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为推进我国菠萝移栽机械化,针对“台农”品系菠萝起垄膜上栽植的农艺特点,研制了一种垄作双行菠萝移栽机。该机以90~120马力拖拉机为牵引动力,具备起垄、施肥、覆膜、铺滴管、栽植的联合作业功能。本文阐述了该机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作业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评定。通过大田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双行菠萝移栽机与农艺融合性较好,栽植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菠萝移栽机栽植速度为62~67株/min,作业效率1.33~1.41亩/h,综合作业费用比人工移栽节省50%,总体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五杆机构的丹参膜上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丹参人工移栽作业效率和质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现有膜上移栽机不适合丹参裸苗移栽等问题,为保证丹参裸苗机械化移栽立苗率,结合"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生产技术"提出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五杆式丹参移栽机构,在建立五杆机构的工况约束条件和自由运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机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建立人机交互可视化辅助界面;借助辅助界面研究栽植器端点的区域轨迹分布特性和机构参数对栽植器端点运动轨迹的影响规律,根据机构运动轨迹要求,通过数值循环比较得到满足丹参膜上移栽要求的五杆机构各构件参数;运用LA-S系列植物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丹参植株形态的特征参数并根据特征参数设计鸭嘴栽植器各参数。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五杆机构的丹参膜上移栽机构在满足丹参移栽农艺要求的同时能保证丹参裸苗移栽的大升程轨迹、立苗率要求和作业质量,丹参移栽机构的立苗合格率为97.3%、立苗优良率为94.0%、漏栽率为2.5%、株距变异系数为6.5%、栽植深度合格率为94.6%。  相似文献   

3.
针对丹参膜上倾斜移栽人工作业效率和质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现有移栽机不适合丹参膜上倾斜移栽等问题,结合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生产技术提出的膜上倾斜移栽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基于变形椭圆齿轮-双变速曲柄五杆机构的鸭嘴式丹参膜上倾斜移栽机构。在移栽机构所要求的运动轨迹、栽植器倾斜姿态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建立机构理论模型。依据数学模型运用Matlab开发出移栽机构人机交互可视化辅助程序,应用该辅助程序研究机构参数对栽植器倾斜角和栽植器端点轨迹的影响规律,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得到符合丹参膜上倾斜移栽机构农艺要求的参数组合。根据优化后的参数组合设计样机并进行虚拟仿真和样机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变形椭圆齿轮-双变速曲柄五杆式丹参膜上倾斜移栽机构在满足丹参膜上倾斜移栽要求的同时能保证作业质量,移栽机构的立苗角度合格率为90. 7%、漏栽率为2. 7%、株距变异系数为5. 6%、栽植深度合格率为93. 7%。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都市微农业移栽作业存在设备成本高、通用性差及室外旱地移栽机并不能适应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移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电动移栽机,可满足对不同行距、株距要求的蔬菜钵苗实现供苗、栽植及覆土作业。首先,确定了移栽机采用电动控制部分,采用Arduino开发实现,并通过气缸及电动推杆代替以往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在空间运动完成栽植;其次,单片机控制4个步进电机完成鸭嘴栽植器的三维空间运动,并可以实现株距行距的任意调整;最后,试制样机并进行了田间移栽作业,使用西红柿苗、黄瓜苗、辣椒苗作为试验对象开展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钵苗的株距变异系数均小于10%,栽植深度合格率均大于90%,西红柿苗栽植成功率为91.21%,黄瓜苗栽植成功率为92.31%,辣椒苗栽植成功率为94.91%,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旱地栽植机械国家标准,栽植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设施蔬菜穴盘苗移栽机膜上作业效果不好、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八杆栽植机构,建立八杆栽植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与效果验证。使用Adams动力仿真软件,对八杆栽植机构的虚拟样机在取投苗效率为120株/min,栽植深度为60 mm,株距为200 mm、300 mm、450 mm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膜面连接长度满足蔬菜移栽机行业标准。按蔬菜移栽机膜面穴口开孔合格率中膜面连接长度测定方法对八杆栽植机构样机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样机株距设置为200 mm、300 mm、450 mm时,膜面连接长度平均值为141 mm、237 mm、368 mm,与仿真结果误差分别为8.5%、6%、6.1%。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蔬菜移栽机作业效率慢、省力不省工等问题,引进了一种基质块苗蔬菜移栽机,一次进地作业可完成畦面整平、开沟、移栽、覆土等功能。以旱地栽植机械行业标准JB/T 10291-2013为参考标准,对机器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频率为57株/min·行-1,栽植合格率为95. 3%,栽植株距及栽植深度合格率均满足标准要求。该机器作为引进机型还需为适应我国蔬菜种植农艺要求做进一步优化改进,以达到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移栽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京郊蔬菜生产移栽环节基本采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与蔬菜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种植不相称,严重制约了京郊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开展小型蔬菜移栽机选型研究。选用近几年试验示范比较成功的3种小型蔬菜移栽机:现代农装牵引式2ZB-2型吊杯式移栽机、宝鸡鼎铎电动自走式2ZB-2型移植机和东风井关2ZY-2A(PVHR2-E18)型蔬菜移植机,通过田间试验与使用情况调研相结合,分析3种参试机具作业质量、作业效果、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本等技术指标,筛选适合京郊蔬菜移栽的移栽机械。结果表明,3种移栽机移栽效果均达到了移栽的农艺要求。在面积较大园区规模化移栽时,采用牵引式移栽机效率最高,收益最好;在比较低矮的钢架大棚中移栽,电动自走式移栽机效果最好,且该移栽机1个人就能操作,在规模较小的园区十分适用;东风井关移栽机移栽效果最好,同时能很好地完成生菜等192穴小苗的移栽,适用于需要移栽小苗,或对移栽效果要求较高的园区。研究结果可为菜农选择蔬菜种植移栽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技术与育苗移栽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部分经济作物蔬菜、烟草、中草药和棉花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而膜上移栽机械是实现上述农艺要求的核心装备。由于膜上移栽机械作业效率和稳定性问题,制约了膜上移栽机械的发展和推广。分别对国内和国外膜上移栽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国内膜上移栽机械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膜上移栽机械的研制工作应着重实际应用,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基础上,优化现有半自动移栽机的结构和性能,同时提高育苗技术,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推广应用的全自动移栽机。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丘陵山区辣椒生产中手工栽植劳动强度高、机械化移栽"无机可用"的现实问题,结合贵州辣椒种植的农艺要求,以某型号的吊杯鸭嘴式移栽机为试验机,在绥阳县开展了田间辣椒移栽作业试验,完成了株距、栽深、撕膜情况及田间垄面平整情况等方面测试。结果表明:移栽后株距合格率100%,变异系数为12.2%,栽深合格率为80%,变异系数为14.6%,株距和栽深不稳定;纵向撕膜口平均尺寸为139.2mm,是移栽苗平均苗冠99.67mm的1.4倍,相对苗冠较大;垄面纵向高度差异性较大。根据测试样机田间试验结果与山地作业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升降底盘、栽深自动控制系统及鸭嘴栽植器关键部件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对丘陵山区辣椒机与移栽农艺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结合甘薯裸苗移栽机喂苗装置、挠性圆盘栽植装置和浇水装置自动作业控制需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控制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开沟、自动有序喂苗、定株距栽插、镇压覆土、自动浇水、修垄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目标株距25cm以及作业速度0.25、0.35、0.45m/s的情况下,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深度合格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姿态合格率受作业速度影响较大,栽植深度受作业速度变化影响较小,在作业速度为0.25m/s时,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16%,栽植深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5.56%,作业性能优于0.35m/s和0.45m/s,栽植姿态合格率平均值为90%。本研究为甘薯裸苗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找出影响生菜移栽机作业效率的因素,提高移栽机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开展了辅助作业对生菜移栽机作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辅助作业可使生菜移栽机的作业效率降低7.8%~48.9%,对移栽机作业效率影响较大,与纯作业对应的总成本相比,各移栽机总成本增加8.4%~95.7%。因此,可通过提高辅助作业效率来提高移栽机整体作业效率,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蔬菜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蔬菜移栽机械多为半自动机型,移栽效率较低,限制了移栽机械的推广应用。自动移栽机械可以提高蔬菜移栽效率,受到较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文阐述了国内外自动移栽机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对主要自动移栽取苗机构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自动移栽机研究现状,总结了国内自动移栽取苗技术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我国自动移栽机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叶菜生产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低,国内外针对蔬菜苗由穴盘向栽培槽内移植的自动移植机尚未有研究。本文对叶菜种苗移植机器人进行开发,实现了将叶菜种苗由穴盘向栽培槽自动移植,在保证95%移植作业成功率条件下,移植生产率可达1 500株/h,约为人工移植作业的2倍以上,显著提高了叶菜种苗移栽作业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多功能插秧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其具有自动插秧、插秧质量高等优点,但存在驶速度慢、插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研究了基于PLC的多功能插秧机动力系统,对传统插秧机动力系统进行优化。在对插秧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插秧机动力系统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引入液压驱动系统,完成了液压驱动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同时,将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相结合,定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完成PLC硬件接线及I/O分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优化后的多功能插秧机可以完成对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5.
李怀志 《农机化研究》2021,(1):216-219,233
针对自动插秧机的结构缺陷和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PLC控制对自动插秧机的结构进行了协同化建模。自动插秧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辅助行走机构、液压升降系统、分插机构和自动导航系统等。通过对插秧机的分插机构进行建模,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使得分插机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插秧机的总体水平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插秧机的作业状态良好,可以达到自动插秧的目的,符合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全自动移栽机作业效率低、稳定性低的问题。结合自主设计的全自动移栽机装置,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设计一种穴盘苗的取喂苗控制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表明,系统通过PLC控制多个气缸与步进电机,能够实现取苗、喂苗的协调配合。在移栽速率为60~120株/min范围内,取喂苗成功率与苗株完整率均大于95%。控制系统能适应不同移栽速率下的自动移栽作业,最终实现高效稳定自动移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蔬菜种植大国,蔬菜规模化种植多采用工厂化育苗,达到成苗要求后的蔬菜钵苗需用移栽机进行大田栽植.为了提高移栽机的工作效率和蔬菜移栽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针对移栽后空穴盘的自动回收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移栽机收盘装置.装置由输送装置、托举装置及回收框架等部分组成,穴盘下落后由输送带传送到回收框,托举装置将其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