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蚕业》2020,(1):F0004-F0004
《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2.
陈子铭 《北方蚕业》2010,31(1):35-36
从降低养蚕劳动强度,缓减农村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出发,结合榆林蚕桑生产的实际及气候特点,研制出适宜榆林推广的几种省力化蚕具。介绍了小蚕饲育箱、大蚕笆篱式饲育平台、大蚕省力化平台及活动式饲育平台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蚕业》 (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6.
深入广西蚕区,调研广西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建成了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为首的蚕业科技创新平台,育成了一系列家蚕、桑树优良品种,集成了杂交桑密植技术,组建了八桂学者等科研团队,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发挥了产业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等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资金与平台建设不足、科研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仍不足、蚕茧品质与生丝等级还不够高、优势蚕区与新兴蚕区在产业发展上不平衡、种养机械化与资源综合开发刚起步、蚕桑产业链条短与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加大蚕桑产业资金投入与平台建设、完善蚕茧收烘与缫丝工艺的改善、加快提升省力化机具与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加快推进"东丝西移"和"东绸西移"、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与品牌化建设步伐等方面提升广西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蚕业》 (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8.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9.
海安县围绕蚕桑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的目标,建立组织体系和示范基地,强化扶持政策,创新培训形式,建立5级联动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桑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蚕品种、蚕种催青自动控制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等,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推动、政策拉动全面推行蚕桑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海安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蚕桑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促进了全县蚕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3,(2):17
<正>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蚕桑生产技术制约了蚕桑产业的稳定与提高,人工饲料育养蚕技术可以实现蚕桑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高产、高效。如东县蚕桑站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实用化研究与应用工作,人工饲料共育小蚕累计超过了7000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持制订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2012年省农委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作为蚕桑主推技术。为了总结如东县推广小蚕人  相似文献   

11.
姚旻  吴建民 《江苏蚕业》2007,29(1):27-29
<正>蚕业短信平台是信息技术在蚕桑生产科技推广应用的新的领域,能及时将紧急技术措施、行情信息、病虫防治及气象信息等发送给广大蚕农,满足他们对技术、信息的日益渴求。蚕业短信平台优点是:1、“延伸式服务”更具亲和力。搭建蚕业短消息平台,开辟了为蚕农服务的又一通道,把服务延伸到了客户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李龙研究员主编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一书,日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全书共22.5万字,分为14个章节,其中前7章主要阐述了蚕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背景及意义,蚕业技术路线图的边界范围,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技术壁垒分析,描绘出了我国蚕桑产业技术路线总图。从第8章起,分别描写了我国蚕育种、桑树育种、栽桑养蚕技术及装备研发、蚕桑病虫害防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桑质量安全与标  相似文献   

13.
<正> 为加速蚕桑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养蚕水平,夺取今秋蚕茧生产丰收,渭南地区于8月12日—15日在蒲城县召开了秋蚕生产技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主管蚕桑生产的业务干部,重点产区的蚕桑专干和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共40余人。会议传达贯彻了省蚕病防治技术座谈会议精神,选学了有关论文;组织参观了蒲城县刘家沟大队等四个蚕桑生产点的小蚕共育、消毒防病现场和桑园管理情况;汇报总结了蚕桑生产的情况和经验;座谈交流了以小蚕共育、蚕病防治为重点的秋蚕生产技术及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 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从建立蚕病防控信息化管理体系入手,完善蚕病实验室及全县蚕桑重点蚕区6个蚕病发生预测预报点的功能,通过预测预报点对蚕病的实时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整个蚕区的蚕病防控工作。同时在各蚕桑重点乡(镇)建立蚕沙、病死蚕处理示范池,通过技术示范与培训,对蚕病防控技术进行推广;从杀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等多方面入手,把蚕病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蚕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渝西北蚕桑综合试验站铜梁县示范基地负责人,我深感有渝西北综合试验站“十二五”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蚕业科学技术的试验示范、研讨和交流蚕桑产业工作、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发展,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7.
正《广西蚕业》(ISSN 1006-1657,CN45-1213/S)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桑类科技学术期刊。《广西蚕业》自196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国蚕桑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传播蚕桑产业创新科研成果,是中国蚕桑科技研究探索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快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营造蚕桑高层次人才培养环境,全力推进蚕桑科研事业发展,2015年8月20日至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等工作站专家成员一行9人莅临云南省蚕蜂所检查指导“向仲怀院士工作站”建设推进情况。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仁出席工作站建设推进会。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的工作要求,结合贵州蚕桑发展需要,2017年8月27-28日,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贵州省蚕学会、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工作会暨贵州省蚕业技术培训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农科院及其蚕业研究所领导和科技人员、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代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各基地县负责人、贵州蚕业主产县(市、区)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蚕业总站)肩负着广西蚕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依据近50年来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以及蚕、桑新品种选育,种桑养蚕技术改进,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等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评述蚕业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在人才队伍结构、基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蚕业总站今后应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以及围绕产业发展高效化和多样化、种业集团化、技术省力化几个方面进行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