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身茂 《食用菌》2012,(2):73-75
依据一些辞书词典中引用古籍的书证为依据,对"菌"的注音和释义进行诠释。提出《吕氏春秋·本味》中的"越骆之菌"的"菌",在辞书词典中引用古籍书证中的释义,不是"蕈"的意思,而是"箘"的意思,此处"菌"是"箘"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5)
古籍中的"芝"是一个多义词,"芝"的本义为:"灵芝";"芝"的引申义是"盖";"芝"的假借义是"芷"。但这里的"灵芝"很可能指灵芝类的大型真菌的某些物种,不一定指现代我们称谓之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物种。正像《中国灵芝》、《中国灵芝新编》、《中国灵芝图鉴》书名中的"灵芝"用法一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6)
古籍中的"芝"是一个多义词,"芝"的本义为:"灵芝";"芝"的引申义是"盖";"芝"的假借义是"芷"。但这里的"灵芝"很可能指灵芝类的大型真菌的某些物种,不一定指现代我们称谓之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物种。正像《中国灵芝》、《中国灵芝新编》、《中国灵芝图鉴》书名中的"灵芝"用法一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2《礼记》中记载的大型真菌及对近年来食用菌论著中引用的述评2.1近年来食用菌著作和论文引用《礼记》中的大型真菌举例2.1.1引用《礼记》中的"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我国古代对大型真菌的认识和利用》(1980)一文,在"古代对‘菌’的认识"标题下的正文中有:"早在周代,‘菌’已见诸于文字。《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  相似文献   

5.
《三礼》之一的《周礼》原文中没有"内则"篇,也没有"芝栭"的记载,《周礼注疏》"卷四"之"膳夫"之"疏"中虽有"芝栭"二字,是转引《礼记·内则》原文及郑玄注的一段话中的,即"内则云‘牛脩及爵、鷃、蜩、范、芝栭’已下三十一物,郑注云:‘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在《礼记注疏》里"芝栭"被郑玄誉为"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之一。《三礼》之一的《礼记》原文中首次记述的"芝栭",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较早记载。近年来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我国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这段话里,"芝栭"是《礼记》原文中的,而"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是郑玄注中的,是对包括"芝栭"在内的三十一物之评价,原话是:"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还有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经考证"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是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一而再、再而三传抄致误,不是《礼记》的原文、注或疏中之原话。首次考证清楚了"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是由"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误点漏字而来。  相似文献   

6.
论灵芝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是中医医药宝库中特有的一味珍贵药材,俗称“灵芝草”,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其很早就进行了记载和描述。远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的《礼记·内则》及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关于灵芝真菌的描述,在我国最古老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则将灵芝列为上上之药...  相似文献   

7.
正一、灵芝的传说灵芝,自古以来就被当作吉祥、美好、长寿的象征,有"神芝""仙草"之称。其实,灵芝是自然界中的一类真菌生物。汉代《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都对灵芝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将灵芝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种,并记录了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药效功能,可见我国古代对灵芝就有所认识。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食其可长生不老,成仙之说。因此,流传着许多美丽传奇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我国用菇类制作菜肴、糕点,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古烹饪源流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的记载。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还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制作和“缹菌法”。由于菇类滋味殊美,到了宋代不仅酒楼饭馆有菇类菜点供应,有些种类还被选作宫庭菜点。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墨客,还写下了不少咏歌菇菌的诗篇。对菇类的赞美和珍爱之辞溢于言表,宋代吃菇风之盛,由此可见一斑。自宋以后,各种菇类菜肴、糕点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辽灵芝2号"的遗传与栽培性状,收集了5个当地主栽品种"辽引灵芝1号""F芝""南芝1号""南芝2号""赤芝1号",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及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辽灵芝2号"与当地主栽的5个品种拮抗线明显,在相异系数为0.56时,单独聚为一类。在20cm×20cm的木段栽培条件下,"辽灵芝2号"的菌丝长势更强,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子实体产量比当地栽培性状较好的"辽引灵芝1号"高5.0g·段~(-1),比"F芝"高11.0g·段~(-1),比产量最低的"南芝2号"高18.0g·段~(-1);孢子粉产量比"辽引灵芝1号"高28.0g·段~(-1),比"F芝"高49.5g·段~(-1),比产量最低的"南芝2号"高54.5g·段~(-1)。2011—2013年,3年区域示范推广试验表明"辽灵芝2号"抗杂菌能力强,芝形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三礼》之一的《礼记》之"内则"的"燕食"原文中有"芝栭"一词,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最早记载。根据《礼记正义》一书在《礼记·内则》之"燕食"中郑玄的注和孔颖达的疏,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综合分析:"芝栭"应是木耳。按照现代真菌学的分类,可能包括木耳属(Auricularia)中可食的一些物种。但词义后期有变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方以智《通雅》中的"芝栭"又指多种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11.
<正>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道德的修养,对兰花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同才质比不上  相似文献   

12.
灵芝,别名红芝、赤芝、万年蕈、灵芝草,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系药用真菌。 古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有补肝气,安精神,久食轻身延年之功效。”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都记载了灵芝有促进人体循环,治肝炎、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精神衰弱、高血压、冠心病、风湿腰腿痛的作用。古代又称灵芝为“瑞草”,认为它是吉祥的化身,在民间绘画之中,常用灵芝来象征吉祥、富贵、长寿。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不是分类学名词,而是普通名词。始于我国,在我国广泛使用。2006年国家批准公布的"中国国家标准—食用菌术语"中定义"食用菌"为可食用大型真菌的总称。然而,长期以来一些食用菌教科书、出版物(包括食用菌年均产量,产值报表)等都纳入灵芝、猪苓、茯苓、冬虫夏草、天麻等药用菌甚至白腐菌等内容,远远超越了可食用大型真菌的范围,与书名、杂志名不符,还  相似文献   

14.
灵芝的观赏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人早就对灵芝类真菌有所认识。《札记》中有“芝(?)”记载。宋代的《尔雅翼》里有“芝、瑞草”之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生于刚处曰菌,生于柔处曰芝”。在历代典籍中记载最多的是灵芝的药用方面。灵芝能轻身健体,延年益寿等药效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近年来还发现治爱滋病的报告。我国素有“食药”一家之说法。目前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及日本国等掀起了健康食品灵芝热,并受到美国、西德等医药界及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另外,我国人民很可能在  相似文献   

15.
1 灵芝盆景开发大有可为灵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仙草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内 ,并根据形态和颜色将其分为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及紫芝六种 ,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凡三卷 ,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其中上品药一百二十种 ,芝类占其六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又传曰 :“山川云雨 ,四时五行 ,阴阳昼夜之精 ,以生五色神芝 ,为圣王休祥。”并称其为“瑞草” ,是“圣王德政”祥瑞之物。特别是秦汉以后 ,灵芝更被神化 ,秦始皇令方士徐福领五千童男童女航海东度求长生不老之药 ,其中就含有“瑞草” :《前汉书》载汉宣…  相似文献   

16.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灵芝的子实体.上古时期称为"瑶草"、"瑞草";《神农本草经》称为"神芝";秦时称为"还阳草";东汉称为"灵草"…….药理研究证明,灵芝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它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后期本草学家佐藤成裕在其《惊蕈录》中引用了一段自称出自南宋陈仁玉《菌谱》的文字,涉及中国古代食用菌栽培中的惊蕈技术.由于这段文字不见于现存各版本之《菌谱》,因此长期以来,中日学者或认为这段文字为《菌谱》之佚文,或认为出自另一未知版本之《菌谱》.实际上,《惊蕈录》中的这段文字系转引自方以智《通雅》的“芝栭”条,因作者断句之误,误以为出自《菌谱》.《通雅》“芝桶”条又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菌栭”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对比,再结合其他史料,可知《通雅》“芝柄”条中的相关文字其实源自方以智自己的耳目见闻,而非引自他书;其中前半部分述及明末清初广西平西山山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后半部分述及当时福建的惊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又名木耳、木蛾、树鸡、木机、云耳等,系营养丰富的天然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我国人民采食利用黑木耳的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73年,戴圣者《礼记》就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芝栭就是指菇、耳。公元6世纪30年代,后魏末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这部古农学专著中,也曾介绍有关黑木耳的烹调食用方法。唐朝苏恭所撰《唐本草注》就有"桑槐槠榆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9,(6)
《抱朴子·内篇》为道教经典著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中详细记载了"五芝"为代表的百余种大型真菌。其作者道学家葛洪认为大型真菌的作用仅次于丹砂、金银,是道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探析《抱朴子·内篇》中大型真菌与道家的渊源,展现出食用菌这门古老园艺的悠久历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一荤一素一菌",已成为健康时尚的膳食结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从之前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吃健康""吃养生",原本貌不惊人、秘藏深山的食用菌,如今悄然跃上了餐桌,成了人们舌尖上的"新宠"。我国的食用菌养生文化历史悠久,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各项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实施"一带一路一菇"战略,既顺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体现出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