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3月12日至5月8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区草莓博览园成功举办。调查显示,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具有品牌影响力扩大、场馆内容新颖、新媒体宣传影响加大、市场化进程加快等特点,建议在优化场馆布局、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12日至5月8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区草莓博览园成功举办。调查显示,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具有品牌影响力扩大、场馆内容新颖、新媒体宣传影响加大、市场化进程加快等特点,建议在优化场馆布局、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正>历经4年时间筹备的世界草莓大会本月18号在昌平开幕,门票60元。大会期间,市民可在场馆内参观"草莓大道"、"草莓天瀑"以及各国草莓种植等景点。同时,主办方还提供体验草莓种植、DIY草莓蛋糕等互动活动。参观后,市民还可以到场馆周边的草莓种植园进行采摘,也可以在销售港湾购买昌平草莓。草莓博览园三大看点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2015年3月14日至5月3日在昌平区草莓博览园成功举办.调查显示,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有场馆内容丰富、宣传推广渠道多元化、品牌影响力扩大、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建议在优化场馆内容、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优化主题展区路线设计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2月22日,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落下帷幕。在5天的会期里,20余万名游客涌进昌平区,欣赏草莓大观,享受采摘乐趣。据了解,作为大会主场馆的草莓博览园会后将变为农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自3月15日在昌平博览园开幕以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妙趣横生的乐园、奇形怪状的果蔬、高雅缤纷的花卉、优美独特的景致和新鲜好玩的农事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据了解,2013年首届嘉年华活动,将娱乐休闲、园艺观光、科普教育等元素融入农业,51天的展会,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游客认为活动形式新、农味足,游客希望北京把嘉年华活动继续办下去。在今年的北京农业嘉年华"一展两区三乐园"里,60余项先进农业技术、近700种优质农产品、70余项农业创意体验项目和娱乐游艺活动,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兴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作为京津冀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极少保存下来的皇家贡果产地之一,是典型的永定河流域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农耕民俗文化,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开发的独特优势。该区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皇家贡品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文化旅游业,提升区域形象和文化品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影响,而在遗产开发过程中须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积极申报"永定河下游皇家贡果文化系统",建设"中国农业文化博览园",打造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保护好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如何帮助乡村从“衰落”走向振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探讨其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遗产地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提升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从而形成了产品增值驱动、乡村旅游驱动和农耕文化驱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方面。因此,提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建立遗产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系列工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3月11日,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区兴寿镇草莓博览园开幕。为了充分利用该平台宣传河北省整体农业品牌形象,展示河北丰富的农耕文化、农业旅游资源和优质农产品,提升河北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产销衔接,河北省农业厅、省农工办以"冀在心田"为主题设置  相似文献   

10.
包艳杰  孟晓 《古今农业》2023,(1):81-90+108
农业文化遗产的劳动属性和文化属性,从根本上定义了农业文化遗产关乎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也赋予了农业文化遗产天然的育人功能和优势。塑造校园农业文化遗产微景观,一方面增加劳动课程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使农耕文化融入触手可及的四时之景中,最大程度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建设地域农耕特色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了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历史的平台,引导学生社团围绕农耕文明开展志愿者活动,加强学生对认知农耕文化的主动参与度;探索校内教学与遗产地合作育人,通过校内设置中华农业文明史等农史特色课程,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上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理论认识,同时借鉴科技小院模式,与遗产地建立协作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观察真实乡村的实践机会,在鲜活的乡村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农耕精神,进而激发学生自觉成为“知农、爱农、懂农”的领头雁型涉农人才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苑利 《农业考古》2006,(6):168-175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大致有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之分.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古代祖先所创造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中国社会在数千年中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也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但随着化肥、农药等西方现代文明的进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30多年中,便已出现了硬化、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面临挑战.而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传统农业知识与经验系统地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并为今后的农业文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一)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二)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三)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四)对传统农耕信仰、民间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综合保护.(五)对当地特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必须将“俗信“与“迷信“严格区分开来,只要利大于弊,我们都应予以保护.(二)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秉持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更利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三)打破陈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现.应该说,在现代化问题重重的今天,强调天人合一,永续利用的传统农耕技术,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四)在创立地域文化品牌时,找出该地域的灵魂--地域标志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濒危的。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的农耕系统。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个农耕系统丢失了,那就会丢失一大片。一个系统的丢失比一个生物物种的丢失更可怕。  相似文献   

15.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147-147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于2006年11月3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内建成并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4300m^2。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悠久农业历史及其辉煌成就的大型专业博物馆。馆藏线装古籍5万余册,为全国农林院校之冠,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中农史馆收藏284种,  相似文献   

16.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日前,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我国传统农耕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消失的危机。危机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农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延续,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作为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为例,对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居民进行调研,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影响感知、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感知四个方面来研究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现状。结果表明,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度低、不同人口学特征下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具有差异性、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总体上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嘉年华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构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将于2013年3月2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博览园开幕,这对于引领形成新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这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特色、二是质量、三是创意.三者的逻辑关系是:特色是基础、质量是核心,创意是灵魂.  相似文献   

19.
梅建平 《新农村》2024,(1):11-12
<正>近年来,浙江省缙云县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2016年,“缙云茭白栽培系统”列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缙云芥菜种植系统”入选首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江南农耕·好溪绿廊”入选全国“农遗良品”十佳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20.
昌平区作为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北大门,不仅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农业也朝着都市化的方向阔步前进。百合花、苹果、柿子、草莓成为昌平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这“一花三果”享誉京城,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昌平都市农业的繁荣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