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一、危害特点玉米螟食性很杂,寄主植物有数十种,主要危害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棉、麻及豆类。玉米螟一幼虫蛀茎为害。玉米螟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或展开的心叶,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危害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籽粒干瘪、青枯早衰,掉穗。造成空瘪粒而减产,如遇风折倒伏则损失更大。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5,(5):24-24
棉、麻为、害豆类作物:玉米、高梁、谷子为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发病特点: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异。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玉米螟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各地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广西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湖…  相似文献   

3.
1 为害症状 以幼虫在玉米的喇叭口期和抽穗期进行为害,在喇叭口期以初孵幼虫蛀入心叶内为害,当心叶随植株生长而展开时,可见心叶上有一横排圆孔.这是玉米螟为害的典型症状.心叶受害时在喇叭口内可见大量虫粪,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4龄后可蛀茎为害.抽穗期幼虫可钻蛀雄穗或茎秆,也可咬食花丝.受害处可见大量虫粪排出.被害的雄穗和茎秆易受风折.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娥科,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也可以为害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幼虫危害玉米,可食害叶肉成"窗眼"状花斑或造成排孔,为害雄穗、雌穗,并钻蛀茎秆及果穗柄,影响养分输送,或直接食害籽粒。被害植物易风折,而且,茎秆被害后抗拉强度降低,影响机械收获。为提高玉米产量实现虫口夺粮,促进农民增收,防治玉米螟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一个重要环节。1、害虫识别:1.1、成虫:雄娥长10cm,翅展22mm左右褐黄色,前翅内外横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娥科,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也可以为害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幼虫危害玉米,可食害叶肉成"窗眼"状花斑或造成排孔,为害雄穗、雌穗,并钻蛀茎秆及果穗柄,影响养分输送,或直接食害籽粒。被害植物易风折,而且,茎秆被害后抗拉强度降低,影响机械收获。为提高玉米产量实现虫口夺粮,促进农民增收,防治玉米螟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一个重要环节。1、害虫识别:1.1、成虫:雄娥长10cm,翅展22mm左右褐黄色,前翅内外横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主要分布于东北、北京、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主要危害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麻、豆类等。1危害症状玉米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危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造成减产,一般春玉米受害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螟   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蛀食嫩叶造成排孔状"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被蛀茎秆遇风易折断,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高粱、棉花、谷子、水稻等。在玉米上,初龄幼虫蛀蚀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等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疏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在我省,玉米螟发生范围比较广,面积也很大,危害日趋严重。据估计,玉米螟的危害常常能造成玉米减产10%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一、发生规律及特点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危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危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相似文献   

11.
正1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 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我国除西藏、青海尚未见报导外,其余各地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等200多种。但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初龄幼虫蛀食嫩叶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及雌、雄穗,受害植株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1、生活习性(1)发生代数。玉米螟在我国1年可发生1~7代,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发生代数比年平均气温低的地区多。如东北地区每年发生1~2代,河南、河北每年3代,云南、贵州每年2~4代,四川每年3~4代,广东、广西每年5~7代。同一地区地势和气候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出现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为害雄花。2,3代幼虫蛀食花雌基部,雌穗顶端,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秕现象。在豆科植物中,常从嫩茎分枝处蛀入,使上部枯死,蛀口常堆有大量粪屑。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近孔处化蛹。防治措施:(1)越冬期防治。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18.
张雪凝 《河南农业》2014,(19):27-27
<正>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在我国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在河南省发生为害农作物的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分布广、为害重,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甘薯等作物,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一、为害情况亚洲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先在心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到破坏后,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造成减产。每年因玉米螟危害可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减产20%~30%。因此防治好玉米螟对西丰县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一、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中、小型蛾子。雌蛾体长13~15毫米翅展28~34毫米。触角丝状,头、胸浅黄色,翅淡黄色或淡褐色,前后翅外横线暗褐色呈锯齿状,前翅内横线呈波纹状,暗褐色,雄蛾颜色较深,波纹似雌蛾,体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为害症状为害糯高粱的螟虫主要有桃蛀螟、高粱条螟、玉米螟、粟穗螟等,其中以桃蛀螟发生较为普遍,为害也最为严重。早期螟虫幼虫蛀入茎内,在心叶取食,使糯高粱出现"枯心""花叶"等症状。高粱抽穗前,螟幼虫直接蛀入穗柄和茎秆,造成籽粒灌浆受阻,千粒重下降,严重者造成高粱穗从茎秆或穗颈处折断。桃蛀螟为害高粱时,成虫在抽穗扬花期将卵分散地产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