业发展存在品种结构有待优化、轻简栽培技术有待推广等短板和弱项,提出了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产业品牌化发展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然而,当前首都乡村振兴普遍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各类型村庄产业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困境。通过对北京市 13个涉农区 48个乡镇 116个村的 1 272个农户的调查,具体分析了首都乡村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空心村和传统村五类村庄产业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五类村庄,围绕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分类推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苗亚波 《河南农业》2023,(19):33-34
<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源示范区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基地支撑、招商引资、集群推进等多种举措,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阐述了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聚焦科技创新、开展“药肥双减”技术集成、打造“布谷鸟”科技服务新模式、弹性机制聚人才、“以党建促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主要措施,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支撑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组织服务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制订重大成果培育计划、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慧 《甘肃农业》2023,(6):54-57
“旅游+文化”产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还可在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打造品牌经济等方面注入新的血液,极大地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及幸福感。本文从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模式升级、发挥主体能动性等方面阐述“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索漳平市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为漳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以漳平市上界村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上界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探索制约上界村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结果/结论】文章从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4个方面,提出上界村应着力打造乡村特色“莲”品牌;加大文创产品创作力度;多途径营销渠道推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专业人才等多个具体建议,为促进上界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介绍了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果业创新的布局路径、畜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渔业创新的主要举措,分析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瓶颈、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不够充分、适应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现代基础设施比较薄弱3个问题。提出了突出项目带动,培育富民产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培育地方特色品牌6个建议,以期促进当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