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冰雹、大风、高温、暴雨、冰冻等能影响植物生长的极端气象条件。我国地域分布辽阔,气象变化多端,只有对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做好应对防护措施,避免气象灾害对植物产量和质量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作为我国较大的自治区,占地面积十分广阔,内蒙古的气候也就有了多种类型,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全区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都是由草原森林火灾、洪涝气象、等衍生灾害和暴雨、暴雪、冰雹、霜冻、沙尘暴、雷电、干旱等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全区总GDP的2.7%在这些灾害中被损失掉。在内蒙古灾害横行的情况下,做好内蒙古气象灾害成灾基础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利用石屏县2015~2022年杨梅生育期数据、石屏县杨梅种植乡镇气象数据和石屏县国家气象站气象资料,从温度、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杨梅生长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满足杨梅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服务指标;同时,还针对石屏县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研究探讨了杨梅所遇到的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最终总结得出了杨梅在农业气象灾害中的预警指标和防御措施,为开展相关气象服务提供参考,这项研究的目标是进一步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及针对性,从而提高针对杨梅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及水平。这将有助于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应对气象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从而实现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丽丽 《农业工程》2019,9(8):129-131
以山西省玉米种植业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山西省玉米种植产业所面临的低温、干旱以及洪涝等主要气象灾害的调整与危险性,并结合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气象灾害具有不可抗力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积极应对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需要相关的气象部门构建科学的防灾减灾预警服务机制,规避或减少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危害,让人民群众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所带来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现阶段的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现状以及具体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4年的逐月降水数据、1956-2000年的逐月天然径流数据和1960-2000年的洪旱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借助SPI和SSI干旱指数,采用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求区域气象和水文干旱的时间特征,揭示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干旱指数与历史旱灾的关系.结果表明:SPI指数反映出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充市高坪区气象资料和蓝莓生产资料,统计分析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对高坪区青居蓝莓基地早熟蓝莓生长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早熟蓝莓气象服务指标。结果表明,高坪区发展早熟蓝莓具有较明显的气候优势,冬暖春早、花期无低温冷害,适宜早熟蓝莓生长发育;气象灾害对高坪区早熟蓝莓影响偏轻,主要气象灾害有连阴雨、干旱、大风等,但强度一般或出现频次低,对蓝莓影响较小。高坪区应在海拔400 m以下地区规模种植早熟蓝莓,同时做好气象服务保障,以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玉门市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及辣椒生物学特性,得出了玉门市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时数比较适宜辣椒种植,接着对玉门市辣椒种植过程中霜冻、暴雨洪涝、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了解当地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指导,确保优质高产辣椒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最大,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较严重。分析了我国农业干旱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大、突发性和季节性较强的特点,从农艺技术、化学调控措施、节水灌溉技术与应急抗旱装备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应对旱灾的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对干旱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加强对农作物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研发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应急性抗旱装备,大力开展抗旱预警技术研究与防控预案制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雨婷 《河北农机》2022,(1):145-146
干旱、洪涝和冰雹在内的气象灾害的发生,会对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气象服务对策,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作物种植水平,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加强气象为农防灾减灾的工作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光学遥感数据反演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进行旱涝灾害监测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降水数据可以更加及时直观地反映地表干湿状态的变化,目前旱涝灾害监测应用地面点上降水观测站点的数据较多,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被动微波遥感为大面积进行旱涝灾害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江苏省1998年1月—2014年3月的TRMM 3B43月降水资料,采用尺度为12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分析江苏省旱涝时空特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6年来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为34.08%,其中发生旱灾的几率(16.74%)与发生涝灾的几率(17.34%)相接近;江苏省一年四季都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且旱灾与涝灾具有交替出现的特点;1999—2014年间多次出现较严重的旱涝灾害,且江苏中部地区更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评估生长季旱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助于农民采取措施增产保收.本研究基于198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和灾情、产量等统计数据,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多时间尺度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与旱涝受灾率的关系,选择优势指数表征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干湿状况,基于HP滤波构建相对气象产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采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对洞庭湖区烂泥湖水系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新泉寺闸内水位和滞涝水面率的不同导致暴雨对烂泥湖水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采取提高滞涝水面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降水变化波动与区域旱涝灾害特性间的关系,采用降水集中指数(PCI)、降水异常指数(RA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等表征降水特性和旱涝急转特征的多个指标对湖北省区域内旱涝急转特性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旱涝发生规律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具有季节性,主要表现为PCI值一般介于11~19,个别年份大于20,RAI值高低值分别发生在7月份和12月份左右;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省内和不同分区内近年SPI呈现波动和上升趋势,旱涝灾害发生具有持续性;全省及各区PCI,PCD值偏大,PCP值越大即雨季出现越早,则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指示洪涝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尤其鄂西南最为突出;全省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全省按旱涝急转频率及强度各年代际结果依次为1960s,2010s,1970s,2000s,1990s,1980s, 同时与夏季降水百分率结果表现一致.文中所得的研究成果对了解区域旱涝灾害变化特性和防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歌  符素华  殷兵 《农业工程》2022,12(7):65-71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黄土高原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未来干旱还可能会加剧。为了全面了解黄土高原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应对旱涝灾害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黄土高原及周边263个气象站的降水数据划分降水水平年,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指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水平年年际及年内旱涝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在丰、平、枯水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丰水年黄土高原干旱面积占5.7%,雨涝面积占40.9%;平水年干旱面积占12.7%,雨涝面积占19.3%;枯水年干旱面积占44.4%,雨涝面积占17.9%。不同水平年的干旱区域存在差异。不同水平年内春旱较重,丰水年和平水年雨季开始后干旱逐渐缓解,枯水年雨季不能有效缓解春季以来的干旱,且秋涝明显,各水平年年内干旱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年年际和年内旱涝差异大且变化频繁,为了确保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应合理布设小型水利工程与田间灌溉设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阜新市阜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1年降水量、土壤墒情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干旱灾情及人工增雨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阜新市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水量分布及其与干旱相关性、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及其对缓解农业干旱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开展人工增雨有效措施,旨在为阜新市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农业干旱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甄树锋  周波 《农业工程》2020,10(1):60-63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抵御农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技术手段,其一直是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该文从农田灌溉技术、排水技术和灌区管理技术等角度出发,探索和研究了现有工程设施的改进与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